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6-05-14高建芳
高建芳
内容摘要:通过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四位一体”全方位渗入式心理干预体系可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推动教师资源的创新发展,帮助高校师资资源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合理的转变,对于构建科学型、合理型、多元型教育体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体制 教学 四位一体
思想德育不完善、社会阅历浅、心理不成熟、自我定位高、情绪易波动是当下大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加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的是在现有教育机制、管理体制影响下通过一系列心理教育、心理规范培训操作来强化教师教学整体凝聚力,全面改善教师所教、所想、所感、所悟的一整套管理改革体系、一种新型工作范型。通过合理运用此教育模式,可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推动教师资源的创新发展,帮助高校师资资源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合理的转变,对于构建科学型、合理型、多元型教育体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教育体系认为,教育教学系统一旦缺乏一种有效的操作运转体系,其整体价值与功能不能得到十分有效体现,反而不利于各个专业教师资源的整合以及部分教育结构的重组构建。而通过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体系就更容易实现子系统之和大于整个系统的目标,因此,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构建“四位一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与现实价值,从而带动整个学术价值的提升与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四个“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分析
1.理顺工作机制,建设“四位一体”教育队伍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于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教育必须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体系建设作为核心工作职责与目标,通过合理构建一系列心理教育课程体系来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心理健康与学术科研同进步共发展。而高校则应在坚持构建专职教师骨干队伍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创新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结构稳定以及高素质文化模范体系,结合课内课下心理健康咨询来不断强化学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队伍。“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建构模式则是全面实现学校—中心—学院—学生的惯纵式互动与深层次联系交流,通过心理教育咨询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合理化建设。“四位一体”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为:以心理教育、心理契约为核心构建一支由校长任组长、校院系主任担任副组长、教务处以及督导员辅导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考核督导,明确心理教育健康规划体系,合理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指标与实施细则,全面推动院系培训考核工作的进行。
而从此“四位一体”心理管理教育层次架构而言,要实现由学校到学院院系,再到辅导员专业教师,最后达至学生会组织会长等的系统化层次化管理,其中包括:首先,外聘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进行专职心理教育,与现有校内各级教师实现资源优化互补,可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等活动及时解决。其次,在学院各部开设心理专员辅导建设工作,通过不断强化各院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心理教育的良性发展。第三,强化学生管理组织建设,竞选最具代表性、心理素质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兼优的学生担任学生会组织人员,以此起到引领带头的作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更加自由,切实提升学院整体心理教育水平。
2.营造全面渗透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类型的专业教育具有较大的不同点,尤其是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高校心理教育更要凸显出教育的渗入性、渗透性与全面性,注重环境功能影响的实效性,多方位把控心理教育的各个触点。校园环境能够或深或浅的影响到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是决定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普通教学最易忽略的环节。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知,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区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于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也唯有在不断完善教育理念的同时,方能将健康教育环境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综合把握,突出学生学习环境与空间的关键性。
尤其是科技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教育,充分利用学生的空白时间时时刻刻渗入心理引导健康教育。充分实现学生生活与教育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系统关联性,将虚拟心理教育与现行学习生活空间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有效利用学生宿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可将部分心理引导教育课程积极引入到学生宿舍管理宣传中,通过建立宿舍楼心理聊天室,强化学生心理热点、心理专题探讨、心理测验等环节的管理,让心理教育充分有效地渗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3.实施教育、咨询、测验、干预相结合策略
A.立足教育,及早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高校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定位属性与阶段特征不同等综合性要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层次性、阶段性,以使其更具科学合理性。为此,高校可综合开展“三个层次”“三类教育”基本模式,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课程与心理素质拓展的阶段实行全程式管理,进行各个阶段的及时跟进,结合团体合作、课外互动培训实践实现教育的普及与贯彻落实。三个层次即为:院系普及层次、团体辅导层次、一对一互动辅导层次,重点通过专业心理辅导课程《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以及系列论坛、心理讲座、心理文化节活动来落实心理教育的实施与普及。三类教育即为:大一实现“角色唤醒”规范化操作;大二、大三实行“角色体验”课程培训与校外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大四实行“角色定位”教育,凸显心理教育的职业性与社会价值,通过实行心理素质拓展规划与心理危机干预来帮助学生实现实习就业与强化自我管理,做好心理素质辅导及岗前培训。
B.实施测验,科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更好地将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培训管理落到实处,高校可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测验与心理状况评估,通过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心理情况与反映的心理教育课程进程进行综合记录管理与系统化评测评估来实现日常心理测量数据库的维护与完善,并为学生建立专门的心理成长档案管理方法,以更为及时有效地管理学生的心理动态与个性化需求。同时,学院可利用网络咨询与纸质媒介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现状以及各时期心理特点进行把控。
C.主动咨询,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具体实施环节,就是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管理与心理问题解除等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为此,高校可强化各个教育部门的心理咨询工作与具体任务量,注重建设各个专业心理课程的时效性,并及时配合心理教育专家实行疑难解答;让心理咨询教育真正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通过完善建立宿舍管理制心理辅导咨询室来强化学生与心理专家的互动,如实解决学生生活遇到的问题;通过实效定位与团体咨询来对特殊群体进行优先辅导咨询,尤其是就业压力群体、贫困群体以及违纪学生群体,以此强化此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与必备的心理素质。
D.及时干预,妥善排除学生的心理危机。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通过系列教育活动来减少学生的负面心理情绪压力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与社会危害,因此,高校要对心理教育的最终环节—如何有效干预与排除学生的心理危机苦下功夫,通过专家团队积极有效准确地解决学生在各个阶段遇到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将心理危机可能引起的危害、自身伤害系数降到最低,全面贯彻落实危机干预机制,尽可能将心理问题消灭在初始阶段。
4.抓好学科、机构、经费、场地“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心理教育的实施与心理培训实践活动的进行必须依托一定的外界物质场地与必备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科学化实施。其中教育部曾对高校心理教育做过相关批示:高校要不断通过完善各项教育保障机制、各项活动经费的具体落实与实施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高校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规划建设:
第一,落实强化心理学等学科培训建设工作。通过院校心理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心理培训活动的进行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技巧,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第二,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心理咨询教育的时效性与趣味性,利用校园微信、微博公众服务平台,强化各个院系心理咨询解答环境与实践环节建设,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第三,高校各个工作环节与教育管理机构部门要充分落实投入心理教育课程经费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心理教育经费落到实处,以推动心理教育环境建设与咨询设备的完善。第四,高校应确保心理咨询教育的基础设施得到充分落实与完善,为构建全方面心理培训提供完整而有效的资源保障。
综上所述,四个“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本质在于队伍建设、工作空间、工作内容和条件保障四个方面以及每个方面四个子要素的内在有机联系。而高校教育部门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充分调动起各子系统的功能与价值,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与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怀甫.论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5(15)
[2]贾玉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4(08)
[3]刘静,庞庆明.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四重转变[J].教学与管理.2015(33)
[4]黄勇明.高校“立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
[5]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5(02)
[6]赵俊峰.生态学定向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4(03)
[7]唐红珍,黄龙坚,姜俊玲.浅论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
[8]徐晓芳,郭德华,夏玲,范文群.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教育科学.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