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的大熔炉中历练成长
2016-05-14戴腾
戴腾
回顾我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就是弘扬我党我军敢打必胜、艰苦奋斗、联系群众、自强不息的优良革命传统,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培养教育下,逐步锤炼成长的历程。
艰苦环境上“军大”
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人称刘邓大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解放我的家乡福建省浦城县。不久,二野军事政治大学来我家乡招生,我踊跃报名并有幸被录取。
1949年6月9日,浦城县被录取的学员,由驻守该县的解放军特派3辆敞篷军车送至设在江西省玉山县的二野军大五分校四大队学习。在乘车行军途中,我们这群天真的男女小青年,满脑子想着,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军大也会同别的地方大学那样,有美丽的校园、宽敞的教室、知识渊博的教授、良好的设备和生活设施吧?可是到达玉山校址一看,种种幻想破灭了:学校不分班级,而是按部队编制换个名称,设大队、中队,分驻在庙宇、祠堂等场所,既没有教室,也没有桌椅、黑板,甚至连睡的也是用稻草铺垫的,十几个人睡在一个大地铺上,解放军干部就是我们的老师。眼见此景,一些学员的思想波动起来,有的说:“背包作凳,膝盖当桌,挎包装书,这是什么大学?”有的暗自盘算:干脆“打道回府”再上我的高中。我因家境贫寒,念了初中,无力再升学,心想能免费上军校,就是万幸了!环境虽差,但我情绪高,表现好。不久,领导便任我为分队长。
军大是战争时期部队办的大学,按照延安抗大教育方针办校,对学员进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革命人生观教育。我们到校后的第一课就是劳动,在干部带领下,动手抬石搬砖砌床铺。当时没有教室,一二百名学员有时就挤在一个打扫出来的马厩里面听老师上课。条件虽然艱苦,但同学们情绪很高,学习认真刻苦。回想起来,我就是在这艰苦的学习环境中,初步奠定了自愿参加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我们在江西玉山只待了三个月,二野五兵团奉命奔赴湖南前线参加“衡宝战役”。四大队同学于同年9月6日随16军离开玉山,从樟树镇开始长途徒步行军。由此,我们的学校生活也转为军旅实际锻炼。同学们在这种紧张而艰苦的征途中,有苦有乐,风雨兼程。
因解放战争发展迅速,部队和即将解放的新区急需大批经过我党我军培训的干部,我们军大五分校四大队在湖南醴陵提前毕业了,有100余名分配到十六军,我有幸被分配到该军四十六师一三七团,其余400多名分配到新组建的“西进支队”,准备解放贵州后去市、县、区接管地方政权。在行军的三个月里,我们跨过赣、湘、黔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三千里路云和月,这对于我们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一场伟大的革命洗礼!
在军大这个革命大熔炉里,大家接受最严格的熔炼,提高了政治觉悟,初步树立起革命人生观,增长了才干,为把自己锤炼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艰苦、紧张、丰富多彩的战斗生活,那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战友之情,永远难忘!
奇袭天险“鹅翅膀”之战
1949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和二野刘、邓首长指示,五兵团在通过“衡宝战役”战区,隐蔽地向湘西集结后,11月初挺进贵州,我所在的四十六师为前卫部队,首先入黔作战。一路上披荆斩棘,连续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了四次主要战斗:瓦寨战斗、奇袭“鹅翅膀”、甘粑哨伏击战和龙里遭遇战。
其中的鹅翅膀,是扼守湘黔公路的黔东著名要隘,山高路险,易守难攻。11月8日,我四十六师与五十师会合,进占了黔东重镇镇远后,即令一三八团开进镇雄关。因敌军依仗地势险要而重兵把守,前后设置了5层明碉暗堡,在沿途道路上,还埋伏大量地雷,部队强攻异常艰难。为了挺进贵阳,解放贵州,这块硬骨头一定要啃下!师即命一三八团实施正面佯攻,以牵制敌人,另令一三六团和一三七团由公路南北两侧向大山后迂回进行偷袭,我一三七团即从三穗隐蔽地抄小路绕过镇远,迂回鹅翅膀后山。同志们听说有仗打,个个精神振奋,顾不上连日强行军的疲劳,冒着浓云夜雾,在称不上道路的羊肠小道上急速行军。由于得到当地群众的帮助带路,我们迂回成功,从后山摸上去打掉敌军的哨所,直捣敌七四七团一个营部,一阵猛打,守敌顿时大乱。我团趁势强攻,歼敌400余名,迅速拿下号称天险的“鹅翅膀”,粉碎了通往贵阳的重要障碍,破灭了敌四十九军妄想利用这“天险”固守一个星期以掩护后续部队南逃的美梦。取胜后,我团又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乘胜追击,摸黑跑步强行军,于当夜解放了施秉县城。据我五兵团战史提供的统计,整个解放贵州的对敌作战,共毙俘敌6911人,缴获各种火炮94门、各类枪支4206支、电台6部、汽车100辆、战马112匹,还争取了三万敌军起义。
