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在心底流淌

2016-05-14许朋乐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张瑜张衡鞭策

许朋乐

《黄祖模和他的〈庐山恋〉》终于出版了。这不仅是对逝者和亲属的慰籍,也让我们这些熟悉并敬重黄导的同侪晚辈,循着这些文章图片的脉络,在字里行间寻觅黄导的足迹和身影,缅怀黄导的造诣和业绩,触摸黄导的人品和艺品。

我是一口气看完书稿的,然而心中泛起的涟漪却久久荡漾,黄导的音容笑貌,穿插着那些耳熟能详的电影画面,像一朵朵富有生命力和冲击力的浪花,敲打着我记忆的屏幕,那么清晰那么亲切那么生动,就像发生在昨天。我又一次体验到感情是生命的延续,你尊崇一个人,爱戴一个人,那种从心底里滋生的情感,是不会被时间和空间消融的。

然而,因为熟悉因为亲近,我却无法用语言文字去完整地描摹黄导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能用我仅有的那点墨水去评述黄导艺术上的建树,更没有资格和水平为这部著述写序书跋;因此,当这本书的责编要我为这本书写序时,我犹豫片刻后婉言拒绝了;尽管我心里真的有话要说。

拒绝让我有点忐忑,心里揣揣不安惦记着这件事,希望能帮助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担当。夜里,躺在床上,我转辗反侧,沉浸在黄导的世界里。我追忆着黄导的创作生涯,七拐八转,细心地梳理,默默地搜寻那些熠熠生辉的亮点,尝试着积聚起一些文字,能凝练准确地表达我对黄导的印象和敬意……

黄导对电影充满激情,心里似乎揣着一团火,每一次创作对他来说都是一次生命的燃烧。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一旦认定了题材就会全身心地融入,从剧本修改、镜头分切、演员物色、外景选择,到拍摄现场的把握和指挥,他锱铢必较,事必躬亲,总是那么风风火火,激情四溢,尤其在《庐山恋》的创作上,他更是煞费苦心倾注一腔激情。在那个刚刚打开禁锢枷锁的特定年代,这部影片因为题材的敏感、人物的突破,乃至情感的处置和服饰发型的变革,都走到了前沿,于是毁誉褒贬纷至沓来,甚至引起责难和批判。但黄导顶住了。一个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老导演何来如此胆量?是激情,燃烧的激情!创作需要激情,没有激情的支撑就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激情的助推就没有执着的追求。黄导的激情,是生命在胶片上曝光,它闪现的是人性色彩和人格魅力。

黄导的人生是用勤奋写就的,从爱好文艺到毕业于江安国立戏专,从舞台到电影,从当场记到蜚声影坛,从拍电影到教书育人,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扎实实,靠的是勤奋是锲而不舍是持之以恒。从艺半个多世纪,任凭环境改变但他学习从未中断,即便是文化被革命的艰难岁月里,身陷干校窝棚的他依然孜孜不倦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他崇尚“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格言,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古训,他崇拜张衡、华佗这些古代杰出科学家的进取精神。他所以要拍《张衡》《华佗与曹操》,就是想藉艺术之臂,揭开历史的帷幕,让华夏子孙重温我们的先辈,那些民族的精英,是如何创造璀璨的中华文明的?黄导很注重传承,也追求创新,他在理论上的建树是令许多导演叹服的。正是丰厚的理论素养,才使他被恩师张骏祥先生选中,成为当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导演系的老师。也正是他为人师表、甘为人梯、言传身教、辛勤培育,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才造就了于本正、宋崇、李歇浦、石晓华等一批电影导演,为上海电影输入了一股承前启后、续写辉煌的中坚力量。

黄导的真诚和热情,在圈内也是有口皆碑的。他对人客客气气,说说笑笑中透溢出鸿儒雅态。在摄制组,他不称老不摆谱不耍威风不发脾气,虽严格要求但平等待人。对年轻人则热情扶持,大胆使用。当年拍《庐山恋》,他提出要用张瑜出演女一号,招徕众多非议,但黄导坚持,最终得到厂领导的首肯。这一坚持,成就了《庐山恋》,也成就了张瑜。难怪张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道,“没有黄导演就没有我的今天”。饰演张衡的许还山在黄导的诱导和帮助下,为了贴近那个时代和人物,下苦功练习汉隶,不仅完美地塑造了张衡,如今还成了电影圈的书法高手。得益于黄导演提携的还有《庐山恋》的编剧毕必成。毕必成是幸运的,首次叩开电影的大门就遇到既富激情又很热情的黄导。爱才惜才的黄导从那份满是初学者印记的剧本里敏锐地捕捉到这位年轻人的才气和素质,于是他整日泡在文学部,不厌其烦地和毕必成一起商谈结构,设计情节,勾划人物,铺陈细节,一场戏一场戏地斟酌,一句台词一句台词地推敲,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提炼,改了十几稿,许多精彩之处都出自黄导之手。如果搁在今天,他作为编剧“当之无愧”,多拿一点稿酬也是“理所当然”,但那时的黄导压根儿就没想到这些,他把这一切都看作是导演应该做的,他非但不署名不拿一分钱,而且在许多公开场合他都力推毕必成。也许正是这位伯乐的慧眼和气度,激发了千里马的潜能和韧劲,《庐山恋》之后,毕必成一发而不可收,几乎每年都有一两个剧本被推上银幕,一连拍成了20多部电影。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给黄导留下了挖肉般的疼痛。

我和黄导相识30多年,那时,他是名导演,我只是《上影画报》的一名小编辑,虽然没有机会得到他的直接提携,但他给予我的关心和鼓励很多很多。尤其是在我写了一篇有关他的专访以后,每次见到我总是说,那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是所有写他的文章中最好的,他一直保存着。他的话很真诚,像父辈对待自己的孩子。我明白他在鼓励我鞭策我,而这种鼓励和鞭策潜移默化所产生的力量,对一个初入行的年轻人是何等的重要,直到今天我依然深深地感受着。黄导还关心我政治上的进步,80年代末,当他听说我这么一位担任杂志主编的年轻人还是个无党派人士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我,指引我走进了党组织。

那一夜,因为思念而变得漫长,透过窗棂,我看到闪烁在苍穹的星星,我想黄导也许已化作它们中一员,此刻正隔着夜空凝视着我,而徐徐掠过的春风,犹如他捎来的鼓励和祝福。今夜,被甜美的回忆所浸淫。但一想到写序的事,我又犯难了。

最终,打消我的顾虑、成全这段文字的是黄导的夫人贾舜华女士的一个电话。她的恳切、她的真挚,尤其是她哽咽着说的那句“黄导演在天之灵也会谢谢你的”,令我无语凝噎。我不能让这位相伴黄导一生的慈祥老人失望。恭敬不如从命,我只能将这些文字从心里掏出来,虽然它们很难勾勒出黄导的完整形象,但它们在我心底流淌,带着我的真情,我想黄导一定还会像当年一样,给我鼓励和鞭策。

我们就是生活在鼓励和鞭策中,谢谢黄导!

猜你喜欢

张瑜张衡鞭策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Reading and Optional Choices 阅读七选五
勤于笔耕的科学家张衡
AttitudestowardsSinintheScarletLetter
张衡与地动仪
小公鸡应该学打鸣
走势蛮好的
走势图
我家有个“潮”奶奶
王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