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组织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6-05-14邹燕秋
【摘要】当前,党的基层执行力方面存在机械执行、趋利执行、应付执行、低效执行等问题,基层执行力出现问题有能力素质不佳、体制机制不优、社会风气不良等方面的原因,改变基层干部队伍执行力不高的现实困境,必须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能力素质、认真学习提高、营造氛围环境及建立体制机制等综合施策。
【关键词】基层组织执行力;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阳市委党校2016年校级重点课题《党的基层组织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党地位的基础。党的基层执行力是保障党在基层的一切执政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及其效率如何、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党的基层执行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机械执行
有些基层干部工作履职意识差,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当作是贯彻执行,习惯于照搬照抄,照本宣科,不管下情,不知民情,不顾实情,以传统的思维和办法来想问题、作决定、办事情。这种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的“庸官”必然导致执行力的持续降低。在这些庸官中,机械化地执行政策是其最典型的特征。有的主观能动性差,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人云亦云,甘当“复印机”、“传声筒”、“二传手”,上级布置跟着布置,上级开会跟着开会,生搬硬套;凡事按惯例执行,以老套套行事,用老办法工作,习惯念老经、走老路、说老话,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强。
2.趋利执行
当前,有些地方基层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在进行公共行政活动时,以小团体利益为落脚点,凡事把单位和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利益的抢着干,没利益的不推则躲,无视整体的发展大局。甚至有的以个人利益为取舍,用心营私,与己有益,用足用活,与己无益,束之高阁;有的则唯上级利益是从,不讲群众观念,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媚上欺下,把上级和领导当成“如来佛”,虔诚膜拜,趋之若鹜,百般讨好,不顾群众的切身权益。政府执行人员执行责任心不强,执行意识淡薄是影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最大元凶。
3.应付执行
基于当前执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以及赏罚不明,使得不少基层干部对政策执行的积极性不高,敷衍塞责,消极对待。有的对全局不关心,对大局不热心,对本职工作不尽心,推一推,动一动,赶一赶,走一步,不推不赶就原地踏步,应付了事,被动执行;有的好做表面文章,“雷声大雨点小”,以会议和文件代替落实,把开会当成落实的完成,把发文当成工作的终结,流于口号式管理。而有的干部在领导面前表态是一套,干起工作来是另一套,有布置没落实、有规划没行动、有开始没结果、有安排没检查、有形式没实效。上述情形造成了执行效果的显著低下,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尤为普遍。
4.低效执行
执行主体综合素质的低下也是政府执行力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基层干部中相当一批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政策水平低下,缺乏既忠实又创造性地执行决策的能力”,不仅业务不熟悉,方式不得当,办法不多,而且连起草文稿都词不达意,安排事务漏洞百出,攻坚克难一筹莫展,返工窝工现象时常发生。这些因素质水平低而出现的执行中领悟能力、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低现象,必然导致执行力不高,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二、基层执行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1.能力素质不佳是基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公务员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而执行力不高问题,说到底就是干部业务素质问题。有的干部学习不讲求实效,就学习抓学习,不能把学习同提高素质、推进工作有机结合,学难致用,学习效果差等等,直接导致了基层干部的整体能力素质提升缓慢,甚至有日趋滑坡之势,出现“知识、本领”恐慌。特别是,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国家和人民意志忠诚不够、公共精神树立不牢和法制观念不强的问题,不同程度地缺乏公正无私的道德情怀和现代公共服务理念”。政治素质不高必然导致业务能力的低下,直至执行力水平的降低。
2.体制机制不优是基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直接原因
从体制上看,主要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行政执行还没有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机制上看,则主要反映在还没有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和适度分离的共治机制,以及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比如,在基层工作体制上,存在不重视、不关心基层的现象,责、权、利不统一,费事协调运转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在干部选任机制上,下派干部较多,而在选好、用好、培养好基层干部等方面却重视不够;在激励机制上,成绩与奖励不相一致,缺乏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等等。另外,没有健全的考核监督制度,也是导致执行主体主观随意、不负责任,政策、决策难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原因。
3.社会风气不良是基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潜在原因
在社会加速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求利倾向、金钱价值观等不良风气,客观上对基层干部廉洁奉公、艰苦风斗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在利益诱惑面前,很多基层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偏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不断滋生与蔓延,从而导致行政执行利益化,讲条件讲待遇讲回报,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三、提高基层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
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是靠高度的责任心“干”出来的,是靠严格的制度和机制“管”出来的,也是靠群众的支持和有效的监督“促”出来的。因此,努力改变基层干部队伍执行力不高的现实困境,必须围绕理念、能力、环境及体制机制来进行,进行系统综合治理。
