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

2016-05-14周若荷

艺术评鉴 2016年8期
关键词:前奏曲和声

周若荷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后期俄罗斯作曲家,他一生创作很多乐曲,但最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就是《二十四首前奏曲》。本文主要围绕《升c小调前奏曲》,介绍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音乐创作的特点及其音乐风格、旋律特点。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情感音乐形象。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和声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虽跨越了20世纪上半叶但依然捍卫和继承古典传统,他直接继承浪漫乐派的传统,但更多继承了俄罗斯的民族乐派。在那质朴的音乐语言中拉赫玛尼诺夫表达着他对祖国的深厚情谊和诚挚的思想感情。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天才的旋律作家,他的旋律写作同罗斯民歌中的悠缓音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其音乐语言生动鲜明,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还以和声语言和复调手法之丰富见长。

钢琴前奏曲是一种抒情性乐器的独奏小品,在19世纪以前只是即兴演奏的“引子”、组曲和赋格曲的前奏,结构短小。19世纪以后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前奏曲》都是以肖邦的前奏曲为标准来进行创作的,可以说它是肖邦前奏曲创作风格的延续。从调性上,肖邦的前奏曲的调性是按五度循环与平行大小调交替的方式排列的,拉赫玛尼诺夫将自己创作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平均分布在24个不同的大小调上。他将大小调显得随意而富于色彩的变化,他的前奏曲中充满了浓郁的情感,织体复杂,音响厚实,色彩丰富并富于悲剧风格,并且不再具有即兴的特点,在篇幅上也增大。有浓厚的俄罗斯名族特色。肖邦的前奏曲短小精致,而拉赫玛尼诺夫的《二十四首前奏曲》相对于肖邦的前奏曲来说更长,组织和结构也较为复杂。在色彩感知上,肖邦的前奏曲中大小调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而拉赫玛尼诺夫更偏爱于小调性创作。他的前奏曲中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丰富,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民族乐派虽和浪漫乐派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段上也明显区别于浪漫派的创作和风格特征。民族乐派的作曲家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创作上除了借鉴西欧古典、浪漫乐派的创作成果外,更强调采用民族特色的节奏及音响。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俄罗斯民族精神气质粗旷豪迈,自由奔放。俄罗斯音乐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悲怆特色。在小调低沉舒缓的旋律中,凝聚着被压抑的愤怒。

《升c小调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前奏曲》中的第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表现的是俄国知识分子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黑暗统治下,痛苦压抑和备份的激动情绪。在短短的62小节中,拉赫将激动的情绪和戏剧性的高潮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三个沉重的低音贯穿第一部分和再现部。中部快板,备份激动地热情想汹涌的怒涛一样爆发出来。作品中常用尖锐的伴音和声,这是由于他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用不稳定的和声功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一、钟声和弦的运用

和谐的钟声是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普遍特点,钟声音响也是拉赫玛尼诺夫最喜爱的音响之一。他不仅把和谐的钟声引入器乐作品中,而且是第一位把钟声效果用在无伴奏合唱中的人。在这首《升c小调前奏曲》中,乐曲一开始就是教堂钟声的模仿。钟声的音响深沉的穿插在全曲的主导动机和变化着的平行和弦副动机,好像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的性格写照。左手的八度音与右手的单音奏出低沉浑厚的音响,连续下行的(S—D—T)的三个八度加厚的三音组,构成引子。低沉、严肃、沉稳的开始。像是在呼唤人们要清醒,又好像是在残酷的压迫下人们发出的痛苦的呻吟声。

开始的引子是由八度对钟声的模仿,拉赫玛尼诺夫用八度来体现出钟声,清亮透明,突出高音旋律,使音乐有清晰明确的线条感。最后尾声处的钟声S—D—T的三音组更加低沉,像是暴风雨中的一个炸弹。力度、厚度、音区的加大加厚好像压抑很久的情绪突然的爆发,宣泄,也是一种由内到外的释放。之后有六个小节的尾声部分,也是再现部的扩充。是由于再现的动力、力度造成的。所以尾声部分以#c小调的主音为基础,上声部通过半音运动造归主题的钟声,前后呼应尾声的音响力度浑厚加浓。

