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教学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意义与探索
2016-05-14孙瑜嬬
孙瑜嬬
摘要:生物安全问题已不仅关系个人的生命健康,更涉及整个院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医院校由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生物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安全素养,对实验室、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安全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生物安全教育
病理学是中医院校重要的西医课程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桥梁。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课时少,学生动手能力差,生物安全教育缺失,一旦进入临床实习或科研阶段,往往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危险生物因子之下。在中医院校病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1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生物安全教育现状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在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中都属于重要的主干课程。病理实验作为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十分重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融"为办学特色的中医院校中,病理学实验重视程度低,实验课安排紧凑且多是观察标本、切片以强化理论,病理学实验技术等内容鲜有涉及,生物安全教育环节缺失;学生操作机会少、动手能力低,思想上没有生物安全概念,意识不到病理学实验涉及的生物危险因素。日后进入临床或科研阶段,缺乏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或认识不到位,因职业暴露造成的实验室感染屡见不鲜,给学校、医院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2生物安全教育的含义
生物安全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2]。要求以实验室为科研和工作场所时,采取有利于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3]。通过生物安全教育、学习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达到保护医疗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及周围环境的目的[4]。
3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生物安全隐患
3.1生物危险因子危害大 病理学实验生物危险因子首先来自病原微生物对相关实验人员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人体或实验动物新鲜组织、冰冻组织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在采集、存放、切片等过程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其次体液、血液中带有大量不能直观看到但生物危害极大的感染因子,如HAV、HBV、HCV、HDV、HEV、HIV、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等,在标本情况未知或说明中缺乏相关性描述时容易被忽视,存在很高的接触风险。再次,细胞学制片及组织细胞培养制片时,细胞受来源、重组、传代和培养环境改变等影响释放出的内源性病毒、牛血清培养基中不容易被灭活的阮病毒[5]等,一旦实验人员皮肤、黏膜暴露,感染风险大大提高。
除了病原微生物,病理学实验接触的试剂也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如甲醛、二甲苯等对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容易引发皮肤黏膜刺激征、植物神经紊乱及神经衰弱;免疫组化显色底物二氨基联苯胺(DAB) 具有生殖毒性、致癌性、遗传毒性及免疫毒性,对于泌尿系统损伤较大,长期接触易引发膀胱癌[6],使用时需要引起重视。
3.2 实验过程感染风险大 据统计因实验室事故引起的获得性感染中针刺伤占25%,切割伤占16%[7],实验取材、冰冻组织、细胞穿刺时通过利器损伤造成的创面接触污染或体液、血液溅到眼、鼻、口粘膜引发的感染时有发生。此外,气溶胶产生的生物危害同样不容小觑,如离心机工作时和试剂挥发后产生的气溶胶,细胞制片时烤片、吹片及冰冻切片组织碎屑升腾形成的气雾,吸入后同样引发实验室感染。再次,未及时处理的标本倾洒,沾有残液的废弃枪头、EP管、针头处理不当,实验室器械污染对接触人员产生二次感染。
3.3生物安全意识薄弱 在中医院校中,医学课特别是中医专业课学习占绝大比重,其它自然科学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涉及少且内容浅显,学生对病理实验基本技术、原理和仪器一无所知,没有客观、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操作随意,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统计已知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80%以上来自实验人员操作失误或忽视生物安全[8]。学生对生物安全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穿着自己的衣服进出实验室,工作服混杂私人物品胡乱塞进书包,穿着拖鞋、披散头发、不戴口罩、手套、甚或一边喝水吃东西一边实验,标本、器皿、试剂伴随钥匙、手机等物品散乱在实验台,戴着污染的手套翻书、接打电话、抚摸面颊,废弃物随意丢弃……随处可见的违规操作触目惊心,生物安全意识极其淡薄。
4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生物安全维护策略
4.1加强师生生物安全意识 绝大多数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疏于管理。在中医院校病理实验教学开展生物安全教育,首先要求师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并从最基本的个人实验防护做起。比如进入实验室前将工作服穿戴完毕,实验结束后将工作服反折收纳,实验时佩戴手套、口罩,提高实验人员洗手依从性,实验室内严禁吃东西,有突发状况及时汇报老师,杜绝随意操作等。
4.2开展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 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外,还需要全面了解生物安全知识,学习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自身安全素养。一方面明确病理学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危险因子和感染途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正确的实验流程与方法,如生物安全柜、通风橱和超净工作台等生物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高压灭菌器、离心机、切片机、移液器等仪器设备的操作;病理标本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处置;废弃物分类处理流程;设备、器械、环境消毒流程;紧急事故处理预案及错误操作的处理办法等。
4.3完善生物安全管理 对于病理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责任化、规范化、常态化,每一间实验室、每一件大型仪器、每一项实验活动都由专人管理。大多数高校实验室都设有专职教师作为负责人,但教师和学生之前缺乏交流,建议以班为单位在学生中设立安全员,教师可以与安全员直接沟通,方便学生管理。其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标本存放记录、危险试剂取用记录、仪器使用记录、废弃物处理记录、实验室消毒记录等。
5结论
随着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实验材料的推陈出新,中医院校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师生的生物安全素养,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校园环境安全,更将使师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朴松兰,于兰英,谢占峰.浅谈中医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3):430-431.
[2]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高树田,伍瑞昌,王运斗.国内外生物安全实验室发展现状与思考[J].生物防护防疫装备,2005,26(11):33-34.
[4]张娜,刘学芳,张振强.将生物安全教育引入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系初构想.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79.
[5]顾杰.科研实验中心生物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浅谈[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9):1213-1214.
[6]陈庆,康维钧.联苯胺类化合物的毒性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28(6):460.
[7]张晓梅,李明成,顾世海.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2,39(15):4052-4056.
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