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斯·布莱洛克:摄影中隐藏的劳动
2016-05-14刘张铂泷
刘张铂泷
首先,我将要尝试描述卢卡斯?布莱洛克(Lucas Blalock)的一张照片。
描述1:画面的中央是一把正面朝向我们的椅子,除了坐垫以外,椅子的左右两侧和后面都是带有白色花纹的棕色布料的靠垫。坐垫上摆着一本红色的书和一个白色的画框。在这把椅子的右下方,有另外一把椅子的一角。这把椅子同样也有带有白色花纹的棕色布料的靠垫,和之前那把椅子不同的是,它的坐垫也是同样布料制成的,坐垫上能够看到画框的一角,这个画框是黑色的。
描述2:画面的中央是一把正面朝向我们的椅子,椅子上放着带有白色花纹的棕色布料的靠垫。坐垫上摆着一个黑色的画框,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角。在椅子的中间,还有另一把椅子,这把椅子大概是黑色的,有土黄色的坐垫,坐垫上摆着一本红色的书和一个白色的画框。
当我花了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写下对于这张叫做“两把椅子都在CW的起居室里(Both Chairs in CWs Living Room)”的照片的第一种描述之后,我才发现这个描述是不对的,于是我又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写下第二种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我复制/粘贴了“画面的中央是一把正面朝向我们的椅子”这一句话;将“除了坐垫以外,椅子的左右两侧和后面都是带有白色花纹的棕色布料的靠垫”修改成为了“椅子上放着带有白色花纹的棕色布料的靠垫”;删除了“在这把椅子的右下方,有另外一把椅子的一角”;把“坐垫上能够看到画框的一角,这个画框是黑色的”改成了“坐垫上摆着一个黑色的画框,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角”,并且挪到了前面……
通常当我们看到一篇文章时,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最终的定稿,而不会看到在其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修改。在上面的这一段文字中,我呈现了对自己写下的照片描述的修改过程。(这类似于对使用纸笔写作的草稿时的各种修改符号或者在Word文档中用审阅工具进行标记修改的描述。)我使用了诸如“复制/粘贴”,“删除”,“挪到”等一系列的动作展现在写作过程中被隐藏的劳动(草稿中的修改符号和Word中的审阅标记不会出现在终稿里)。
布莱洛克在他的照片中所做的正是展现摄影过程中被隐藏的劳动。
卢卡斯?布莱洛克1978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阿什维尔,本科就读于巴德学院(Bard College)的摄影专业,后来又先后获得了斯科希甘绘画与雕塑学院(Skowhegan School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的硕士学位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纯艺术硕士学位。布莱洛克不仅进行自己的创作,他同时也在艺术院校教授课程,做自出版的艺术家书,采访艺术家发表文章,是一个典型的多面手艺术家。初看之下,布莱洛克的作品像是不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人随意涂鸦修改产生的结果,歪歪扭扭的画笔,不统一的色调,不协调的拼贴,都留下明显的Photoshop过后的痕迹。不过这正是他的意图所在,通过这些明显的痕迹使观者意识到图像处理背后存在的劳动。对于布莱洛克来说,一张导入电脑的照片就是一块让他使用“数码画笔”涂抹的画布。
从安塞尔?亚当斯用区域曝光法制作的黑白风光,到杰利?尤斯曼在暗房中合成的天衣无缝的照片,再到格里高利?克鲁德森以电影叙事方式制造出的虚构场景,他们都在尽一切努力隐藏照片中存在的“缝隙”,不同曝光之间的缝隙,不同元素之间的缝隙,不同叙事之间的缝隙……当人们面对这样一张照片的时候并不会去考量生产这样一张照片所需的劳动,而完全被照片所塑造的场面所吸引。布莱洛克的创作方式则与之完全相反,他不但没有试图去掩盖缝隙,反而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在照片中切开一道道的缝隙。
