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5-14何敬书

资治文摘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

何敬书

【摘要】高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相关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让更多的高校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生活,体验作为一名奉献者的情怀,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和思想境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新教学形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也需要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没有规范管理的志愿者活动是不成熟的,也是混乱的,很难实现活动开展的理想成效。因此,研究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立足于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开展的积极作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者;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现阶段,在校园生活和学习期间开展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常设项目之一。但是,就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成效,亟待解决。

一、高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志愿者活动是无偿地为改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而奉献个人宝贵时间和精力的公益性社会活动。其活动开展性质本身就是高尚的、无私的,组织高校学生进行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就是从思想认识、行动规范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培养学生乐于奉献、无私的精神境界,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志愿者活动开展,让学生通过对于他人的无私奉献和帮助,感受社会的美好和人间的温暖。

2.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

学生通过参加学校志愿者活动,可以随时投入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中,这对于一直身处学校、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而言是一种难得的实践机会。通过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学生不断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了解一些行业发展和运营规则,这对于学生今后踏入社会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一些志愿者活动的开展,还能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二、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现状及问题

1.从组织管理上看,高校志愿者活动欠缺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经验

虽然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很多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主要还是以学生自发组织为主,学校对于志愿者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大。据了解,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是由学校社团内部组织起来并执行的,学校方面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社团的建设,对于社团开展的活动并不会做出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入学之后,有选择地加入一些兴趣社团,培养多方面才能,这些社团中只有一些社团才会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所以说学生能够有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机会也不多。

单从有志愿者活动的社团来看,他们组织社团成员参加某项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有限,志愿活动的开展规模也不大,人数较少,其组织管理不需要特别的严格,管理也相对简单;而从一般由几个社团联合起来开展的志愿者活动的组织管理来看,因为活动规模大,参加人数多,没有有效的领导和指挥,想要实现活动的有序开展很困难。在大型的志愿者活动中,很多学生找不到服务对象,只能来回游走,无所事事,而有的学生则是事务繁多,忙不过来,导致整个志愿者服务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2.从学生自身来看,缺乏对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和意志力

就高校学生自觉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来看,情况并不乐观。高校生活丰富多彩,学生摆脱了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进入高校后又面临很多的诱惑,这时能够安下心来从事志愿服务的人数不多。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高校中参加志愿者活动比例最高的是大一阶段新生,他们将志愿服务看成是一种道德提升和休闲活动,但是总体新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比例还是较低。调查也显示了当前高校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趋势随着年级的上升逐渐下降,可见他们对于志愿活动的坚持并不能长久。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级的上升,他们对于未来的升学、毕业和工作等逐渐开始规划和实施,参加志愿者活动会耗费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他们的学术提升、考研考博计划、毕业工作计划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时他们会选择逐渐减少甚至放弃志愿活动的参与。学生对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以及坚持度不够,让高校的志愿活动组织开展产生困难,进而出现高年级学生志愿者活动停止进行的现状。

3.从志愿者活动本身看,志愿活动缺乏创意和多样性

根据大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高校志愿者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又一大问题就是志愿者活动本身。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开展的一些志愿者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活动开展重复率高,类似于指导公交站等车人群排队上车、帮扶幼老过马路、服务敬老院老人、清洁周边垃圾等活动成为高校志愿者活动的主体内容。不可否认,这些志愿者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期进行类似的服务活动对于学生全方位、多领域发展不利,也会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断下降。缺乏具有创意和多样性的志愿者互动必然导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目的性和目标性难以实现,不利于教育、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三、实现高效的志愿者工作开展的途径和方法

1.规范志愿活动,提升管理效率

针对当前高校志愿者活动组织管理不完善的现状,各地区要严格按照省《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及地区《高等学校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及时成立志愿服务工作机构,明确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机制,对志愿者注册、认定,对于志愿活动的组织开展等作出规定,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紧紧围绕地区发展和工作大局,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积极深化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活动组织管理的效率。

2.加强宣传教育,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就学生志愿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高校应加强重视。在对社团进行管理时,要将志愿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提上管理日程,要求各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活动,并给予社团一定的经济和物质支持,让志愿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序。另外,还要把志愿宣传活动做好,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志愿活动的意义和益处,形成全校范围内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

3.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实施评优激励政策

志愿活动不但要力求参与次数多,也要追求活动质量和效果,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是必然要求,各地高校在开展志愿活动时,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活动的开展能够实现社会进步、学校发展、学生提升的共赢目标。

此外,适当的评优激励政策和措施的执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此,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校每年表彰一批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组织;二是为每名注册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亡保险;三是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和志愿者星级评定工作,并在评先评优、参军入伍、企业招录等方面优先考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优秀青年志愿者,将志愿活动情况纳入评优评先等活动的考评指标;优先获得实习、就业机会和公共就业服务;对优秀青年志愿者担任法人代表的企业,在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受理中享受“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和海关进出口便利化措施;优先获得创业培训、金融扶持等专业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等方面提供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优先、加快服务等。;四是建立志愿服务回馈机制,通过储存爱心积分,换取服务,在为其直系亲属申办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时提供便利,对符合条件的给予适当养老服务补贴;在婚姻登记服务、颁证服务与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对符合条件的,在申请危房改造时提供便利和优惠等。

结语

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于社会进步、学校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高校要引起高度重视。各高校针对自身志愿工作现状要展开反思,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姚胜,陈曦,赵彪.从纳什均衡走向合作共赢——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招募个案中的博弈论研究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8(08):41-44

[2]张育.社区矫正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探析——以社区心理矫治工作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3(03):197-199+207

[3]杨洁,胡子祥.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救助中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研究——以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9):135-138

[4]潘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对策——以新晋本科院校“闽江学院”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1):211-213

[5]曾佳,徐丽,王丹彤.论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北京师范大学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1(06):187-189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