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温州地方法人银行低不良贷款水平看小微金融发展

2016-05-14钟丽萍

时代金融 2016年8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

【摘要】自2011年9月温州金融风波发生以来,经过三年的演变,在民间融资风险渐趋消退之后,银行体系内不良资产处于集中爆发凸现时期。但温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由于扎根基层,支小支农,不但成为信贷投放主力,不良贷款水平也远低于全国水平,成为这场风波中最为稳定的金融板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不俗表现值得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法人银行 不良贷款 小微金融

一、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稳健,令人印象深刻

(一)不良贷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温州更显突出

截至2014年11月末,温州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贷款余额①合计25.35亿元,比年初增加6.07亿元;不良率1.54%,比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较全市平均不良率低2.88个百分点,也低于浙江省2.16%、全国1.69%的水平。其中,农信机构、温州银行(市辖)和村镇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52%、1.46%和2.27%,与国有银行(不良率5.31%)、股份制银行(不良率5.91%)较高的不良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二)地方法人机构关注类贷款也保持较低水平

截至2014年11月末,温州银行业共有关注类贷款486.64亿元,关注类贷款率6.61%(年初为4.44%)。其中,地方法人银行关注类贷款80.45亿元,关注类贷款率4.88%(年初为4.01%);11家农信机构关注类贷款23.69亿元,关注类贷款率1.97%(年初为2.41%)。从关注资产看,地方法人机构整体并无不良贷款不下移,刻意压低不良率的情况。

(三)地方法人机构成为信贷投入主要力量

由于不良高企,使不少在温银行信贷权限上收,信贷投放下降,甚至负增长。而在此过程中,地方法人机构积极投放,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截至2014年11月末,全市地方法人银行贷款余额1648.31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22.4%,市场份额提升2.2个百分点;全市地方法人银行当年贷款增加183.8亿元,占全市银行业贷款新增量的183%。

(四)在金融风险显现中,经营效益突出

由于坏账核销、风险拨备增加等因素影响,近三年来温州银行业经营效益明显下降。2011年全市银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19.6亿元(为历史峰值),2012年下降到158.7亿元,2013年进一步下降到62.1亿元。部分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减值准备提取不足,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分支机构的平均拨备覆盖率2013年为62%,2014年为102%。而地方法银行机构经营效益相对稳定,2013年实现净利润35.32亿元,比上年增加3.87亿元。2014年预计实现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加28.5%;风险拨备覆盖率280%,远高于非法人机构。

二、温州地方法人银行在金融风波中保持稳健经营的原因

(一)坚持“支农支小”定位,不浮躁、不盲从

多年来,地方法人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以小避险的差异化经营模式,有效避开与其他银行的同质化竞争。信贷原则始终坚持“小额、流动、分散、本土化”,既看贷款人、担保人的资产和能力,也看诚信和人品。目前,温州国有大型银行企业类贷款户均余额1486万元,股份制银行企业类贷款户均余额1771万元。而农信机构涉农贷款占比达73.7%,户均贷款余额不足30万元,企业类贷款户均余额只有310万元,发放的单笔金额最小的只有1500元,6家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比超过95%。这种在大银行、城市股份制银行眼里根本不起眼的客户,恰恰是农信机构一直关注和服务的对象。从这次温州金融风险集中爆发的情况看,出险企业刚好都是规模以上企业(由于当时这些企业都是银行优质客户目标,也能从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资源支持),出险的贷款规模集中分布在2000万至1个亿之间,而500万以下的企业贷款和个人信贷则相对较为安全。

(二)坚守“普惠金融”之路,不“傍大款”,不“搭便车”

前几年,当其他商业银行在大肆发展票据业务,利用签发票据虚增存款的时候,农村金融机构却在压缩票据融资类业务,在挤“虚”水分;当担保公司搞得风生水起之时,不少农商行就严诫员工不能和担保公司有利益往来或业务合作,自己不行,家人也不行;当其他商业银行在“搭便车”、“傍大款”的时候,农村金融机构却对大额贷款实施严格控制,逐步退出;当其他商业银行同城“扎堆”设点的时候,农村金融机构却将服务触角伸到最基层和偏远山区,坚守“普惠金融”之路,成为全市网点最多、服务覆盖最广、客户数量最大的机构,也成为全市银行业稳健运行的“稳定器”。当前,在银行信贷收缩时,有农信机构又在媒体上公开承诺:只要是实体经营的企业,三年不抽贷不压贷。

(三)独有“人缘地缘”优势,不激进、不跟风

温州农信机构能成功回避2011年以来的金融风险,并非他们知晓经济周期理论,更没有复杂的风险管理模型,而是发挥好独有的基层“人缘地缘”优势。瓯海农商行董事长潘志坚说:“我们可能看不懂华尔街行情,但是必须知道农民家里养了几头猪,有多少鸡鸭鱼。”这种朴素的企业文化,正是得益于长期扎根于农村,依托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建立起来的。