在采访中,布莱洛克提及布莱希特所写的《论戏剧》(On Theatre)曾对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书中布莱希特提出将戏剧舞台背后的劳动搬到舞台之上,从而呈现戏剧中隐藏的劳动。这也成为了布莱洛克创作的出发点。他呈现的是在如今的数码时代使用最为广泛的图形处理工具—Photoshop。Photoshop起源于1980年代末期,虽然现在人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更多是指它的照片处理功能(Photoshop这个组合单词中本身就含有photo一词),但是如果我们考察其中的工具名称的话,会发现“笔刷(Brush)”、“画布(Canvas)”、“颜料桶(Paint Bucket)”、“橡皮(Eraser)”等名称都是源自于绘画的。从某种程度上这说明了Photoshop是一款以绘画原理为基础开发的软件。
在Photoshop中,“图层(Layer)”是一个核心概念,将不同的元素和对图片的修改以图层的方式一个个的叠加起来,从而完成复杂的效果。如果与绘画进行类比的话,一个个的图层就像是一层层的颜料,由草稿到最终完成的作品,经过不停地修改和覆盖,由粗糙到精细的过程。布莱洛克拍摄完成后的照片仅仅是一张半成品,另外一半的创作过程是在Photoshop中完成的,在他看来,这后一半其实就是绘画的过程,他使用的工具除了上面提到的“橡皮”和“笔刷”以外,还有“仿制图章”和“蒙版”等等。他形容自己是以一种“生硬的方式(blunt way)”使用Photoshop 中的工具,刻意留下使用工具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所展现的是图层之间的缝隙,透过缝隙我们得以窥见工具的运作原理,从而反推照片/绘画生产的过程。
但是这个反推的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所做的尝试,想要将布莱洛克照片中的空间理清是十分困难的。当他在制作过程中对于同一种工具进行反复的使用之后,不同图层之间会出现交叠,第一次操作产生的新空间可能会成为第二次操作的原始空间,于是空间的关系就变得更为复杂。叠加既发生在视角轻微变化的不同照片之间,也发生在色调不同的同一张照片之内。
这样的空间叠加和变化带有立体主义的影响。立体主义绘画试图在一个平面内同时展现从不同视角观察同一事物产生的结果,视角的不同导致了空间叠加的产生。于是在立体主义绘画中我们能够同时看到一个人的正面,左面、右面,甚至背面。布莱洛克的作品也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视角并非来自肉眼观察的结果,不同空间的衔接是由Photoshop中的各种工具完成的。这些工具本身并不具备思考能力,它们按照预先设置好的算法对照片中的空间进行处理,呈现出的空间是算法“眼中”的空间。
布莱洛克在采访中谈到他的作品是在研究物理空间和数码空间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本身当中,也体现在他的展览形式上。在刚刚过去的MoMA新摄影2015展览中,布莱洛克展出了“草莓(新鲜永远)”和“草莓(永远新鲜)”这两张作品。在“草莓”中,背景是真正的草莓,叠加在上面的是草莓样子包装的糖果。在“草莓(新鲜永远)”中,背景是草莓样子包装的糖果,叠加在上面的是真正的草莓。展览中两张照片并置排放在一起,让观者能够同时比较两张照片中空间的相似和差异。除此之外,展览中还有布莱洛克另外两张配对的作品,“鞋(Shoe)”和“右脚的鞋(Right Shoe)”。这两件作品其实是完全一样的,其中一张是另外一张的镜像。不过,这两张作品被放置在不同的展厅中,当再次看到之后让人不禁怀疑两张照片是不是同一件作品。展览空间制造的联想将数码空间连结了起来。此外,在展览时布莱洛克有意控制照片的尺寸,让照片中的物品与实际中的物品尺寸近似,无论是草莓、糖果,还是垫在底下的包装泡沫,似乎都触手可及。他在竭尽所能创造三维幻觉的同时也让人明确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张二维的照片而已。
(所有图片致谢艺术家以及Ramiken Cruc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