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及实施策略

2016-05-14刘继

关键词:校本教研模式策略

刘继

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发展。校本教研包括四种基本模式、六种实施策略。

关键词:校本教研;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3-2一、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核心与龙头,也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形式。校本教研是在学校的层面上展开的,教师研究的问题通常也是其他教师遇到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应该借助集体的力量,也只有教师的集体参与,才能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在信息交流中获得启示,在争辩探讨中廓清认识,才能形成研究的氛围、研究的文化,真正提升整个学校的教研能力,因而交流与协作被视为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课题研究无疑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最佳的平台。课题研究有利于形成稳定、全面和大规模的协作,有利于整合全校教师的力量。

二、课例分析模式

课例分析模式实际上就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所做的一系列反思和研讨活动。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进行第一轮反思,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更新理念,并与同科教师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第一次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然后对新设计进行研讨分析,通过深入访谈,讨论教学行为如何改进,这就是第二次研讨。在此基础上,按照新的教学设计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听课人员举行会议,比较分析三个阶段课的差异和变化,进行第三次研讨。施教者在新教学行为完成后进行第二轮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肯定成果并写出教育反思与体会。课例分析模式的运作过程包括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期间有两轮在寻找差距中的反思与调整。课例分析模式具有简捷、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它应该成为校本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模式。

三、案例生成模式

所谓教育案例,是对教育实践中发生的一个包含有疑难情境或某些决策行为的真实描述,它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生动故事,向大家提供具体的背景、人物、场合、事件和后果,引发人们的反思。在形式上,案例可以是学生学习的有趣故事,也可以是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或困惑的记录,还可以是师生交往中的曲折经历。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有利于促使教师的分析与反思。案例还包括每个教师成长的经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成功的事例,这些都可以讲述教师的成才过程,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案例不仅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不仅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还包括学生成长变化的过程等等。

四、活动与交流模式

活动与交流的模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下面仅从教学比武活动、经验交流活动、教改沙龙以及教学开放日方面进行说明。

教学比武活动。教学比武活动包括各种优质课比武和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不论哪一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体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三个基本要素,都应该自觉地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难点,选择教学方法。

经验交流活动。包括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德育经验交流活动和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等方面。无论哪一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都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切实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要从学校实际工作出发,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教改沙龙。教改沙龙形式活泼,方式灵活。既可以是同一学科内的老师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教师的聚会。从内容来说,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展开探讨,也可以从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发展规划上进行交流。教改沙龙形式新颖、生动、有效,是校本教研的前卫模式。

教学开放日。校本教研并不是封闭式的,只有让社会了解学校,使学校融入社会,才能真正促进办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开放日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自我反思,也为同伴互助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使专家引题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它成为了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模式。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策略有:

1.树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新理念

学校校长、教师应该树立以校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融入到校本教研的开发中去,并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以此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2.建立校本教研的组织保障体系

学校应明确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责,使校本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有人抓,要整合教导处、教科室的力量,发挥教研组长与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到具体实践工作中去;联系并确定定期参与或提供咨询的专家或教研员,组织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小组,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确保每一学科、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

3.制定校本教研的制度保障体系

校本教研的制度主要包括:教研组长活动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研奖励制度、学科课题申报制度、专业引领制度、全校教研经验总结交流制度、校本教研专刊和“家长开放、接待日”制度、图书资源服务制度、网上信息平台制度、档案服务制度等。

4.提升广大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基于教育教学,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以解决教师的实际工作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教师感知问题的敏感度、熟悉研究基本技巧、把握研究的特点、扩充参与研究的渠道等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5.营造校本教研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特别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校本教研提供制度保证,使校本教研合理化、规范化;通过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特别是教师自觉的反思行为、群体合作行为的塑造,为校本教研提供行为范式;通过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培养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人文环境和支撑。

6.构筑校本教研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对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评价时,必须坚持发展性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要把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各项校本教研制度,落实校本教研的责任,对校本教研有突出贡献的学科组、备课组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是形成良好教研风气的关键。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考核制度,把校本教研纳入教育工作者工作实绩考核范畴,把校本教研的成果与岗位竞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晋级等联系起来,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模式策略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