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城镇化背景下的徽文化保护与传承

2016-05-14许文娟

艺术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歙县保护传承

许文娟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本文论述了歙县在城镇化背景下对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并就此指出一些不足以及对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歙县;徽文化;保护;传承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畔,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着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渔梁坝等众多的文化遗存,这些都是徽州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贯穿其中,避免出现千城一面,从而突出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

1 歙县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徽文化保护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歙县本着采取“保护为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延续了徽派建筑特色的历史风貌和传统发展格局,展现出历史文化名城之特色。具体措施体现在:

第一,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机制。依据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联系徽州古城的实际,制定配套的法规制度,将古城保护纳入法制化范围。

第二,修编了《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在此基础之上又编制了《歙县徽州府衙历史地段保护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启动了相应的规划编制工作对古城的保护开发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

第三,将各个职能部门在古城的保护开发过程中的职责明确到位。歙县徽州古城管理委员会是徽州古城保护管理的主要部门,负责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县规划局、文物局、旅委、住建委、文广新局、城投公司、工商等部门和徽城镇政府根据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古城的保护开发工作。

第四,抓住旅游的新业态,积极整治徽州古城的重要节点。首先将“三小”改造与改徽工作、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相结合,高标准的对重点街区如大北街、新南街、十字街等街区实施了改造,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提升了古城的文化韵味。其次逐步推进府前街整体打造项目和渔梁整治提升项目,整治天主教堂、临溪门、德胜门等重要节点保证古城风貌的整体协调统一以及徽派建筑特色的保护与传承。

2 歙县在城镇化背景下对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存在着不足

2.1 千城一面现象存在,缺乏对历史品牌的深入挖掘

歙县因悠久历史所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数量多、系统全的特点更有文化底蕴深厚、肌理分明的优势。但目前歙县并未能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对现有的数量众多的文化遗存发掘的力度不够,对其文化内涵研究不够深入。具体体现在徽州古城格局基本保存完整但传统风貌不佳,拆旧仿古现象仍存在,出现了“古城不古,新城不新”的局面。虽然徽州府衙修复项目完整地保存了徽州府衙的历史格局,但与之配套的历史街区特色商业文化业态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城内多条古街如中和街、小北街、打箍井古街等都空有古街之名,经营杂乱。过度的商业活动冲淡了历史文化品位,没有形成具有徽州特色的历史商业文化街区,没有真正打造出具有徽文化特色的历史品牌。再有,古城居民缺乏对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发掘与保护文物遗产观念滞后,缺乏对现有文化遗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在古城中古街居民生活垃圾有些随意堆放在古墙、古牌坊脚下,位于古城大北街一座建于明崇祯年间的‘豸绣重光坊一度成为周边居民的垃圾摆放地。

2.2 特色资源开发不够,缺乏对旅游品牌的深度挖掘

古代徽州由于路途梗阻,交通不便,对外联系主要依靠水路,村镇多沿江沿河而设,使得沿新安江及其支流上下,形成了村镇纵向分布的线状布局。这一布局结构适应了徽州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为其对外联系提供了便利。但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仅有的水陆交通和分散的景点使得新安江沿线广大山区腹地的旅游影响力不大,更多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古村落未能覆盖。其中以歙县北岸镇瞻淇村为例,瞻淇村是一个拥有1300年历史的古村落,全村现存的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00余幢,经典建筑如天心堂、宁远堂、承荫堂、九世同堂、京兆第、兰芬堂、居然旧居、资政第、存省轩等40余幢,由于鲜为人知被誉为黄山市目前尚未开发的最大皖南古村落。其他如歙县昌溪古村落、许村古建筑群、阳产土楼等都是处在有待开发的状态。

2.3 徽派底蕴传承不足,缺乏对文化品牌的融合转化

歙县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更是在明清两代曾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程朱理学、徽派建筑、新安画派、徽派盆景、新安文学、新安医学及徽墨、歙砚、徽戏、徽菜等都闪耀着徽文化的灿烂光芒,在中国文化中更是独树一帜。成就历历在目而作为发祥地的歙县却没有将文化品牌打响。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在歙县许多的传统技艺由于缺乏学习和推广而面临失传。而相邻的绩溪县却出现不同的情况,它巧妙地抓住了徽州文化这一品牌的效应,首先将徽菜的文化品牌发扬光大。绩溪县自2005年开始,每两年都会倾全城之力举办大型的徽菜美食节。在活动期间,绩溪更是举办大型的徽菜民俗活动——赛琼碗,吸引着大批游客,‘赛琼碗也是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之上绩溪创立了徽菜生产、研发和展示的集中地——安徽省绩溪县徽菜产业文化园,使得徽菜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文化品牌也得到了融合转化成为经济效益。绩溪县因此获得了“中国徽菜之乡”的称号。其次,绩溪县更是提出“天下墨业在绩溪”的口号,大力发展徽墨企业,这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机关的礼品墨都是绩溪产的胡开文墨。这给“中国徽墨之都”的歙县上了一堂警示课。现在关于如何开发利用古城的文化资源,使之更为气韵生动、灵动鲜活这些都是歙县需要借鉴学习之处。

