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趣味水墨画教学探究

2016-05-14林仁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题儿童

林仁杰

摘要:为了从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中探索解决小学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继承与创新——儿童趣味水墨画教学探究”。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情感体验与认知,促进学生感官的全方位参与,激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感受、记忆、想象等审美元素的运动。

关键词:儿童 趣味水墨画 课题

一、课题分析及目标定位

“儿童趣味水墨画教学”是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巧设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而进行的趣味性水墨画教学模式探究。其目标定位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培养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灵活、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强化美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精确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审美情趣。”欧洲教育家德可乐利也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本教学法是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以“导行”为主线,把枯燥的笔墨技法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体验探究性学习。

2.现代欧美美术教育主张通过儿童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把那些造型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使学生在游戏中创作。

3.著名教育家笛上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本教学法教学中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自行地感受、感悟,真正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4.美学家朱光潜曾说:“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审美过程,注重加强主观情感与客体对象之间的结合,使学生在事物的见解上形成各自独立的主体。寓水墨画教学于情境活动中,从而培养儿童的情感和丰富多彩的创造表现。

三、课题实施原则

1.可持续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培养外,还注意其他隐性因素的渗透,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宽度和深度。

2.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情境实施的主体、情境发展的主体、情感内化的主体、创作成果的主体、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

3.主动性原则——以情境为因素,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审美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综合于创作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沉湎于一种有利于学生思维创造的艺术氛围中,并加强审美主体与作品间的交流,使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到审美活动中。

4.启发创造原则——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人格。

四、课题实施的策略和方式

1.随意图鸦,变枯燥为乐趣。这种方法较适合低龄或初学儿童。这些儿童对水墨画尚为陌生,他们一般只会画一些简单的图形或线条,体现出来的常是零碎的画面。因此,可以让他们尝试着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随意划动,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

2.实地教学,变临摹为写生。在写生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所表现的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为创造表现积累丰富的资源。并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发现表现方法,变临摹学技法为探究创技法。

3.综合运用,变单一为丰富。

(1)工具、材料上中西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水彩色,广告色、丙烯色等有机结合。

(2)技法上多法揉合。揉搓皱纸法、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豆浆法、冲水、冲色、吹墨等,让学生寓学于玩。

4.认识构成要素,变具象为抽象。在《牵牛花》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认识到牵牛花的构成要素:花、叶、藤、花蕾。然后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单独探索表现,如藤的线,可以通过不同的墨色、方向、粗细、曲直、用笔等来表现。

5.探究学习,变“传授”为“体验”。欣赏体验作为一种心智活动,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传授式学习的苦涩感,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体验美、感受美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

[2]萧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国美术教育,2005,(04).

[3]倪亦将.中国画教学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05,(02/03).

猜你喜欢

课题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美术课题 课题四:构成创作中的乐趣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留守儿童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