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的几点看法

2016-05-14颜鲁闽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警系统养老金问题

颜鲁闽

摘 要:现在普遍实行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对有效杜绝冒领养老金情况发生有积极的作用,但养老金冒领行为仍偶有发生。如何进一步完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建立基金安全的长效机制,本文提出了建议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 资格认证 问题 预警系统

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有效地保障了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但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离退休及遗属人员的健康以及生存状况很难掌握,面临着防止虚报冒领带来的新困难新问题。现在普遍实行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对有效杜绝冒领养老金情况发生有积极的作用,但养老金冒领行为仍偶有发生。如何进一步完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建立基金安全的长效机制,现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现有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方法

为有效防范冒领养老金待遇的发生,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取了很多措施,开展了异地委托认证、上门认证、指纹认证,建立了人社、民政系统共享信息平台。同时我们还依托各镇、街老干部活动办公室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老干部服务网络,传达社会保险经办信息,同时返馈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返馈离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为我们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撑。

二、出现的一些问题

多种认证方式有效防范了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但几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待遇认证方法。

一是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在办理认证过程中发现,有少部分待遇领取人员对认证工作颇有微词。他们有的认为,养老金反正是国家的钱,有机会能占就占点,特别是退休还没领几年养老金就去世了,岂不更是吃了大亏。对于认证工作,怎么认证是经办机构的事,与我们没关系,我们也没必要配合。还有的认为每年定期进行的资格认证是对个人的不尊重,少部分离退休人员和家属非常反感。有些居住的比较远的,或者是一些身体行动不方便的,即使是对我们的预约上门认证都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二是成本高,效率低。目前开展的指纹认证,为方便待遇领取人员就近采集,需要在每个镇、街保障所和社区都配备指纹采集仪,要建立指纹信息库,并且要数据联网,投资比较大,采集一次的时间也比较长。照片核对要求参保人按规定提供照片,容易伪造,比对工作量大,时效性差。由于身份验证工作量大,许多地区对身份验证仅局限于每年一次,甚至只能采取抽查的办法进行。

三是冒领养老金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提供虚假照片,对异地居住和因病不能自理的离退休人员,要求认证时提供特定照片,但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轻而易举的移花接木,电脑合成,很难识辨。有的托关系,走后门,开具虚假户籍证明、死亡证明和火化证明书。有的异地居住的待遇领取人员死亡后,家属隐瞒不报,等社保工作人员怀疑调查时,家属告诉最近去世,调查取证很难。

四是认证异地居住待遇领取人员仍是难点。近年,待遇领取人员在异地居住的情况越来越多,人社、民政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及时发现本区域内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况,对在外地居住的就无能为力。委托异地经办机构认证,一是需要离退休人员自己到经办机构,二是有时经办人员检查不严,很容易就蒙混过关,无从辩别真假。离退休人员发生多领或冒领,还可以从一次性抚恤金中扣除,而享受遗属困难补助人员发生多领或冒领,则无资金抵扣,追回难度很大。

三、对策及建议

做好资格认证,防止冒领工作,我们认为应根据待遇领取人员的特点,细分人群,重点要在“事前”和“事中”建立多层次的防范体系。

1、搞好事前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全面营造讲诚信、守公德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广大离退休人员和家属熟悉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养老保险基金是全体职业劳动者的钱,是劳动者安享晚年生活的保障钱,冒领养老金就是对其它参保职工权利的侵害。二是与征信管理制度紧密关联。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平台,将离退休人员的家庭成员情况纳入征信系统信息之中,告知有配合报告的义务。若发生冒领行为或隐瞒不报的,将记录在家庭成员的个人诚信档案中,扣减个人信用分值,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列入征信系统黄、黑名单,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开,起到警示作用。

2、加强事中管理,建立防冒领预警系统。一是建立完善待遇领取人员信息数据库。每一个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都应建立完善待遇领取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待遇领取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子女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同时,还要重点将指纹、相片、声纹(声波频谱)等与防冒领相关的有效信息采集到位,也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为进行动态管理和信息认证提供方便。同时要加强对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做好保密工作。目前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等形式进行社保诈骗比较猖獗,如果数据库里的相关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诈骗行为更具有欺骗性,危害性更大。同时指纹也是一种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指纹信息在各种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果指纹外泄,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不但会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可能还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二是建立动态监控预警机制。在不断完善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细分人群,以年龄、身体状况等为重要特征建立预警系统,实现对待遇领取人员的动态管理。我们通过统计近几年去世的离退休人员发现,81岁以上的占47.1%,76-80岁的占17.39%,71-75岁的占14.49%,70岁以下的占21.02%。而在全部离退休人员中75岁以上的只占20.45%。从上面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如果我们可以对大龄人员或是医疗费用异常的人员给予重点关注,实时预警,然后将预警名单发至各个基层保障所和社区加以重点认证,那么就会花费20%左右的时间和精力,取得65%以上的工作成效,事半功倍。

三是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近年我省正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服务向基层下沉,其中就要求为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日常管理服务。可将待遇领取人员以家庭住址为特征进行细分,移交给相应的镇街、社区基层服务平台管理,还可进一步下沉到村或社区小组,形成覆盖全市的网格化管理服务网络。这张网,以基层服务平台为节点,上联社保经办机构,下接待遇领取人员个体,每月或每季度报告一次,既能准确反馈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况,还能及时传达有关社保政策,有条件的还可以积极组织辖区内离退休人员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四是借助信息技术,突破认证方法。目前,各地开展的待遇资格认证方法多采用指纹识别认证,将指纹作为鉴别的唯一特质。鉴于指纹认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否可以考虑通过语音生物特征识别(俗称声纹识别)来进行辅助认证。声纹也是人体独特的个性生物特征,很难找到两个声纹完全一样的人。如果能够预先采集到待遇领取人的声音样本,从中抽取出声纹识别“基因”序列,然后在定期的资格认证时,待遇领取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直接拨打社保服务热线,在远端系统的语音提示下,在线应答说话,系统自动地录取用户的语音,开展声纹识别身份认证。相对指纹认证,声纹数据采集设备极为普通,操作简单灵活,又能很好地解决异地认证难题,值得尝试。采用这种高科技手段来开展社保身份认证与管理,只需要在社保经办机构安装一套社保服务器系统,待遇领取人则仅需要一台普通的固定电话或者移动电话,使用操作简单,认证准确安全可靠。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待遇领取人,而且还具有投资少、识别准确可靠、工作效率高的优势,二者结合起来可大幅降低冒领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养老金问题
学校肺结核流行趋势控制及预警系统监测分析
俄太空预警系统探测到64枚导弹发射
日本逾10万人被漏发养老金
交通流量增长下的空管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