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英红:人生比电影更戏剧

2016-05-14海伦

晚晴 2016年8期
关键词:红灯区惠英红邵氏

海伦

惠英红的暖心之作《幸运是我》即将在全国暖心公映。该片未映先热。

说起惠英红,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在香港电影全盛时期,她主演了一系列功夫电影,并两次夺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从第1届金像影后到第29届金像影后,近30年的起起落落,惠英红经历了生、病、死。如果说她的人生是一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从第一幕开始就非常跌宕曲折。

第一幕:从贵族后裔沦落至乞儿

惠英红于1960年生在香港,但她的祖籍在山东,是赫赫有名的满洲正黄旗后裔。解放前夕,惠家被清算,其祖母被活生生打死。惠英红的父亲暗地花重金买通船家,领着成群妻妾偷渡至香港,才躲过一劫。他们的随身行李是一箱箱沉淀淀的金条——可谓万贯家财!

抵达香港后,不久却被骗光家财,一夜之间贫穷如洗。于是全家人到一个山,搭了一个木屋,有一次因为小孩子玩火柴,结果木屋着火,姐姐救出她和妹妹,自己却被掉下的一块着火的木材砸中,导致毁容、眼睛失明。不久后台风来袭,木屋也没有了,惠英红回忆说:“我们就睡在大楼的楼梯下,没饭吃,讨餐厅剩下的,我爸爸拉不下脸,躲在楼梯底下等,我跟妈妈冒雨去拿剩菜回来吃,每次我爸爸吃的时候都会流泪。”为了讨生活,母亲带着年仅三岁的惠英红在湾仔骆克道一带卖口香糖赚钱。

骆克道以前是著名的红灯区,背靠维多利亚港,当年是美国军舰停歇驻足的地方,形成了一条以美国士兵为消费对象的酒吧一条街。惠英红说:“小时候每天看到死,一个小时前还叫那些吧女的老外买我的口香糖,第二个小时就死在马路边。所以我在最脏的地方,看到最坏的东西,让我知道以后不要学这种。”

第二幕:从夜总会舞女转身成演员

12岁后,惠英红不愿再去红灯区叫卖,因为在那条街见过太多悲哀的事情。于是,她开始到夜总会跳舞,“每天都是跳那个盖着脸的狮子,蹬蹬蹬,没有样子的。”惠英红觉得这样不行,就瞒着姐姐去了美丽华——香港最大的一个舞场,她回忆,“在美丽华跳了两年多,给张彻导演挑中,所以我第一个电影就是拍《射雕英雄传》的穆念慈。”

1977年,17岁的惠英红凭张彻导演的《射雕英雄传》中穆念慈一角正式出道,签约邵氏电影公司。但当时家中无一人支持她去拍电影,因为舞蹈演员一个月工资1500元,而去拍电影,邵氏只有500元工资。惠英红却坚信自己拍戏肯定会红,于是干脆对邵氏谎称“父母已亡”,强拉着姐姐去签了合同。

第三幕:两届金像影后因无戏拍自杀

出道后的惠英红出演了一系列武侠片,是名噪一时的邵氏武打女星。1982年凭电影《长辈》获得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也是迄今唯一以“打女”身份赢得影后的女演员。之后的十多年里,惠英红均以绝对主角的身份出演了数十部电影,并以“敢打,能打,会打”的形象在男性占据绝对强势的打星圈子独树一帜。

然而随着电影时代的改变,文艺片、爱情片开始占据市场,惠英红被标签化的“打女”形象就成为了她影视之路的绊脚石,事业陷入低潮,甚至绝迹银幕多年,她自己也因接受不了年华老去、不能继续出演女主角而患上抑郁症,“一年里面每天就是打牌。”因为日子太难熬,她想到自杀,幸而朋友和家人及时发现,才捡回条命。

重新振作后,她又开始重新拍片,不再计较是否是主角,只一心将自己的角色演好,在继上世纪武打片中熟悉的“打女”之后,她又在各种TVB剧集中扮演让人眼熟的“绿叶”。2010年,时隔28年后,她又重新站在了金像奖的颁奖台上,靠《心魔》里对单亲妈妈这一角色的独特诠释,再一次夺得影后桂冠。

第四幕:繁华落尽依旧精彩

如今,她已经年过半百,但仍只身一人。曾有过几段情感经历,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修成正果。虽然爱情路十分坎坷,但其实在单身的日子里,她也过得十分精彩。

对于未来,惠英红透露两年后退休当画家,“将来的自己要开心一点,我这几年都知道,开心是最难去把握的,可是也是最便宜、最容易的,只要自己看开一點就好了。”

畅想30年以后的自己,她的回答是——“应该是一个更加有霸气的老女人”。面对过去,她不避讳经历过的失败和阴霾;关于未来,她以淡然超脱的心态去迎接。相信30年后的她也定然会如同她自己的畅想一般,更有霸气,依旧精彩。

猜你喜欢

红灯区惠英红邵氏
灌水取球
惠英红:自信可以优雅地老去
韩将清理百年红灯区
阿姆斯特丹颁布红灯区新法令
印尼政府关掉最大红灯区
“邵氏”复拍,借电视剧人气
邵氏影城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