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或者因为是白天,或者因为是夜晚

2016-05-14许含章

红豆 2016年8期
关键词:陈村手电盏灯

许含章,毕业于安徽建筑工程大学设计专业,曾为安徽文艺出版社编辑,现为《清明》杂志社编辑。

从我家阳台往楼下看,通往大路的小巷里有十二盏灯,加上两盏不亮的,一共是十四盏。

如果你抬起头来看天,一颗星星也没有。

我记起我去过的一个地方叫陈村。

那里有条河,河的上游建了水库,陈村是水库的名字。

河从村子中间直穿而过,两岸住着人家。一岸是平地,住的人多些;一岸是山地,只有星点的几户。村里的人出行大都靠船,因为无论去哪里,第一站总是河下游的县城。去县城步行需要一个小时,划船可以节省一半时间。

我在几年前的这个时间里,坐过一个陌生人的船。

我们在岸边沿河而行,他从河上顺流而下,我于是就在岸边喊:“让我们搭你的船吧,付钱给你!”

他慢慢地把船靠岸。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笑着说:“行啊——行。”

“给你多少钱好呢?”

“看着给呗。”

小小的船,像是古画上的一叶扁舟,只可以坐四个人。坐进去就不敢动了,因为一动,河水就好像要漫进来。

于是我们拘谨地坐着这诗意的小船,去往下游的县城。舟子似乎也并不划船,由水流而下,顺势便可到达。

船行河中,陈村就从身边流过。一岸是磊磊怪石,上有峰峦;一岸是掩映在林中的人家,绵延不断。

间或能闻到桂花的暗香。

此情此景,如果我是站在岸边的人,会觉得那村民该唱首渔歌才好。但他并没有唱歌的意思,只是始终在船尾,撑着一根竹竿。

他一直很憨厚地笑。

“要是往回走,就累一点……每天要划船接送女儿。”

“女儿多大啦?”

“小呢,在县里上幼儿园。”

我们坐着他的船去县城,而后又去他的家里吃饭。吃到了真正的农家菜,刚从河里捞上的小鱼,加点姜丝酱油蒸一蒸,除了鲜味,没有别的味道。一开始是有点吃不惯的,总感觉有点少油没盐。男主人还特意去卤菜店买了板鸭,炒了几个菜,其中一个清炒萝卜丝,爽,鲜。

后来给了多少钱也忘记了,只记得我和妈妈去小卖部,给他上幼儿园的女儿,买了一箱牛奶。

这个人姓什么也不知道,当时应该是问过的吧,过后也就不记得了。

不过他既然是陈村人,那么多半该姓陈。他家的厨房很干净,给钱的时候,他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这是一个好人。

后来我们又到河的上游去看水库。水库像是水泥砌成的变形金刚,巨大而冰冷,实在没什么好看。

水库下面也不好看,岸旁没有人家,没有桂花树,只有一片河滩,上面长着蓬蓬的芦苇。那芦苇非常高,颜色又非常白。起风的时候,它们银白的穗齐齐向一边倒去,因为风大,我担心它们会被折断。

这就是诗经里说的“蒹葭”。

其实与我想象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蒹葭完全不同,它们看起来像是没有生命,那苍苍茫茫的灰色,枯草一样遍布暗黄的河滩。

可是我知道,它们是有生命的。

这样的场景,或许有些凄凉。

陈村的夜,重的不只是颜色。

宾馆前面唯一的一条道路,是夜的分界线。你跨过路旁的两排路灯,黑暗就齐刷刷地把世界切成了两半。浓黑压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打开手电,一道圆形的光柱穿透黑夜,亮与暗之间,也被齐刷刷地分割开来。

没有微亮,没有余光。手电筒的光,好像手术刀一样,锋利又冰冷地把夜划开一道口子,仿佛能听到“唰”的一声响。

于是我把手电关了,让夜依旧完好如初。

依旧完好的夜,会流血吗?

夜不流血,但不代表夜不活着。沉重、压抑、无尽的黑色,好像要拨开眼前的浓黑,才能够往前走一步。伸手出去,你看不见自己的手指,却能听到夜的呼吸。

这夜色令人窒息。

还好,对岸山上,有人家亮着灯火。

然而我并不打算涉过河去,去陌生的人家寻找光亮。

那光亮与我无涉。

这里的白天和黑夜,就这样齐刷刷被切开了。

它们是夜晚,还是白天?

或者是,或者不是;或者因为是白天,或者因为是夜晚。

而现在,现在是早晨六点,我家楼下的小巷里,十四盏灯全部熄灭了。

天上依旧看不见星星。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刚刚过去的夜晚,想起了几年前的陈村,在看惯了的万家灯火里,突然想起那晚的黑暗。

触目的黑夜没有生命,所以并不让人觉得恐惧;所以遍地灯火,也不让人感觉温暖。绝望之为虚妄,就如希望,我只怀念那位陈姓或者并非姓陈的朋友,和我搭过的那艘小船。

责任编辑 宁炳南

猜你喜欢

陈村手电盏灯
假如你来陈村
陈村:那就和自己好好玩一场(6)
陈村:那就和自己好好玩一场(1)
打着手电的萤火虫
选择一盏灯
选择一盏灯
爱情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选择一盏灯
免得被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