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入手治腹泻
2016-05-14梁超
梁超
说起腹泻,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有时候是受凉了,有时候是吃的不卫生,有的是因为吃了刺激性的食物,肠胃受刺激了而导致腹泻。遇到腹泻这种司空见惯的“小毛病”,很多人都是自行用药,如选择用止泻药或抗菌药等应付,很少会上医院就诊。有时候腹泻就真的“药到病除”,但也有些情况下腹泻却迟迟不愈,这是怎么回事呢?
腹泻也分型
人每1~3天排成形便一次,少数人每日排便2~3次,均属正常。如果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稀薄,则称为腹泻。腹泻按时间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大多是因为感染,好发于夏秋两季。慢性腹泻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2个月以上的腹泻。慢性腹泻病因相对来说更复杂,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按照病因分类,腹泻一般分为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也有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之分,所以遇到腹泻一律用抗菌药治疗是错误的。因为抗菌药只对细菌性腹泻有效,而对病毒性腹泻没有任何作用。应对感染性腹泻应该针对病因治疗。
非感染性腹泻则为消化系统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此类腹泻多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仅用止泻药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对于那些令人头疼的时时发作的慢性腹泻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微”入手。
防治腹泻,从“微”入手
正常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余种、数十万亿个不同的细菌,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互相制约、共存共荣的。双岐杆菌、乳酸菌等厌氧菌和少量的需氧菌就是我们肠道内的“有益菌”,这些细菌不仅能对抗一些致病菌的定植,还能产生多种抗原物质,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发育与成熟。而当我们免疫力下降或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药时,就很容易打破这种菌群平衡状态,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结果肠道里的正常细菌如双歧杆菌、肠球菌等被抗菌药杀死,数量明显减少,而一些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活跃起来。这些致病菌刺激肠壁蠕动,促进黏膜细胞分泌增加,或侵犯损害肠道黏膜,导致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从“微”入手,应用微生态制剂,往肠道内带去有益菌,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所谓微生态制剂就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制剂,换句话说,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称为“微生态制剂”。临床上针对肠道问题,可以利用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改善便秘、腹泻等消化道问题。
从“微”入手,以菌治菌,调节肠道内环境,促使菌群平衡,消化道问题即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