3 在城镇化背景下,对歙县徽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一些建议

3.1 以‘千年府县同城的历史背景为载体,打造“徽州古城”历史品牌

1986年,歙县被授予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并称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要以‘千年府县同城的历史背景为载体,打造出“徽州古城”的历史品牌,首先,要以徽州府衙修复项目为中心重视徽州古城的保护和局部改造工作,以徽州古城的历史格局为依据,以传统历史街巷肌理为骨架,最大限度地再现徽州古城原风貌,使之传承徽州文化之韵味。其次,对徽州古城的历史发展脉络、格局特点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做好对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梳理与整合,传统历史街巷如斗山街、打箍井街、中山巷等以保护为主;文物古迹如南谯楼、阳和门、古城墙都应该以修复为中心,对尚宾坊、含贞蕴粹坊、应公井等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迹进行抢救性维修和保护,完成对历史名人故居、曹氏二宅等老房古宅、古紫阳书院等有选择地进行修缮和重建。再现有徽州特色的历史商业文化街区和特色街巷是提升徽州古城的历史品位的必经之路,改变杂乱经营对各个街区整体风貌、商业经营、文化韵味、生态绿化进行系统整合规划、系统全面的发展提升。将“徽州茶庄”、“集合堂药铺”、“胡开文墨庄”等闲置的老字号招牌店铺加以整合利用,打造出以徽州传统产业为主的特色文化主题商业街。将集古街、古民宅、古牌坊、古雕、古井于一体的斗山街打造成徽派古建观光体验街区。这些可行的做法都将极大提升“徽州古城”历史品牌的知名度,提升古城的历史品味。

3.2 以别具特色的山水资源为载体,打造“山水画中游”旅游品牌

古徽州的核心地区是新安江流域所覆盖的地区。新安江沿线生态环境极佳的自然风光、徽州文化与古村落美妙融合一体,古村落、古建筑、古牌坊、古道、古塔……丰富的历史遗存星罗棋布,如明珠珍宝般点缀在山间江畔,恰如一副流动的山水画卷。以别具特色的山水资源为载体,打造“山水画中游”旅游品牌,是目前最为可行的发展模式,地理位置偏僻的古村落应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合开发,围绕新安江实现共赢发展。首先,以山水为媒介,发掘新安江流域具有地域特色的古村落如阳产村、许村、渔梁村、古建筑如上丰施政堂等并将之纳入文化旅游的范围,提升地区价值;其次,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及新安江两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地区旅游接待能力。当然古村落、古建筑等旅游资源的易损性决定了古村落旅游开发还要注意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在新安江沿线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要科学规划,采取保护与开发双管齐下的方法。要重视沿江沿岸、山区腹地的生态环境建设,避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商业化程度过高使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优势削减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唯有利用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内涵及村落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优势,开展文化旅游,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保护了古村落,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如棠樾,南屏,渔梁、昌溪等古村落开发传统建筑文化、徽商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避免了现下旅游资源千篇一律,旅游同质化的现象存在,将具有浓重地域文化特色别具风情的“新安江百里山水画廊”的旅游品牌打造出来。

3.3 以‘程朱阙里的徽派底蕴为载体,打造“文脉蜿蜒”文化品牌

徽州自古重视教育、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以儒入仕,以儒入贾,再加上徽州人的精明、慎敏和好学,使他们磨炼成善于进取的性格并创造了徽州历史上的辉煌。首先,要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教育意识,培养传统技艺的接班人,鼓励年轻人从事传统产业技艺学习并将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真正地将传统徽州非遗技艺如歙砚制作、徽州三雕、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等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徽文化品牌。其次,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歙县历史悠久,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徽州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对“非遗”的保护,就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整理、保护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着力保护、开发、延续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间风俗等,使之与有形文化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并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再次,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多角度延伸文化旅游产业触角,加大对歙砚、徽派三雕、徽派盆景等文化产品的产业化拓展,逐渐丰富、整合徽州特色饮食、民间工艺品等旅游产品资源,使徽州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势更加灵动鲜活。

总而言之,歙县在城镇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首要的是将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旅游、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深度结合。构建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山水城市。

参考文献:

[1] 《江苏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组.江苏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2] 李智勇.在绩溪品味传统徽菜[N].华东旅游报,2013.

[3] 王景慧,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 胡道生.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以安徽黟县古村落为例[J].人文地理,2002.

[5]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N].人民政协报,2014-08-22.

[6] 尚海永,王丹阳.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N].光明日报,2014-01-04.

猜你喜欢

歙县保护传承
《书画世界》改刊题贺作品选登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歙县找寻王茂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