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让《职业道德与法律》“走心”
2016-05-14季菲
季菲
摘要:《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要突破道德与法律理论教育灌输瓶颈,让《职业道德与法律》走进生活,用社会生活充实课堂,让《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生活化,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 走心 生活
一、把握教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学生的世界,这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中职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如教学《感受道德之美》,在“走近道德”环节,可让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学生穿着大方简朴;教室整洁干净废纸杂物都放在专门的箱子里;校园里来往的学生很多,但却很安静没有喧闹声;食堂里看不到剩饭剩菜;学生在校园里遇到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师都会主动问好……组织学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帮助课本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变得直观易懂,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组内讨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组间交流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发现他人、反思自己。引出道德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中,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中,同时导入道德的含义以及道德包含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情境”生活,让道德从社会生活中来,又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努力使课程生活化,从而拓展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空间。
二、拓宽教材,引领学生感悟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的,学生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我在上《增强规则意识》这一课时,先安排学生看一组图片,然后做一个课堂小调查,我提出疑问:“你遵守交通规则了吗?如果你看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你会怎么办?通过调查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排队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依仗身强力壮横行霸道、欺凌弱小,对老弱病残的人是视而不见。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三、超越教材,丰富学生的认知环境
1.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如在讲《公正处理民事关系》内容时,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
2.头脑要有风暴。头脑风暴法是指教师提出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要求学生尽量提出不同的想法,通过随心所欲的联想,学生可以在轻松而有目的的气氛中理解和吸收知识,也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好方法。比如《依法进行生产经营》这一课中在“如何产生好的企业想法”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针对“北京存在的流浪猫现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看见流浪猫,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挥,最终引出建立一个宠物养老院的商业想法,因为如果存在这样的养老院,宠物的主人可能花一点钱把他们送到宠物养老院,而不是遗弃他们。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是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修课,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方式,重点在于学习者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活让空洞的德育学习形象化、生动化,以达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
[2]刘保坡.怎样使小学课堂教学活泼高效[J].考试周刊,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