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仿生电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分析
2016-05-14邹华娅古丽梅周冰峰
邹华娅 古丽梅 周冰峰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对在本院治疗的5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2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24例患儿为观察组采用运动治疗的同时结合脑电仿生电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WeeFIM,GMFM,FMF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WeeFIM,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WeeFIM,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FMF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治疗结合传统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脑电仿生电治疗; 小儿痉挛型脑瘫; WeeFIM; GMFM; FMFM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rain Electrical Bionic Electric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ZOU Hua-ya,GU Li-mei,ZHOU Bing-f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8):030-03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rain electrical bionic electric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Method:50 cases of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2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exercise therapy,24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combined with brain electrical bionic electric treatment,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eFIM,GMFMY,FMFM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WeeFIM, GMFMY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WeeFIM,GMFM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FMFM score of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exercise therapy combined with brain electrical bionic electric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s good.
【Key words】 Brain electrical bionic electric;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eFIM; GMFM; FMFM
First-authors address:Huizhou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09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从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引起的综合征,是除脊髓灰质炎外引起小儿严重肢体残疾的又一主要疾病[1]。国外发病率在0.2%~0.25%之间,而我国小儿脑瘫发病率在0.18%~0.6%之间,其中60%~70%左右为痉挛型脑瘫[2]。脑瘫病症主要表现在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也对患儿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目前针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西医方面包括运动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语言治疗,药物治疗[3],外科治疗,祖国中医(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治疗等)等,但目前尚不存在完全根治脑瘫的疗法[4]。随着近代医疗科技的发展,电疗也逐渐应用在各种脑瘫病症治疗中,在本研究中,主要探讨运动治疗结合脑电仿生电治疗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均参照全国小儿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和分型[5],按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25.92±12.45)个月,其中四肢瘫9例,三肢瘫4例,双瘫7例,偏瘫4例,单瘫2例。观察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26.01±13.12)个月,其中四肢瘫8例,三肢瘫4例,双瘫7例,偏瘫3例,单瘫2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痉挛型脑瘫诊断标准;(2)年龄>9个月,<36个月;(3)无其他严重疾病;(4)持续治疗,随访经监护人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痉挛型的其他类型脑瘫患儿;(2)年龄<9个月或>36个月;(3)伴随有其他疾病患儿;(4)不能正常参加评测患儿;(5)未经过监护人同意研究患儿。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主要采用Bobath法、Vojta法治疗,对患者采取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运动感觉与运动模式,采取抑制、促通手技、关键点控制、以叩技为主刺激本体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其中,促通主要内容为控制头正中位,矫正躯干颈反应,支撑肘位,控制体位转移。抑制的主要内容为抑制患儿所具的异常姿势,主要为非对称姿势,如头的背屈和角弓反张,前壁的旋前和拇指的内收,下肢的硬直模式等[6]。每周5次,30 min/次,30 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5 d。同时指导两组患儿家长掌握简单的功能运动训练方法,配合家庭康复训练,1~2次/d,20~30 min/次。评估1次/3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方法治疗同时加用脑电仿生电治疗。仪器为上海乾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VFT-MG201型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时将电极置于清洁后的双耳后乳突处,类型用4号;剂量以患儿耳后有轻微跳动感为宜,不能表述的患儿输6~7格电流,并根据患儿耐受范围进行调整,1次/d,每周5次,30 min/次,30 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5 d。评估1次/3个月。
1.4 评价标准
1.4.1 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WeeFIM) 此量表为评定患儿行动,自理,认知,社交等功能的专业量表,最高分为126分,最低分为18分,评分标准为: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独立,90~107分表示为有条件独立或极轻度依赖,72~89分为轻度依赖,71~54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以下为完全依赖[7]。
1.4.2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 GMFM-88评分量表包括88个项目,分A,B,C,D,E 5个能区,分别为卧位与翻身(17项,共51分),座位(20项,共60分),爬与跪(14项,共42分),站立位(13项,共39分),行走与跑跳(24项,共72分)。每一项为4级评分,根据动作完成情况予以得分[8]。分数越高表明其粗大运动能力越强,分数越低表明其粗大运动能力越弱。