目前,农商银行的这批高管都是农合机构土生土长、长期培养出来的,都经历过1980年代基金会清理整顿的惨痛教训,经历过1990年代不良贷款达到28%的化解艰辛,非常珍惜已有的发展局面。像其他商业银行的很多业务,如贸易链融资、信用证等,农村金融机构基本很少涉及,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管理水平在什么层次,自己的风险控制在什么水平,宁可将传统的业务做深做细,也不跟风扩张。在2009年以后,信贷投放高增长,地方法人银行发现企业开始“脱实向虚”,信贷用途转向了房地产和外地资源炒作,虽然当时收益高,风险低,但仍坚持将该类信贷收回,从而使2011年企业资金链断裂后银行资产得以安全保全。

三、温州地方法人机构稳健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发展小微金融符合温州经济结构特征

目前,温州有15.7万家中小企业,4600多家规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总量的95.5%、上交税收占80%、从业人员占93%,小微企业成为温州经济总量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体、城乡就业的主体。全市现有工业企业中98%以上是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赋予了温州银行业发展小微金融的天然客户基础。

(二)小微金融照样可实现“低”风险“高”收益

很多人都认为,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抵质押物缺乏,信贷风险相对较高。从这次温州局部金融风波来看,中型企业反而是出险的重“灾区”。大多数小微企业都能坚守主业,适度融资,从而减少了资金外流、贷款挪用、投机炒作的风险。以温州之邻台州为例,10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②不到1.2%,全省最低;这与台州银行业重心下沉、扎根小微密不可分(小微企业贷款③余额占比超过50%)。温州农信机构整体不良率仅有1.52%、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51%,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92个和2.97个百分点。同时,按照小微客户利率平均上浮三成④测算,小微企业贷款息差高出全市同业平均水平1.41个点,收益空间可观。

(三)未来地方小微金融机构发展充满机遇

今后,存贷利差收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深化及金融同业业务监管趋严,具备明显息差优势的小微金融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温州银行业若能在利率风险定价上有所突破,在单纯存贷款之外发展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配套化的小微金融产品,未来小微“蓝海”可有大机遇。调查中,当地农商行、农信社普遍希望加快最终端客户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步伐。

(四)不良信贷高企主要源于银行自身管理偏差

不良信贷高企,除了客观经济环境影响外,最主要的还是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不到位。国有大银行科层管理,上级行层层下达考核指标,过分强调效益、存贷款、中间业务等指标增长,忽视对风险问题的引导。信贷管理方式粗放,贷款过分依赖抵押担保、信贷唯抵押论、典当式经营氛围浓厚,轻视放松第一还款来源,重贷前轻贷后,对企业后续情况的跟踪了解采取的还是一人盯几十户企业的传统模式,造成“形式上尽责、实质上失责”。有城市股份制银行2011年初在温州设立,成立伊始,一味跟随原有大银行之后向企业授信放贷,三年后使当时的全部投放都成为不良资产。

(五)监管力量上收不利于小微金融机构发展

随着小微金融机构布局、业务中心、客户结构向县域、乡镇的逐步渗透,维护县域金融秩序稳定的迫切性日益加深,而2003年银监会分设后,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县域监管办平均仅有4人,部分县域甚至因人员太少、经费不足而被整体上收,人、财、力长期不足,制约了监管效率,也不利于小微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支持小微金融机构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组建权属独立的小微金融机构

目前设立的小微金融机构,如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在产权、经营、管理等方面没有独立性,经营的积极性不强。建议建立产权独立的社区银行,股权对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放开,形成“主人翁”意识,真正扎根社区、扎根基层。

适度放开小微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股权证、优先股等方式,扩充资本金。支持涉农涉小金融机构做大负债业务,消除公积金、社保账户开设,法院执行款账户设置等歧视性的规定。

(二)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的杠杆效应

进一步强化支农、支小再贷款的信贷导向作用,扩大再贷款实施范围,加强用途监管,发挥再贷款“四两拨千金”的杠杆作用。农信社改制成农商行,上交的准备金上升,基层行反响较大,对定向支持优惠政策,建议不按金融机构性质划分,而是看开展业务性质享受优惠机制。

(三)取消对支农支小存贷比考核约束

支农支小的资金需求具有季节性、临时性的特点,对地方法人机构存贷比75%的约束限制了部分资金的使用,建议取消对小微金融机构的存贷比考核约束。

(四)扩大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

建议扩大征集系统的信息采集范围,加强与相关部门,如经信委、商务局等政府部门的信息联网共享;加强企业社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扩展信息覆盖面,提供更好的统一查询平台。

(五)提高信息科技水平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

小微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推动传统信贷布局从线下向线上转移,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完成信贷机制的“互联网化”,实现全流程线上运作,满足互联网金融下客户的需求和习惯。

注释

{1}{3}此处地方法人机构计算口径为温州银行(市辖)、7家农商银行、4家农信联社和7家村镇银行。

{2}此处指小微企业贷款统计口径为:小型企业贷款+微型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

{4}本文贷款基准利率以2014年11月22日央行非对称调息前人民币一年期的6%测算。

作者简介:钟丽萍(1979-),女,畲族,浙江温州人,任职于温州银监分局,目前在桂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叙永农商银行化解不良贷款443.5万元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农行不良贷款余额首现反弹下半年将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