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优化浅析

2016-05-14张希宁

财会学习 2016年8期
关键词:经营绩效金融资产商业银行

张希宁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普通工商企业不同的是,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其资产性质和经营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必须充分考虑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本文在探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改善盈利能力、发展创新业务、提升自身的安全程度,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改善银行的业绩水平,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金融资产;金融负债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逐渐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因此国有银行的改制也应运而生。由各项金融法规的日益完善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扭转,我国银行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势头。在这一良好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上市浪潮日益高涨,银行纷纷通过上市以融得资金,上市商业银行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伴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更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经营效率成为商业银行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之一。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高低,不仅体现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也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改善和提升,是防范银行风险、促进自身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

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分为不受企业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可以操纵的内部自身因素。在外部环境方面,利率、经济周期、汇率、通货膨胀、政府干预等都会对银行经营效率造成影响;政府部门的相关产业政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及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等,也会导致银行效率的波动。利率的波动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发生变化,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内部自身因素通常包括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创新能力、银行性质等各个方面。

(一)资产规模

在一定程度上,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其效率也必然随之得到改善。但是规模的扩大也应当是有节制的,盲目而无节制地扩大规模不仅会使得管理机构变得冗余庞大而带来无效率,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进而导致效率的下降。

(二)银行性质

按照我国银行的体系以及资产性质,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大致分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专指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资产性质与银行的经营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由于银行资产性质往往决定了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管理结构的差异。

(三)盈利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盈利能力越强,银行将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优化其组织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并能把握投资机会,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同时,公司盈利能力也是公司经营绩效良好的反映。

(四)资产配置能力

资金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日益增多;资产端也不再限于传统的信贷资产,持有资产的方式也不再限于持有到期,投资方式也不再限于纯粹的债券投资,资产证券化、股债结合的结构化融资方式日益增多。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程度也越来越高,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的跨界合作日趋紧密,业务界限不断交叉融合,各大商业银行陆续搭建了涵盖基金、信托、保险和租赁的金融平台。多样化的资产配置方式也会带来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

(五)创新能力

面对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发展形势,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市场竞争的新常态。创新机制建设要以市场需求和客户体验为导向、以形成生产力和市场影响力为目标、以效率提升为要点,以便适应客户需求的更加综合化和体验要求的更加便捷化。只有不断设计推广新业务、新产品和新模式,创新服务方式,才能提高竞争能力。与此同时,产品的创新也会带来经营绩效的提升。

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优化建议

(一)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经营战略

业务战略是一个银行经理的组合调整和控制,并显著影响其营运效率的策略。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必须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既不能盲目无限制地扩张成本,也不能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从众随大流,而是应该把握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从而发展成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银行应学会利用未开发的市场,填补市场的空白,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业务。具体来说,大银行规模庞大,中国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美国的大银行的标准,这些银行应该制定完善的策略,专注于大型和中型的企业和项目,与此同时利用其较大的规模和财务实力,分散经营,业务创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服务于广大客户。中小银行应力求做精,中小银行面临着融资困难等诸多实际问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下,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上市以获得融资。

(二)调整业务重点,提高业务质量

由于经济发展的加快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涌现出一系列新的问题。经济发展带来了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些弊端也浮出水面,商业银行贷款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流动性的增强、商业银行存贷款数额的虚增、贷款被私人挪用、虚假骗贷案件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些现象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乃至资产质量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首先应该依照严格要求对贷款的支付管理做出详尽的安排和部署,设定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岗位尽职尽责,规范化贷款用途的管理程序。其次是强化授信管理水平,准确计量贷款人的借款需求的实际数量,在迎合借款人适当贷款需求的前提下,做到不过度放贷,设定合理的放贷范围,力求资金的合理分配。再次是通过采用全流程管理,深入强化借贷的管理规范,尤其是贷后工作。通过岗位的整合优化、贷后流程的完善规范、贷后检查的分层和监控等手段,达到优化贷款整个流程的目的。最后在合同条款中强化贷款风险管理的要点,加强贷款人违约成本的控制,建造和谐的银行信用环境。

(三)完善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

一方面,应当建立健康的公司治理机制,践行扁平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搭建高效率的决策程序和组织机构,建立客户中心制的管理方案和业务流程,建设先进高效技术支持系统和信息技术系统,设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并渐渐达到有效的收入结构和业务结构。

另一方面,建立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运作机制。董事会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稳固的运行机制和良好的董事会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改观。由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高级管理层受托对银行进行经营管理,因此采取恰当的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增强管理层的积极性,同时制定恰当的约束机制,约束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以便更好地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四)强化成本控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充分量化风险水平。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和贷款风险分类起步较晚,由于缺乏基础数据,很难准确计量风险。为了实现准确的风险量化的目标,有条件的银行应当建立内部评级系统和支持系统等能够量化风险水平的措施来计量贷款预期损失。

其次,优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使得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措施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由于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涉及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和多个业务流程,因此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架构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普通的工商企业不同,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尤其强调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应加强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价值观,设立明晰的奖惩制度,完善组织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艾林,曹国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经营绩效[J].管理世界,2013(11):174-175.

[2]张安民,杜金珉.金融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南方金融,2013(02).

[3]卢方元,李小鸽.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动态综合评价[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3).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经营绩效金融资产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金融资产的分类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析
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作用关系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