1.4.3 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 FMFM评分分5个方面,共45个项目,包括视觉追踪7项,上肢关节活动能力8项,抓握能力8项,手眼协调能力12项,操作能力10项。根据查表计算出等距特性的精细运动能力分,最低0分,最高100分,0分为患者不能完成最低运动项目,得分越高,表示精细运动能力越强[9]。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WeeFIM评分比较 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Wee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ee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Wee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GMFM-88评分比较 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GMFM-88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FMFM评分比较 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F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F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脑瘫的概念在1861年被Little首次提出,因此脑瘫又被叫做Little症,脑损伤与脑发育缺陷是脑瘫的直接原因。目前临床表现分型中,60%~70%左右为痉挛型脑瘫,主要表现为椎体系受损,临床检测腱反射活跃,骨膜反射增加,肢体异常痉挛,儿童成长伴随关节挛缩变形,走路两腿交叉,尖内足,外翻,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上肢手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指关节屈曲,肘屈曲等。导致脑瘫发生的病理原因有很多,由于供氧障碍导致脑瘫约占总数的6%左右[10]。早产也是导致脑瘫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脑瘫患儿常表现为脑室出血以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导致脑白质血流灌注不足,脑血管调节能力差,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易损伤,引起脑瘫。研究表明宫内感染及母亲绒毛羊膜炎均能增加脑瘫发生率,目前也有研究显示,1.6%的脑瘫患儿与基因遗传有关,第1胎为脑瘫患儿的父母生下第2胎也是脑瘫发病率风险增加4.8倍[1-2]。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能根治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上也是多种多样。Bobath法、Vojta法、Peto法、上田法等在我国应用广泛,通过对患儿进行有目的性的运动训练,进而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抑制姿势反射等[11-12]。作业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脑瘫方法,原理基本与运动治疗相似,通过对患儿行为,精神及发育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训练,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但其需要家庭成员的长时间配合。本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主要采用Bobath法和Vojta法进行基础治疗。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应用于脑瘫治疗,比如光,电,磁等物理方法,其中电刺激治疗优势明显,近年来在脑瘫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13]。有研究显示使用电刺激实验动物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可以使脑血管扩张,加快血流速度,增加作用部位的血流量,特别是在窒息,早产,炎症等因素引起脑白质血流不足,血管调节能力差等情况下[14-15]。Davis在对脑瘫患者使用电刺激治疗后,其中85%痉挛型患者在姿势,步态,关节活动,运动能力以及语言都能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16]。因此本研究采用脑电仿生电治疗结合Bobath法、Vojta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进行治疗分析。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前WeeFIM评分、GMFM-88评分以及FMFM评分无差异,经过3个月治疗后,患儿行动、自理、认知、社交等功能改善,临床症状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WeeFIM评分、GMFM量表评分方面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FMFM评分虽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因为在治疗初期患儿作业训练时间相对较少导致在抓握、手眼协调等方面的改善不明显。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至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功能独立性、粗大运动功能障碍和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WeeFIM评分、GMFM-88评分及FMFM评分均进一步提高,且观察组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脑电仿生电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能对痉挛型脑瘫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可能通过特制的非侵入性电磁刺激线圈输出特定规律的、频率可达50 Hz的交变电磁场,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组织,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改善病灶区的血液循环;引导患者脑磁功能趋向正常化、秩序化;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使受损脑细胞代谢加快[17]。何正慧等[18]研究也表明,头部交变电磁场治疗可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本研究效果与其相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脑电仿生电治疗结合运动方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儿生活能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庆.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Marie T,Berg M D.Prevention of cerebral palsy:which infants will benefit from therapeutic hypothermia[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5,167(1):8-10.
[3]刘华章,肖农.脑瘫患儿肌痉挛药物治疗现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58-159.
[4]夏剑萍,汪立平.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155-156.
[5]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6] Boudesijn J K,Sheila L,Bernadette L,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obath concept instroke rehabilitation:what is the evidence[J].Stroke,2009,40(4):89.
[7]朱默,史惟.儿童功能独立检查量表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5):500-502.
[8]史惟,李惠,杨红,等.小于3岁痉挛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2):107-110.
[9]史惟,李惠,杨红,等.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单维性和信度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2):110-118.
[10] Wu Y W,Backstrand K H,Zhao S.Declining diagnosis of birth asphyxia in California: 1991-2000[J].Pediatrics,2004,114(6):1584-1590.
[11]梁蔚筠,何雪萍,徐雅.Bobath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125-126.
[12]蒋德禹,唐亮,张凤玲,等.脑性瘫痪患儿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脑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探讨[J].现代康复,2000,4(9):1312-1314.
[13] Shank L K,Kaufman J,Leffard S,et al.Inspection time and ADHD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Rehabil Psychol,2010,55(2):188-193.
[14]李司南,童光磊,张敏,等.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6):513-514.
[15]冯俊燕,贾飞勇,姜慧轶,等.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3):187-190.
[16] Davis R.Cerebellar stimulation for cerebral palsy spasticity,function,and seizures[J].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2000,31(3):290-299.
[17]沈惠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效果[J].生物医药工程学进展杂志,2009,30(4):245-246.
[18]何正慧,林俊,汪捷峰,等.头部交变电磁场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0):799-801.
(收稿日期:2015-10-16)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