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
2016-05-14管晓维
管晓维
摘要:拥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低、中阶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图画,有着丰富的色彩和趣味性,学生都很喜欢。本文试探索将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图画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低段;儿童;图画;言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29-2引子:
一名已经转学加拿大的学生回国探亲,回到了母校看望同学们,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加拿大小学的生活。这个小女孩也是有备而来,她拿出了一幅幅绘画作品,向我们介绍一学期来在加拿大的学习生活。
为了向我们展示从中国到加拿大的时间距离,女孩简单地画了中国和加拿大的地图,一架飞机穿越其中,飞机上有爸爸、妈妈、哥哥和她自己,在图画的显眼处,还写上了“飞行时间:13小时”的字样。
小女孩将13个小时的旅途娓娓道来。
与我国传统的教育不同,女生就读的加拿大学校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材,每周都是以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从玩中学,从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习与人相处,学习各种技能。作为一所有不少外国学生的公立学校,“入校100天”是专门为国际生设立的。小女孩将活动的场面画了下来,向昔日的同学一一介绍。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提问,女孩也耐心地详细解答。
看着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样子,听着小女孩将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让笔者不禁将一年前羞涩的她与现在的她做个对比,现在的她语言中不时夹杂着一些英语单词,但表达流畅,思路、逻辑清晰。纵观班上的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在描述事情时,思维过于跳跃,表述的语言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小女孩借助绘画的方式,将所想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再将其转化成语言的方式,让笔者颇感兴趣。从那以后,笔者就尝试着在实际教学中,将“画”与“话”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
一、理论支持
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左半球重于想象思维,右半球重于形象思维。对于儿童而言,形象思维相较于成人更有优势,因此,画面更容易被记忆下来。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儿童在作画的同时,必须在头脑中构思出图画的画面,包括事情的发展顺序,画面的整个布局,甚至是如何体现美感等。心理学家们可以通过对“画”的解析,分析作画者的心理。
“画”,在人类的语言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创造文字之初,先人们根据某样事物的外形,用简单地线条将其记录下来,便有了“象形字”,渐渐演化成现代的汉语文字。从影视作品中,也有不少通过用“画”来描述事物甚至事情的现象,尤其是从对古埃及文字的描绘,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象符号,这些符号的组合体现着不同的主题。
春天到了,当老师提出要求: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春天的喜爱呢?学生纷纷表达出自己的兴趣:唱歌、跳舞、朗诵、画画、写作……当真正需要行动时,班级里80%以上的学生都采用了画画的方式。
对儿童而言,绘画,是他们表达情感的外在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能力,还能促进儿童其他方面的学习:提高观察能力,清晰思维过程,明化表达思路,提高学习兴趣。
“话”,指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是通过有声的语言和有形的文字符号进行表述的方式。这种语言和表达的能力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时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在“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前提下,图文结合,调动起儿童的各种“感觉”,将具体画面与语言文字相融合,提高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实际操作策略
(一)说话(独白言语)
独白言语是一个人说的言语,目的是要叙述一件事情、表达一种思想、阐述一种观点,如演讲、做报告。
儿童讲故事,就是一种独白言语。儿童在讲故事前,都要经过听、记(背)、练,即识记、回忆、保持的过程。为了让儿童更好地记忆,更好地表述,成人们在指导儿童讲故事时,经常会加入一些动作等身体运动,帮助儿童进行记忆故事。儿童在表演舞蹈时,台下的老师适时地动作引导,也是同样的道理。
1.借画促记
除了“动作记忆”,儿童进行独白言语时,使用“形象记忆”,也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式。近年来,名为“思维导图”的一种思维模式,成了不少企业和学科用来记忆、学习、思考的方式而加以应用。在语文学科中,这种将内容梳理成“画”的方式同样可行。
以苏教版第三册《秋游》一课为例,文中将秋天郊外的景色按方位顺序进行介绍:天空——农田——草地,由上至下,由远及近。作为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简单生硬的记忆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件易事。此时,教师们会充分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继而理解,再加以记忆。这种“借画促记”的方式被普遍使用。
2.借画促理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数学注重逻辑,是一门理性的学科;语文更注重情感,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在语文中,也有不少考验逻辑思维的部分。
