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当代油画中的真我与自由
2016-05-14胡良波焦晓杰
胡良波 焦晓杰
摘 要:当代艺术家不拘陈规的自由创造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传统文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做一些概念的转化,让本民族的油画带有本民族的基因,使本土的油画语言结构更为丰满、浑厚。
关键词:自由;创新;真我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170-01
传统的文人画是文人画家的心灵事业,他们不是忙三火四的画出来拿去卖钱,而是借绘画行发胸中的逸气,不求名、不功利,信笔拈来,即兴创作,承载画家的忧与乐,表达画家的性与情。梅花道人吴镇曾说“墨戏之作,盖士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作画对古代的文人来说是自由的事情,随兴所至。在当代油画中,艺术家周春芽是典型的即兴创作画家,他自己说:"我从来不做绘画准备,我也不知道具体画什么,通常,我会毫无原因的在画面上做一些改变”?。看得出,周春芽画画从来不受绘画套路和章法的限制,他也没有明确的目的,他画画是在画布上即兴发挥,自由表现,融入他当时或激动或兴奋的情绪。这种自由放纵的情绪在他的作品《黑根》、《石头》、、《红人》、《绿狗》……中都一一体现出来。周春芽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十余年间,我创作了几十幅《绿狗》,《绿狗》是我作品的一个特殊符号,一种象征,模糊、暧昧的场景是这种象征的延伸,我刻画的狗有各种各样的姿势,暗示了现代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危险。其实“绿狗”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我自己,它的形象以及所处的场景实际上都是我文化性格及现实生存境遇的投射。”可见,像传统文人画一样,善于借物喻人,山石树木其实是君子的象征,周春芽画的虽然是狗,但是是自己背影的写照。创作中周春芽还喜欢将中西不同材质的绘画进行结合,用硬朗刷子、和棕毛笔替代国画柔软的毛笔,用油彩代替墨色来进行皴擦,刻画出来的石头有浓重的雕塑质感和特殊的肌理趣味,这些都体现出他对传统绘画套路的突破和创新,是艺术家自由真我的外在表现。
艺术家井士剑创作了一批《潇湘八景》系列作品,这一系列作品以西湖作为文化背景,作品的自由突破和创新主要体现在绘画的内容上,在作品里经常出现湖光、山色、塔、舟与人等元素,这是艺术家现在所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审美再现。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湖在井士剑的画笔下也变得神秘莫测起来,画中的西湖时而静溢幽静,时而欲浪翻滚。不仅如此,西湖中的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昔日的文人被在湖面荡舟的怀旧者、在塔顶肆无忌惮的撒尿者所替代,西湖曾经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人格在现代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变得四分五裂。井士剑是一位有思辨倾向的艺术家,作品中反复出现西湖、塔、人、舟以及陷入精神围城中的男女等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都有特殊的意义所指,具有社会文化层面的意义,观看他的作品,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作品中饱含的强烈的精神冲突和内在的心理困惑,会带给我们时而痛苦、焦灼,时而幸福、澄明,时而悲欣交加的诸般情绪。另外,作品中流露出的格调和精神气质是中国文人式的,是点到为止、含蓄不张扬的,是井士剑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在作品中他使用了借喻的方式,通过人们借以人生存的自然景观,赋予一种新的观察方式, 《潇湘八景》经过历代文人之笔已经内化为一种精神写照,但在井士剑笔下还有对今天社会文化的整体性思考,这是艺术家在作品中的真我表现。
艺术家叶永青曾经举办过一个展览,展览的名字叫“画个鸟”,这个名字的意思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他的绘画题材,他画的是"鸟”;另一个是基于黑色幽默的层面,在中国不文明的讲话里经常带有个“鸟”字。叶永青画的鸟既丑又简单,还长着硕大、笨重的身体,不像中国传统绘画里的鸟那样秀气、优雅。对此,他在艺术刊物——《顶层》上做出了这样的解释“看似简单甚至幼稚可笑的线条,其实花了很多精力,它是由一个个极小的三角形墨块组合而成” 叶永青常用墨水和细小的眉笔作为绘画道具,这在绘画工具上是一个创新,叶永青花了很多时间画出的东西,看起来却如此的潦草,他想表达的是对陈旧绘画方式的嘲讽、调侃,他以“鸟”为独特标记,颠覆传统逻辑,不顾市场的舆论,自由的去表现,调侃、戏谑着世态万象。古时的文人在作画的内容上题材多是花鸟、高山、渔隐,文人们借描绘这些自然景物写心灵之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如梅象征着君子的的孤傲自赏,当代油画中很多作品都与艺术家自己的处境、情感有关,他们把自己的感情毫不掩饰的表露在画布上,虽然刻画的不是自己本人形象,甚至是一些飞禽走兽,但无疑是自己背影的一个真实写照。叶永青有一系列《鸟》的作品,很多人说叶永青画的鸟不是鸟。叶永青是这样回答的“鸟不是鸟,这也符合中国传统,传统文人画中讲究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梅兰竹菊也都是一个人的品格和境界的写照”?,“我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内以某个地方为出发点,不断地穿梭在各地。然后再换一个出发点,再出发……,我其实一直生活在别处,过着候鸟般的生活”。“不断重复画鸟对我有着特殊、不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对我候鸟般生活的记录” 多年来,叶永青在北京、伦敦、昆明、大理等处安家,每年他都会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居住不定的他画的《鸟》是自己处境的一个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叶永青:像候鸟一样生活[J].时代信报,2005(09).
[2]周春芽访谈之二——创作观[J].博宝艺术网,2001(11).
[3]漆澜.我的“花间记”一周春芽访谈[J].艺术生活,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