二、巧妙的和声运用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和声具有很大的色彩性,这是他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这首《升c小调前奏曲》中,运用了大量的下属和弦。在呈示部中和声进行主要为Ⅰ—Ⅶ—Ⅴ—Ⅰ。在呈示部结束之后又有两小节的补充,这是由于大量的半音线性进行造成的功能的极不稳定,所以需要两次的终止才能突出主调性。对比中部运用了大量的下属和弦,如DD、Ⅱ、向Ⅳ级方向的离调,以及多次的变格进行。不仅造成了调性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像是一种痛苦的哀嚎、呐喊、和不安的表现。和声节奏也较为密集,因此使音乐具有较高的紧张度。再现部与呈示部的和声进行变化不大,再现部有一个增6和弦的运用,一方面是为了造成听觉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是为了回归主调性为最后的终止做准备(增6后面是属7和弦)。最后的扩充,一是由于音乐需要,再一方面就是和声的关系,在最后的结束部分由于Ⅴ7和弦没有直接解决到主和弦而是解决到了Ⅵ,做了一次阻碍终止,所以造成了最后的尾声。尾声的钟声以及和弦不仅仅是回顾主题,同时也起着一种总结、平息全曲的作用。

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拉赫玛尼诺夫极为重视且长于旋律的写作,他是继柴科夫斯基以后,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位俄罗斯旋律大师。他的旋律不再即兴,经过深刻的构思,能使人们感受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和作曲家的内心感受。

气息悠长,歌唱性强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的特点。作为浪漫主义后期俄罗斯的作曲家,他认为音乐的首要因素就是旋律。无论他的哪一首作品,最先深入人心并且打动我们的便是那么优美的旋律。但他不像其他作曲家那样为旋律去配和声,而是和声依附于旋律的存在。《升c小调前奏曲》就以十分厚实、丰满的柱式和弦作为旋律。以和弦的形式展现出的旋律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一方面具有歌唱与抒情性,另一方面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和声里蕴含着旋律,旋律推动和声的发展。

旋律螺旋式也是拉赫玛尼诺夫式旋律的一个特点,它常以某一个音为中心。在较窄的音域内反复地摸索萦绕。从一个低音开始,不断地向前发展,到达一个高度时,又逐步地返回。形成了一个拱形的旋律线条。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惆怅的,紧张的气氛。中部就以三连音节奏为铺垫,与螺旋式的旋律完美结合,来表达一种紧张忐忑的情绪同时这种旋律也具有俄罗斯的民族舞曲性。这种螺旋式的旋律运用,更加增强了小调悲泣、忧郁的色彩。在中部的后半部分,突然增高八度使情绪更加的激动和热烈,左右手交替的柱式和弦的三连音摇摆使音乐具有很高的紧张度。表达了俄罗斯民族的生命力与活力。

四、结语

《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是拉赫玛尼诺夫早期的作品,但却把音乐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对小调的情有独钟,庄严缓慢的速度,浓厚的俄罗斯风格,抒情优美的旋律,形成了浪漫主义晚期非常有特色的音乐风格。拉赫玛尼诺夫,充分的利 用了钢琴音域宽广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他质朴的音乐语言中,拉赫玛尼诺夫表达着他对祖国的深厚情谊和诚挚的思想感情。人们从他那富有魅力、抒情、气息宽广的悠长旋律中,强烈的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赤诚。

参考文献:

[1]李秀军.西方音乐史教程[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1.

[2]何啸磊.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风格及演奏阐释[J].神州,2010,(12Z).

[3]姜文子.拉赫玛尼诺夫与他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J].钢琴艺术,1999,(02).

猜你喜欢

前奏曲和声
闲适生活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肖邦前奏曲作品谈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前奏曲
音乐小百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