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生科技发展SWOT分析
2016-05-14王艳雪
[提要] “新丝路经济带”是不同发展水平国家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模式。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化,陕西省民生科技发展优势明显;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短板。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新丝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加快民生科技发展现状,以期有针对性地发挥优势、破除瓶颈、紧抓机遇、迎接挑战,进而推动陕西民生科技加快发展,对陕西这样欠发达省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丝路经济带;陕西;民生科技;SWOT分析
项目资助:西安培华学院2015年校级科研课题重点项目:“‘新丝路经济带视阈下陕西民生科技发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PHKT20150709)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丝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民生科技发展SWOT分析
收录日期:2016年2月17日
2013年9月,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陕西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也是新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加工制造基地和文化交流融合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为推进陕西省全面开放、加快建设“三个陕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陕西应抓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打造经济升级版。本文就民生科技进行SWOT分析(即优劣势分析,由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组成)来研究如何借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发挥陕西民生科技比较优势,把陕西建设成为国家丝路经济带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极”,带动整个西北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发展。
一、陕西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优势(Strength)分析
(一)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充足的科技人才资源后盾是保证民生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也是维持民生科技发展后劲的强大支撑和坚实基础。作为科技的联合载体,科技人才是科技发展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因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陕西民生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智力支持,离不开丝绸之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忠诚合作。陕西是科教富集之地,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是全国公认的“科技大省”和“人才大省”,其高新科技创新指数、网络化水平均居全国领先地位。西安拥有各类科研单位3,000多家;普通高等院校78所,在校大学生近百万人;两院院士60位,专业技术人员110万人,陕西省综合科技进步指数为57.06%,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八位,这为“新丝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陕西民生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人才基础。
(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民生是和谐之本。习近平反复强调:“要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解读习近平讲话,国家一如既往地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也将以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的重要方向。目前,陕西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陕西社会事业和民生水平也取得重大进步。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根本,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全省财政把新增财力和财政收入的“两个80%”用于民生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医疗服务趋于完善;居民养老保险和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改善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得到很大提高。社会建设成就卓著,社会发展势头良好。
二、陕西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劣势(Weakness)分析
(一)资金投入渠道单一。民生科技的价值取向是共建共享,主要方向是直接惠及民生、服务社会大众。尽管不排斥经济效益,但其价值主要在于社会效益,而企业更加重视的是经济效益。因此,面向公众需求的民生科技领域往往是由政府主导推动,民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普及需要政府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甚至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持。虽然政府对科技领域的公共投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由于民生科技创新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性,其受益者包括民众、政府和企业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再加上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能力是有限的,这也决定了其主体不能只是政府,而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驱动、动员各种科技智力资源的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的民生科技服务体系,即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共同构成民生科技创新的多元主体,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民生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在确保对民生科技财政投入实现稳定增长的同时,运用宏观调控机制引导和激励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向民生科技领域投资,从而在创新链条的研究开发环节起到引导、推动和组织的主导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民生科技投入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在民生领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二)人才资源相对分散。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的主动力量。“新丝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民生科技发展的关键在科技人才。作为科教文化大省,陕西在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上拥有民生科技研究和推广的重要力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推进陕西民生科技事业繁荣,既需要我们各展所能、主动出击,更需要机构之间协同配合、相互呼应。但是,目前从事民生科技研发和推广的科研力量大多分散于不同的高校、科研机构,还未形成集中攻关的拳头优势。不可否认,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者是民生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它所具有的科技研发创新和传播推广优势是任何主体也比不了的。但是,由于受到科研评价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等瓶颈问题的制约,人才错位和缺位现象比较严重,供需结构不合理,目前还未能很好地发挥其优势作用。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陕西省委省政府近些年持续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和引导工作,但是更需要科教文化机构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才能从根本上为民生科技事业的腾飞做好人力储备。
三、陕西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一)国家重视民生科技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科技发展规划中都重点关注民生问题,围绕民生科技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从国内来看,科技为民生服务、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渐成为我国政府、科技界和学术界的共识。民生科技已成为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了环保科技、人口科技、健康科技以及公共安全科技四个科技发展项目,业已将科技工作的重点转向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以及人口健康等民生科技方面。近几年,随着与民生科技相关文件的出台,加强以惠民利民为导向的健康民生科技、绿色民生科技和数字民生科技等新成果和新项目的呼声越来越高。科技部于2011年7月13日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大力加强民生科技”专列一节,强调“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大民生科技问题,集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人们需求的民生改善技术解决方案,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为载体强化技术成果的示范和推广,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民生的能力”。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的政策法规。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模式,为我国深入实施向西开放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都把“依靠科技进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对外科技领域互利合作的愿望十分强烈。在此背景下,陕西民生科技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的民生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新思路和新视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历来是思想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之地,而“民心相通”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曾书写过民生科技增进“民心相通”的辉煌,促进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良好互动和交流。陕西应积极抓住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点定位谋发展,发扬“丝路精神”,重视不同文明战略思维与民生理念的相通;积极促进丝绸之路的民生科技交流与合作,以民生科技创新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民生科技合作基地,为各领域经济合作夯实民意基础、提供民意支持,巩固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位,抢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高地,取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突破性进展。
四、陕西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挑战(Threat)分析
(一)丝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敏感。没有稳定的安全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稳定发展。错综复杂的内外安全形势,挑战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欧亚大陆30余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接近30亿,经常受中亚地区严峻的安全环境、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大国博弈等因素困扰。丝路经济带战略在给陕西提供了一个新的重大战略切入点和可以大有作为的机遇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克里米亚入俄、乌克兰内乱等中亚地缘政治出现的新变化,这些政治不稳定问题直接影响着丝路沿线各国民生科技合作交流的整体发展和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地缘政治敏感,中国必须处理好这一区域民族主义情感和复杂的历史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但是,不可否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内容繁多的复杂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和拓展丝绸之路从“交通走廊”转向“经济发展带”为中国和丝路沿线各国开辟的新的合作空间。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先行区,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陕西应该也必须在这条经济带上有所作为。同时,让陕西重新站在丝绸之路的制高点,这将对陕西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陕西要积极分析民生科技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可能性、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战略。
(二)普通民众科技素质尚待提高。民生科技研究者的科技成果最终能否有益于社会公众,不仅取决于科技研究者追求科技知识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在非常大地程度上还取决于社会公众对于科技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取决于公众的科技素养的高低。民生科技与老百姓的利益关系最密切,他们是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最大的受益群体,广大公众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才能充分享受民生科技发展带来的益处,更好地实现共享。因而,从某种程度来说,民众的受益程度与其科技素质的高低紧密相关。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民生科技的普及使高科技日渐趋于大众化,目前我国公民科技素质虽然普遍有所提升,但仍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这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民生科技推广和普及的制约瓶颈,提高普通民众科技素质迫在眉睫。要应对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势头,就要求我们的普通民众调动主体性、提高科技素质。只有掌握现代技术、知识和信息的高素质人口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最广大群众不断提高科技素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主要参考文献:
[1]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8.
[2]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
[3]王明礼,王艳雪.民生科技的价值取向与实现途径[J].科学学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