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教学策略
2016-05-14宫宝英
宫宝英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困生属于特殊群体。其形成原因不仅来自于家庭的影响,还受到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针对数学学困生,简要探讨了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其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原因 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小学生个性化教学越来越重视。数学老师也逐渐认识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引导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而学困生可以说是其中表现具有明确个性差异的群体,并且随着学困生人数的逐渐提升,对整个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数学特困生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该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因素
(一)内部因素
小学生自己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同时也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导致其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内部因素。这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控能力通常都很弱,无法专心听老师讲课,没有持之以恒的优良品德。其次,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也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这类型小学生在内心深处没有足够的学习信息,情绪比较敏感脆弱,极为容易因为小事就出现很强的挫折感。除此之外,学习方式运用不当也是产生学困生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学困生在课前都不会进行预习,上课时也很少做笔记,课后更是缺乏对新吸取知识的复习巩固。由此可见,这种不良学习习惯极容易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分为家庭与社会这两大方面。就社会方面而言,对小学生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针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极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产生厌学、弃学之类的负面情绪。从家庭方面而言,小学生父母离异,父母外出务工,父母文化水平低、爷爷奶奶溺爱等情况,造成家长对学生学习关心不够,学生在学习上越来越困难。亦或是,教育观念具有滞后性,管理子女方式不合理,均容易导致小学生学习困难。
二、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方法
(一)重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
很多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周围的嘲笑与训斥,也因为这些原因使得这部分学困生产生更为强烈的自卑情绪。面对外来帮助较多会产生抵触情绪,或直接沉默予以回避。因此,小学数学老师想要转化学困生,对此方面就需要多加重视。从感情着手,利用师生融洽的情绪再次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与兴趣。比如说,小学数学老师私下可以采取比较随意的方式跟学困生进行交流,在谈话过程中用语言给予暗示,让学困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信任与希望。以此进一步消弱小学生学困生的思想顾虑,然后慢慢让小学生放下对外来帮助的抵触情绪。又或者,小学数学老师在自身时间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以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或补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补课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态度尽量和蔼,对其进行循循善诱,让关爱与希望渗入其心中。从而,通过这样耐心指导,情感融洽的方式,重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出“跳一跳”就能够摸着的数学题,让其尝试解答,以此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逐渐消弱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绪。
比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加减法的相关计算规则理解不是很清楚,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由此,教师首先可以加强对学困生的鼓励,使其能够保持对加减法学习的信心。其次应该设计一些贴合学困生实际的题目,使其能够正确作答,逐步树立信心。在前期可以设计3+5=?5+8=?4+7=?这样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学生正确作答之后,提升问题难度,设置3+5-4=?5+8-3=?4+7-5=?这样融合进减法的问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在学生对这些问题也能正确作答之后,就可以设置难度更高的问题。如此就可以让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掌握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升。
(二)合理安排,有序推进
小学数学老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特点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弥补学困生数学知识的缺陷部分。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不要搞“大突击”或者是“一阵风”。数学老师应该根据“长计划短安排、先用先补重点详补”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有序推进计划。比如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用合适的课文时间,尽可能早得补齐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并锻炼其解题能力,培养解题技巧。针对其余某些必须掌握而学困生又没掌握的知识,可以将其细分到具体章节中进行补充教学。针对某些对现阶段有所影响的知识,应先补等等。这样不仅符合了小学生身认知规律,也符合了学困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便于学困生更快消化所学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其知识重点在于运算顺序的确定,其直接关系到最终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有序推进混合运算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设置只有乘法或是除法的混合预算,先让学生对乘法或除法的运算规则进行了解掌握。如3+4×5=( )10-2×3=( )这类比较简单的题目,就是和前期教学。在学生掌握乘法要优先于加法和加法之后,教师可以引入除法,让学生辨别除法的运算顺序,如6+6÷2=( )8-8÷4=( )在学生掌握之后,就可以将除法和乘法结合起来教学,如6÷3-3×4=( )8×2+9÷3=( )最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括号,教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如9÷(1+2)+3×4=?8÷(6-4)-2=( )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流程,就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知识着手,逐步掌握更难的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改变学困生的局面。
(三)创新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手段对于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而言,是很有效一种途径。小学数学老师备课过程中,要顾及到学困生能否学会与是否会学这两个方面,并且针对这两方面多下功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尽量对给学困生创造回答问题或黑板做练习的实践机会。而且在练习阶段,面对学困生的疑问,老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中优生主宰课堂的思想观念,尽可能优先检查学困生的作用,并给予疑问解答。尤其是针对部分遇到难题,想要寻求老师帮助又由于自卑情绪不好意思求教老师的学困生,更需要数学老师及时送去“及时雨”,给予正确指导。以此逐渐提升学困生学习效率,巩固数学基础,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取到成就感与奠定自信心,从而更长时间保存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学图形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图形特点的认知,提升教学效果。针对三角形,教师就可以通过三角板举例;针对圆形,就可以通过篮框举例;针对长方形,就可以通过粉笔盒举例。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各种图形的形状,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不同图形的特点。由此,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将相关知识点全面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掌握,不再成为学困生。
三、结束语
想要大幅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学困生转化工作必不可少。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多花费精力在学困生的教学上,打破只重视优生的观念与教学习惯。多给学困生课堂答问机会,并及时对其产生疑难的地方进行合理指导。用关爱、希望、信心的情感消除其自卑情绪,重塑学困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达莉.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62-163.
[2]姜明珠.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2014,(08):62.
[3]崔平.卓越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4,(09):48.
[4]纪红艳.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7):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