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

2016-05-14黄晶慧张冬

职业·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冰山理论运用

黄晶慧?张冬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萨提亚模式的冰山理论,探索如何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关键词:萨提亚模式 冰山理论 运用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开始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看到行为背后学生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和学生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新一代的教师应该运用全新的模式去解决教育教学中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

一、萨提亚模式及冰山理论

萨提亚模式是由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女士创建的心理治疗模式。萨提亚女士是举世闻名的心理治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 ,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家庭治疗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在水面之上的一小部分——事件和行为,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是人的内在世界——那个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分为7个层面。行为:行动、故事内容;应对方式: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一致性;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悲伤等的感受;观点: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等;期待:包括对自己的、对别人的、(自己认为的)他人对自己的期待,渴望:被爱、被认可、被接纳、归属感、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自由等等;自我: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当一个事件发生,能看到听到的只是人们表面的言行,对经历的事件赋予意义和解释,由此会产生相应的感受。至于人们内心发生了什么,其实无从知晓。这就导致了人们时常依据经验对他人的言行赋予意义及解释,而无法真正了解他人的内心,当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真正的了解,往往会影响沟通,发生冲突。

二、萨提亚冰山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有学生不认真听课,在玩手机,随机当众点名批评,要求学生认真听课,但是学生并不理会,继续玩手机。这时老师更加生气,更严厉的批评导致了师生间的更大冲突。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用冰山理论探索一下老师和学生的内在都发生了什么。

首先看老师的内在冰山。行为:批评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应对方式:指责;感受;愤怒;感受的感受:挫败;观点: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认真听课、听老师的教导是每个人学生的责任;期待:期待自己课程教授得足够好,更吸引学生,期待学生认真听课,听从自己的教导; 渴望:被尊重、被认可;自我:严谨,关爱,智慧。

接着看看学生的内在冰山。行为:上课玩手机,不理会老师的批评;应对方式:打岔(逃避);感受:羞耻、愤怒、挫败,感受的感受:内疚;观点:老师要尊重学生,当众点名会让自己很没有面子,被人耻笑;期待:期待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听讲状态;期待老师尊重自己,认为老师期待自己能认真听课,并且听从他的教导;渴望:被尊重,被认可,有价值;自我:勇气。

在事件中,老师看到的只是学生的外在行为,他的内心在经历什么。对于学生不认真听讲,并且不听从自己的教导这件事,老师赋予的意义和解释可能是:学生不重视学习,不尊重老师。由此老师就会愤怒,由此也会影响到老师对自身的感受(有关自我价值),比如老师可能会感觉自己的课上得不够好,或是学生根本就看不起自己,所以不认真听讲,还不听自己的教导,这时教师内在会有很多不好的感受。

同样,对于事件,学生也会赋予意义和解释:老师不尊重自己,当众点名批评,同学们都会嘲笑自己;由此会有羞耻、愤怒、挫败等感受,为此又会感到很内疚。这些感受同样会影响到学生对自身的感受(有关自我价值),可能会感到自己很糟糕,没有价值,被人看不起,因此会采用打岔的方式自我保护。在本案例中学生用一副满不在乎的外表掩饰内心真正的感受。当师生都陷入负面情绪中,沟通就会变得极为困难,每个人都会使用防御机制保护掩饰自己:教师指责,学生则是“你怎么说我都满不在乎”。

当冲突事件发生,人们可以深入事件的表面,去探索人们的内心世界,包括探索自己和他人内在的感受、想法、期待、渴望等等,这样就可以看到更真实的自己和他人,对事件重新赋予意义和解释。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可以觉察学生行为背后的内在世界,去了解学生的感受、期待和渴望,进而明白学生的行为方式只是在自我保护,而不是对自己的不认可和不尊重。看到学生期待被人尊重,渴望价值感,这时老师的感受就会发生变化,也会采用更和谐的方式去提醒学生。对于学生,也是一样,通过冰山探索可以看到老师冰山下面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就更有可能看到老师行为背后对自己的关爱,这时学生感到被尊重、被爱的感受,有助于自我价值感的提升,从而行为模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样,师生之间爱的流动会让沟通变得很简单,事件也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当我们透过言行去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时,会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人,当一个人可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理解、接纳和爱时,外在的言行就极有可能发生改变。

在上面的事件中,老师使用的是指责的应对姿态,学生使用了打岔的应对姿态,应对姿态是一个人在压力下的行为模式,包括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一致性五种,其中前四种是功能不良的模式。一致性是萨提亚模式所倡导的一种应对姿态,它充分考虑到自己、他人、情境,愿意真实地表达自己,也愿意聆听他人,同时也会考虑到情境因素。

三、小结

面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严厉的说教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人性化教育。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可以运用萨提亚模式的冰山理论去了解学生,并且通过一致性的表达让学生了解自己,师生间就可以更好地沟通,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发掘自己内在的宝库,拥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更能为自己做出选择,并为之负责,更加表里一致,让他们自己去开启心灵的大门,走进心灵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约翰·贝曼.维吉尼亚·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维吉尼亚·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3]维吉尼亚·萨提亚,约翰·贝曼,简·格伯,玛利亚·葛莫利.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黄晶慧,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冰山理论运用
冰山理论与《白象似的群山》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