苏教版第四册《蚕姑娘》一课,介绍了蚕一生的变化,用相似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在不同阶段,蚕的不同样态。相似的表达方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但文字的不同之处,若非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是很难区别的。在进行了初步的教学之后,笔者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蚕姑娘在不同时期的样子画了下来:“蚕卵”、“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又白又嫩的蚕姑娘”、“一天天发亮的蚕姑娘”、“茧子里面的蚕姑娘”、“蛾姑娘”。通过对文本和图画的理解、分析,学生对蚕姑娘“睡了四回”,每次醒来都变了样,就一目了然了。
这种以绘画帮助理解的方式,不仅用实实在在的形象解读了文本,也提高了学生对较枯燥的概念性知识学习的兴趣。
3.借图说话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看图说话是一种集合了看、听、想、说为一体的互动训练,在观察、理解图画并使用语言表达出图片意义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这种训练的方式从以下步骤进行:一、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二、引入必要的句式:“一边……一边……”、“有的……有的……还有的……”等;三、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要求将话说清楚、说完整。
反之,亦可以将脑中的较为抽象的画面(图像与文字)转化成图画后,再进行表述。
(二)写话(书面言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话,是小学低段学生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之下,根据“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的要求之一。
在新课标中,对低段写话教学有以下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不难看出,新课标中强调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不少一线教师在指导写话时,会有以下误区:将写话作为习作的训练跳板,过多地传授作文的知识和技能,将“多练、多写”错误地当做练习写话的方法,以致学生不断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写作,或以大篇幅作为写作目的,只为取得所谓的“高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写话中语言本体方面的要求采取了模糊处理的策略,除了运用词语、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外,对诸如“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等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均未明确提及,导致老师们对这方面的忽略。写话成为了简单的句式训练,忽略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学生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独特体验。或许一篇文章围绕同样一个主题可以用上好几次,在写作的方式、表达的情感上没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写作能力长期原地踏步。
在低段的写话中,鼓励学生将绘画的方式与写话相结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
从情境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儿童的语言常常是断断续续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连贯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当学生在初次尝试写话时,教师们会让学生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各自的想象,进行口头表述。此时,不少学生都能说上一两句,但将大家所说的结合起来时,便遇到了难题。于是,老师采用各种句式帮助学生“集思广益”,将几句话连成一段话。长时间下来,一味的简单仿写,会使学生的写话缺乏自己独特的思考。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重要途径。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书面文字。
将简单的图画转化成精彩的故事
在苏教版第四册练习6的《学用字词句》环节中,由象形字组成了一幅简单的图画:天上有一弯新月,森林里,一只龟骑在一头鹿的背上。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为这幅图配上了精彩的故事:龟和小鹿去森林中赏月,迷路了,于是,龟就骑到了鹿的背上,共同在森林中行走;龟和鹿去森林中看望朋友,一次偶遇,让两个小动物成为了朋友……学生将图上事物之间串联起来,从仅有的提示中,叙写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通过对话等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温暖小故事。
在课后,不少学生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学生们试着像教材那样,画上简笔画,记录最近发生的故事。有的学生甚至将画集成册,制作成一本小绘本。
这种看图编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动力,从中收获了写作的快乐。
(三)对话(对话言语)
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时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6~8岁儿童的语言教育(听说读写),不仅要着眼于写作(说话)教育本身,更要结合脑科学知识,尊重儿童的客观认知能力发展。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要为学生提供便于使学生口头语言与书写表达能力相结合的说话写话教育。
在小学低段,要求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对话的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也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帮助其更好地练习对话言语的表达。采用“漫画式”的创作方式,表达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