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歧义引发的汉英幽默
2016-05-14刘洁安红
刘洁 安红
摘 要:歧义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利用歧义制造幽默的效果。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尝试探讨由歧义引发的汉英幽默。
关键词:歧义 汉英幽默
一、引语
汉语“幽默”一词是由英语humour音译而来,而英语词humour源于拉丁语humorr,本义是“液体”。最初由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林语堂先生引入中国。《朗曼当代英语词典》对“幽默”的解释有两个义项,“the ability to be amused”和“the quality of causing amusement”。《现代汉语词典》对“幽默”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可见,在汉语中,我们更强调幽默所产生的效果。而英语中,幽默则更强调的是一种能力和品质。
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汉英语中都有。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力求表达清晰,避免歧义。但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歧义会产生幽默的效果,这种现象在汉英语都存在。
二、歧义与幽默
(一)语音歧义
汉英语中都有因同音词而产生的歧义。
(1)甲:下面为大家带来一段传统相声,叫做论捧逗。表演者贾玲,谢谢。
乙:哎,你怎么没报我啊?
甲:你都多大了还要我抱?
乙:我是说报演员名字的时候你没报我啊!
甲:你一个捧哏的还要报啊?
——2009年相声《论捧逗》
这段相声利用“报”和“抱”这一组同音字产生的歧义制造幽默效果。这种现象中在英语中也存在。
另外,英语中还存连读歧义,是汉语中没有的。
(2)a.Hes a bee feeder.
b.Hes a beef eater.
由于汉语是语素音节文字,语素的单音节性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汉语中通常一个音节代表一个汉字,因此没有例(2)中利用连读制造歧义。
(二)词汇歧义
汉英语中都存在着词汇歧义。
(3)甲:别崇拜哥! 哥只是个传说。
乙:不! 我一定要把你推出去!
甲:千万别推我! 我们家住十八楼啊! 老爷子!
——2010年相声剧《不能让他走》
《现代汉语词典》中动词“推”共有十个义项。“推出去”中的“推”取自第十个义项“推选;推举;”,而“推我”中的“推”取自它的本义“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例5例用“推”这两个义项产生的歧义,制造了幽默的效果。
(4)A:“Where is Washington?”
B:“He is dad.”
A:“I mean the capital of the U.S.A.”
B:“They loaned it al l to Europe.”
A:“Now do you promise to support the constitution?”
B:“Me? How can I? I have got a wife and five children to support.”
例(4)利用多义词“Washington” “capital”“support”制造了一系列幽默的效果。其中专有名词“Washington”既指美国首都,又可以指美国第一任总统;名词“capital”既可以指“首都”,又有“资本”的意思;动词“support”有“支持”的意思,同时也是“抚养”的意思。
(三)组合歧义
1.语法组合歧义
汉英语中都有结构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
(5)清明节春装上市2折起售
例(5)是安徽某商场打折促销的广告标语。商家本意是借助清明节打折促销,销售春装。但由于结果层次的不同,该标语有两个意思。一是“清明节/春装上市2折起售”;二是“清明节春装/上市2折起售”。很明显,商家在写此标语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第二个意思,“清明节春装”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让人啼笑皆非。
(6)Scientist: Tell me how fast light travels.
Assistant: The same way slow light travels.
例(6)也是由于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该句子可划分为“How fast/light travels?”“How fast light/ travels?”两种结构,意思却截然不同。结构一的意思是“光速是多少?”结构二的意思是“快光的速度多少? ”
2.语义组合歧义
汉英语中都有因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7)甲:准备采访,大长脸。
乙:你这孩子说话也得有点礼貌,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你怎么还叫我外号呢,还大长脸大长脸,我这三十多年都没人叫了。
丙:我叫大长脸。
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长啊!
——2010年小品《捐助》
例(7)中甲的话“准备采访,大长脸。”是一句因语义关系不明确而产生歧义的句子。其中“大长脸”可以作为动作行为的施事,即“大长脸准备采访。”也可以作为动作行为的受事,即“准备采访大长脸。”这段对话就是利用语义关系的不明确制造幽默的效果。
(8)girl hunter
在这个结构中,”girl”可以做“hunter”的修饰限定成分,我们可以翻译成“女猎人”;也可以做动作行为的受事,我们可以翻译成“追求女人的人”。
同时,英汉语中都有因语义指向不同产生而造成的歧义。
(9)发现敌人的哨兵
这个结构也有两个理解。当“发现”的语义指向“敌人”时,这个结构可以理解为“哨兵发现了敌人。”而“发现”的语义指向“哨兵”时,这个结构可以理解为“我方发现了敌方的哨兵”。
(10)A:”Can I try on the trousers in the window?”
B:“You can if you want,sir”,replied the salesman “ but we do have a dressing room.”
这个句子中“in the window”修饰限定“try on”时,意思为“我可以在橱窗里试穿那条裤子吗?”而“in the window”修饰限定“the trousers”时,全句的意思为“我可以试穿橱窗里的那条裤子吗?”售货员故意理解为第一个意思,引发了幽默。
三、结语
吕叔湘曾经说过:“歧义并不是一种稀有的现象。词典里的单词,除了专门名词外,很少不是多义的,而单词组合也往往可以作不止一种分析。然而放在一定的上下文或者一定的生活环境里,这些单词或单词的组合就只能有一种意义,真正存在歧义的情况是很少的。”歧义是一种语言现象,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为了语言表达的需要,我们应该尽量消除歧义。但在一些特点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利用歧义制造出幽默的效果,使语言更佳生动形象。
由于语言的普遍性,汉英语在歧义的类型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基本类型是相同的。同时,语言也具有特殊性,汉英语在歧义现象中,也具有一些差异。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尝试分析歧义引起的汉英幽默。
(基金项目:本文用于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YW070302]。)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刘洁,安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