浅析农村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05-14孙梦微
孙梦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幼儿的学前教育越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城市,人们愿意不惜支付高额的学费将孩子送进早教中心或者条件及设施相对于比较正规的幼儿学前教育机构,这样,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就提高了孩子的整体素质,同时,也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等问题。但当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农村,展现给大家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关键词:农村;幼儿;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238-01
在中国,教育是一个有着不同解释与定义的词,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教育的看法与重视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到了20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加深,特别是对于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于他们的教育更是关注倍加。在整个教育阶段,幼儿学前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这个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很多家长把这个阶段视为起跑线阶段。而在农村,因为经济原因,幼儿学前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样导致了很多农村学前儿童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于未成年犯罪,这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降低了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目前农村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人目前生活状况及家庭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农村,娶妻生子成了年轻人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但在农村却存在着送彩礼、盖房子等一系列的习俗,而这些习俗都是建立在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所以,很多卖年轻人为了结婚,父母倾其一生的心血和金钱,结婚之后全家一夜返贫,这样就迫使年轻人外出打工,有的村出现整个村子都没有年轻人,只有儿童和老人,这样就使农村诸多家庭形成了空巢老人和儿童一起生活的局面。
(二)家庭结构不稳定给幼儿教育的不良影响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中只有老人和儿童,这种不健全的家庭结构,使得儿童身心不能全面的成长,老人不了解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所以,很多农村家庭并没有在适当的阶段让孩子接受续签教育.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愿到农村就业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但是,这些人才大部分都流向了一二线城市,因为在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优厚,这样就使大学毕业生不愿再回到农村去,久而久之,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就越来越落后,特别是那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更是出现了因为缺老师,幼儿园、学校无法办下去的局面。
二、解决农村幼儿学前教育问题的策略
出现这些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述三个方面,要想解决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农村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在农村,很多人认为幼儿园就是带着孩子玩儿,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并且还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所以很多家长觉得没有必要,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感知和认知,是发育最敏感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接受新事物很快,并且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人格的最佳阶段,也是锻炼与人接触,感受集体生活的良好时机,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幼儿园学前教育,那么还在以后的成长中是有缺失的,并且在同龄孩子中慢慢显现出来差距。一定要让孩子家长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
高校在进行毕业就业指导的时候,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要让毕业生知道并不是只有大城市才能成就一个人的梦想,不是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为社会做贡献,不是只有在大城市就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反,到需要打学生的地方去才是最重要的。农村是很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毕生的,那里的幼儿园很缺乏老师,特别是正规院校毕业的学前教育的毕业生。农村大部分幼儿园的老师都不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多疑,很多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都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只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这样才能改变现状。
三、结语
幼儿学前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要向社会真正的进步,教育不是区域性的、局部性的,而是全方位的,不分地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