依靠群众剿土匪
人民军队的赫赫威名和良好形象,是浴血奋战打出来的,也是传承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树立起来的。我所经历的“梵净山剿匪”就是一场集中四万兵力历时30余天的大战斗,这也是贵州战争史上动用兵力多、战场纵深长、战斗时间久的战斗之一。
1949年11月,贵州解放后,人民群众欢庆解放翻身,社会秩序逐步安定,但到三四月间,土匪蜂起,兴风作浪,向新生的革命政权疯狂反扑。国民党八十九军慑于我军威力,于当年12月宣布起义,该军三二七师师长彭景仁仍贼心不死,起义后又叛变,窜到松桃、沿河一带,纠集原有的惯匪和旧保警队、治安大队等乌合之众,组成匪“十四兵团”,彭自命为司令,下辖四个师,窜扰川、黔边界及黔东北各县。
为歼灭匪十四兵团,使人民重新获得解放,1950年11月,我军在基本完成对务川、道真、正安、沿河、德江等5县第一期合围后,紧接着进行以梵净山为中心的第二期会剿(梵净山合围)。这次合围由担任第一期会剿的川东军区副司令员曾绍山指挥,两省部队按照所在位置划分为3个集团。11月15日,三个集团部队从不同方向,风驰电掣般向梵净山推进,我们铜仁军分区一三七团(当时我在其二营)和一八四师五十四团属于第二集团,在德旺、寨抱、溪口、平头司一线参加梵净山合围。合围采用人民战争的办法,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组成外围包围圈,部队向匪盘踞地中心进剿,军民配合。经一个月的围剿,匪大部被歼灭,但梵净山土匪总头目彭景仁却在松桃县的冷家坝漏网逃脱,在梵净山东北一带乱窜。1950年12月上旬的一天,他窜到大兴乡塘头寨,用白花花的银元为诱饵,结识算命先生兼业余裁缝丁开洪,密谋绕过我军岗哨窜逃。次日,丁介绍彭到腾老毛家,恰巧,腾的女婿杨德国也在,杨细观彭不像自称的“做生意的商人”,倒像军人,联想起近日来解放军动员大家协助捕捉漏网匪首,心想莫非眼前这个就是?于是杨德国跟岳父说:“我有事要回家一趟,明天再来。”便回去把情况告知本村农会主席杨祖铭……杨主席立即从衣袋里取出前几天在区里开会时给的彭景仁的照片,杨德国看后断言:“就是这个家伙!”于是两人商议好捕捉的办法。次日一早,杨德国去岳父家,领着这一对“假裁缝”按农会主席的安排往干沙坪方向走,在途经茶洞山大沟一堵两公尺来高的石壁前,埋伏在此的6位大汉听到杨德国的两声干咳后,立即从黑暗中跃出,把彭景仁等2人扑翻在地,捉拿归案。彭后来被押送至铜仁召开公审大会处决。
匪“十四兵团”的主要头目在我3个集团进剿部队的日夜搜山追捕和广大群众的协助下,有的在合围中被击毙,有的逃出合围后,在我军继续搜山清剿中落网。在梵净山合围中,我军冒着风雪严寒,身带干粮,踏遍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手拉铁链几次攀上金顶,历尽艰辛,于1950年12月基本结束。共计歼匪12779名,缴获60炮一门,轻重机枪30挺,长短枪6331支,各种子弹32350发。至此,匪“十四兵团”全军覆没。
齐心协力建医院
艰苦奋斗,一直是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秉承的优良传统。我所在的武警贵州省总隊医院,是于1982年8月由解放军三六八医院改编组成的。建院初期,当时的情况是:医院人才缺少,医疗设备简陋,生活保障较差,病房少而破旧,基础较薄。我在1983年7月奉命调往医院担任政治委员,与老八路邓梅先院长共同组成首届领导班子,在总队党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本着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全院医、护、工作人员,集中精力扑下身子抓建设。在组建初期的22个月里,为医院建设做了以下几件事:
扩建传染科病房及辅助房18间445平方米,使病床增至50床;在原368医院病房楼后山新建造住院大楼3775平方米,使医院病床扩大到300床。
为发挥我院治疗颈、肩、腰、腿痛病技术优势,为医院建设增开财源,经请示总队同意后,开设新医科,床位40床,该科建立后,发展很快,治疗效果好,深受省内外患者的欢迎和赞誉。
为改善医疗条件,增添了B型超声波和500MAX光诊断机等医疗设备,到1985年,首届领导班子与新一届班子交接时,我院医疗设备已从1982年8月原三六八医院移交下的28种46件,价值58658元,增至31种78件,价值30.77万元。此外,我们还尊重知识、注重培养人才。
总队医院首届领导班子任职时间不长,只是依靠医务和工作人员做了一些为医院建设打基础的工作,但值得我们退下来老同志庆幸的是:医院在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下,1997年已被武警总部和贵州省评为“二甲医院”。
历史总在演进中发展,事业总在接力中前行。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在党绝对领导下阔步前进的奋斗史;是一部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是一部永葆性质、宗旨和本色,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当前,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及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