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组织类面试答题策略
2016-05-14程镜
程镜
计划组织类考题是各级公务员招录结构化面试的必考题型。这类考题是让考生组织一个活动,如调研考察、会议庆典等,通过考生的答题来考察其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由于现实活动的举行必须按照时间轴来线性推进,所以很多考生觉得此类考题比较容易,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辩证看待答題模板
计划组织类考题,常规是按照“活动前做什么、活动中做什么、活动后做什么”的流程来作答。
活动前,调查的准备。具体包括确定调查内容,设计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对象,选取调查单位,以及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调查时间、参与调查工作人等内容。
活动中,调查实施,包括采集调查数据、指导工作人员工作、协调调查进度及出现的其他情况。
活动后,调查的资料整理分析,包括数据审核、查询,数据处理,调查分析,撰写并提供调查报告等。
模板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简单套用模板,既会使答题内容干瘪乏味,也会给考官“千人一面”的雷同感,得分不高。考生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展开联想、发散思维,使答案获得高度、深度、广度。
笔者是认为,模板必须用,要把模板当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绝对真理,确保答题方向不错,要把模板当作答题的纲要,确保“骨架”有型。在这个基础上,根据题干的个性特点,对纲要和“骨架”进行丰富充实。
丰富充实的过程,笔者认为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把握活动的具体个性特点,根据特点来答题,做到“有血有肉”。第二个层面是灵魂进入活动现场,答题如同身临其境,做到“栩栩如生”。
有血有肉,让骨架丰盈充实
如何根据活动的具体特点来做题,做到答案“有血有肉”?通过对下面真题的分析,能从中一探究竟。
【例题】2014年6月27日安徽省公务员面试试题:单位要进行后勤服务改革,领导让你做一项调查,你会通过什么途径开展?若要写调查报告,你会重点写什么?
这属于一道调查活动类题目,可以用调查活动类答题模板搭建好答题的“骨架”。由于题目问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开展”,而不是回答活动全程的组织,所以应对模板进行取舍,重点突出调查的方案和方式方法。
题干里给出的个性特点是“单位要进行后勤服务改革”,这是题眼所在,要围绕这个题眼来进行丰富充实。
我们知道,凡是涉及到改革,都是之前存在弊端和问题。在调查弊端和问题时,会不会存在一些不便直言的情况?调查中如何解决这种可能存在的“不便直言”的情况,答题时必须要给出相应的方案和措施。
【参考答案】后勤服务是维系机关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单位后勤服务改革,对于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机关整体工作和建设的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由我来负责这项调查工作,我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此次调查的目的、内容等来设计调查方案,并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网络征集三种途径认真开展调查。考虑到后勤服务的对象是机关广大工作人员,他们对后勤服务的质量感受最深、对后勤服务的评价最重要,所以在调查的面上要普及到机关所有工作人员。
在调查问卷设计上,我将设计两类题型,一类是客观选择题,将初步梳理出的机关后勤服务中的问题和改革的具体措施列成题干,请调查对象作出“是”与“否”的选择;一类是开放性的问题列举和建言献策。通过这两类题型的调查,确保既能客观公正对后勤服务作出评价,又尽可能全面详尽的收集各类信息。问卷设计定稿后,立刻印发给机关各个部门的每名工作人员,要求各个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各自部门的问卷收集汇总反馈。
在召开座谈会方面,首先确定座谈会的主题,主要是对机关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革的举措进行座谈。在出席会议人员的选择上,请后勤部门和机关其他各部门的负责人出席。在座谈会上,我将认真做好意见建议的记录。
在网络征集上,我将充分利用好网络受众广、便于保护隐私的优点,打消部分同事出于种种顾忌不便直言的顾虑,在机关内部网站论坛上征集同事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网络征集三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整理撰写成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我将重点涉及当前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机关各部门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和建议,以及今后后勤服务改革的方向与举措。
栩栩如生,让答题身临其境
第二层境界,让答题身临其境,这也很关键。既能让自己深入其中全面思考,又能吸引考官注意认真听答,使得考官能及时抓取到答案中的亮点之处。现场感,能让枯燥的答案,呈现出生命力。
【例题】2016年上半年江苏省省属事业单位招考,省作家协会面试试题:你作为作家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组织一场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请问你将如何组织这一活动?
在计划组织类的活动模板里,并没有作家采风活动的模板。采风是作家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搜集创作素材的活动,所以采风活动可理解为机关的调研活动。在解题时,我们不妨借用调研活动类的模板来确立一下纲要和“骨架”。
题干里给出的个性特点是作家去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答题时就要注重作家创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参考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生动实践,对于文艺服务人民、提升作家创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领导安排我组织一场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我将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结合我省地域文学发展的实际,来组织好这次活动。
在活动前期筹备阶段,我先做好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等。
在活动内容方面,我设计作家采风了解民情、作家赠书给群众、作家创作宣传3个部分。
活动地点的选择上,我会选择4个分别来自红色革命老区、重点扶贫地区、农村发展先进地区、经济转型示范地区等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供领导决策。等最终地点确定后,我会和对方单位进行联系,希望对方单位在准备文字材料、推荐参观地点、组织访问座谈等方面予以配合,并希望对方单位简化接待,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在活动人员的选择上,我将在我省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中进行选择,并力求做到活动人员结构上的合理,年龄上老中青三代作家都有;发表平台上既有传统作家、也有网络作家;创作体裁上小说作家、散文作家、评论家、报告文学作家、诗人等。将活动人员名单报送领导决策。等名单正式确定后,将第一时间和活动人员进行联系,将活动方案发送给他们。
在活动开展阶段,我将做好随团服务工作和应急工作,并做好和活动地点单位的联系协调对接工作,尤其要注意活动的安全,在每一次分散活动结束后都及时清点人数。
在活动结束后,将第一时间完成活动新闻信息的报送,并继续和参加活动的作家保持联系,将他们创作的宣传作品整理收集,推荐报刊发表,并及时汇编成册,作为本次活动的成果。
最后,我将做好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工作,分析活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改进的举措,为今后开展同类活动提供经验。
从以上答题思路看,“栩栩如生”其实是通过众多细节体现。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地点、参加活动的人员身份、整理工作内容等,画面感强烈。
答题模板容易记诵,骨架充实和现场感塑造,需要考生在平时多思考多积累,既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组织筹备,同时也经常在设身处地的假想中进行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