1.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行为的“总开关”、“总闸门”。因此,新形势下努力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的核心和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以民为本”的行政价值观,尤其是要强化4种意识:一是强化政治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基层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根本上解决好精神支柱问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现科学发展。二是强化宗旨意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效、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谋利不索求”的服务理念,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执行力源于责任心,责任心决定执行力。要在基层干部中形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理念,强化责任意识,让他们扎根基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四是强化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广大基层干部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树立大局观,着眼于全局来谋划和推动自己分管的工作、担负的任务,使之与全局工作“同频共振”,决不能因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
2.认真学习提高。
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来说,提高自身素质要加强多方面的学习。一是要学习和掌握当代新知识,以掌握先进文化、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进行开放的、互动的、终身的学习。二是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增长知识和本领。三是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回应民意,使群众相信领导行为所依据的事实基础是真实的。从而消除疑虑与抵触情绪,减少执行的失误,降低执行过程的难度,使执行正当并拥有长久的权威。
3.提高能力素质
目前基层干部想干事、敢干事的作风还不够,还必须做到会干事、能干事。当前,要切实提高4种能力:一是岗位履职的能力。在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苦练岗位专业技能,使基层干部成为本岗位、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二是服务群众的能力。在讲究执行方法和艺术,走群众路线的同时,还需提高基层干部协调群众利益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凝聚人心的能力,为群众谋利益,做群众的贴心人。三是攻坚克难的能力。基层干部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拥有敢于碰硬,敢于突破工作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四是团队协作的能力。牢固树立团队精神和“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相互协调配合;敢于承担各自责任,不推诿扯皮,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推动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
4.营造干事氛围
要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就要让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有平台、有舞台、有环境、有氛围。当前,必须理顺各级党委、政府与基层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4个敢于:一是敢于放权。权力是有层次性的,该谁管的事谁管,该谁掌的权谁掌,一竿子插到底就是越权。当前基层权力被弱化,要让基层干事,就必须敢于放权、学会放权、适当放权,从而积极发挥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敢于放手。放权后就要放手,让基层干部大胆去谋、大胆去闯、大胆去干。如某项具体工作交给了具体负责的干部,主管或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就不应该对其工作开展的每个环节都去过问,就不应过多地干预。三是敢于放心。信任基层干部,相信基层干部,建立起上下级之间的信任感。特别是对那些敢试敢闯敢干的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要客观对待,不能因少数人的流言蜚语而左右摇摆,不能因下属的小节而止信生疑,更不宜捕风捉影,无端地怀疑。四是敢于放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立费随事转机制,保障基层干部必要的工作经费和适当的补贴待遇。
5.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是根本,机制是保障。因此,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的核心,着力于建立长效机制及制度创新。其中,长效机制主要着力健全以下四项:一是事前沟通机制。正确的决策是执行有力的基础。上级部门在做决策前要充分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规范决策程序,使各项政策的出台更切合基层实际,让基层干部有执行的准备,真正做到领导决策者与具体执行者的双向互动。二是岗位责任机制。职责明晰、目标明确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基层机构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合理配置基层机构职能设置,科学界定和细化每个部门与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以岗定责,责任到人。三是激励竞争机制。通过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聘任、转任、交流”的用人机制和“解聘、分流、辞退”的淘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基层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好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执行的动力与活力。四是督查问责机制。执行无监督便无“真果”。基层干部的行政执行活动需要多管齐下,进行标本兼治的督查,做到重点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即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另外,当官有责、任职负责、失职问责,应成为国家政治生态的一种常态。因此,基层干部在执行过程中若出现失职、拒责等现象时必须追究责任,真正实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以此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
作者简介:邹燕秋(1966——),女,汉族,河南省邓州市人,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