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搞教研 联片教研促均衡
2016-05-14姜晓娟
姜晓娟
摘要:小店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有差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为缩小同一区域教育发展的差异,充分发挥区域教研的整体优势和教研工作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教研合作与交流,形成“联片发展、资源共享、辐射带动、创优增效”的教研工作新局面,以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创新教研模式,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积极尝试创新区域性的联片教研活动,开创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关键词:联片教研;区域发展;队伍建设;整合学科资源
一、创新活动机制构建联片教研模式
小店区域内有17所初中校,分布较远,且城乡学校均有,强弱不同,于是根据每个学校的均衡发展现状,我区设立了四大教研片区,每个片区按照硬件软件的特点囊括了不同的学校。目的在于打破市、乡、学校、教师单向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加强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资源共享、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优势互补,每个片区有一所教研力量相对较强的牵头学校担任组长,组织片区内学校开展活动,每学期还会由区教研室组织各片区进行区级展示汇报与交流。
1.建立了片区长、学校校长工作制度,明确责任
与片区教研室根据实际活动情况共同制定学区各项活动的考勤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奖惩制度等。
2.建立片区教研室
主任由联片教研基地校主管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学校教研室、教导处主任组成,具体负责联片教研实施工作;片区教研室下设各学科教研组,具体落实本学科研讨的内容、方式和措施,组长由各学校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担任。
3.学期例会制度
片区领导机构成员及片区教研室组织机构成员每学期初及时召开例会,发现问题,研究下一步活动内容及形式等,撰写学期工作计划、逐月工作安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学科教研组制定的计划,大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小到每次活动的教研思路和改进点,详实具体可操作。
4.月活动制度
每月每学科活动一次,形式不限,提前做好八确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形式、定负责人、主持人、主讲人、参加人,指定专人及时记录活动内容,详实填写活动记录表,及时发现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并对过程性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各成员校及时反思,写出月活动总结,并以简报形式上报区教研室中教组蹲点包片教研员。
5.学期总结评价制
片区领导及时对学期活动进行总结,发现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和课题教研成果,组织考核评价、并在区级展示中推广扩散、展示交流。
各项制度都在实施中得到落实,促进了联片教研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各片区活动由有序向有效发生质的转变。
二、丰富活动方式,推进联片教研发展
1.片区活动主题鲜明、微课教学创新有效
联片教研活动开展以来,片区内大小校、优质校和薄弱校之间,共享互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无论是在管理形式、课堂特色还是常规作业等方面都有了更多地学习、比较、展示、交流的机会,切实有效地从教科研方面促进了小店区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各校都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研教改模式,我们的联片教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5年开始,第三片区以51中为核心开展了微课教学,把片区教师录制的优秀微课以二维码的形式贴在教科书的相应位置,学生可以通过免费扫二维码来观看微课视频,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联片教研辐射带动,小店区第三片区在51中的带动下,形成了“以《自主学案》为载体,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依托”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摒弃了传统的“以讲代教,以练代学,甚至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集体备课”真正得到体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统一,学案成为备课组集体智慧的体现;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
教研活动常态化,形成了“问题教研”和“务实教研”,过去由于教研活动形式不够创新,讨论的话题或活动的结果不具备实际指导意义,或讨论的结果在实际运用中没有监管应用,致使教师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强,而且有的小学校物理老师只有1-2人,形不成教研氛围,但在联片教研自主学案编写和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们有了更多的交流话题。
2.联片层次逐层升级 活动内容灵活丰富
为“推进区域课改 构建高效课堂”,使联片教研活动创新、灵动、高效,小店区教研室联片大教研活动采用统一筹划与片区联动相结合的方式,在片区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需要,还进行片区与片区间自由联动。
如第三片区与第二片区物理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包括第二片区的刘家堡一中、刘家堡二中和北格中学和第三片区的51中、西温庄一中、西温庄二中、32中和中辐院学校,活动的主题是微课教学与单元教学指导。首先由51中三位老师对“微课的制作,如何体现微课教学的优势和作用等”进行了具体的展示。其次,刚荣获太原市教学标兵的两位老师对“单元教学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阐述和讲解。最后由区教研员针对“如何做好单元教学分析与指导”作详细的讲解,给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传达了大赛的实用经验。
3.区级活动创新发展 齐心协作显著提高
三年来,4个片区活动达到300余科次,课堂展示教师达到80%。每学期在第4轮的“区级评比活动”中,还会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改革,除了每学期的展示交流评比外,又改革了比赛项目,片区内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三人组队,为了参加区级教学技能大赛,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主动联系、通过QQ、微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手段搞教研,聚在一起进行课堂实践。团队备课、分工合作。为我们全区的老师带来了说课——空讲——评课立体教研的创新模式。
从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突破,突出体现了聚焦课堂,凝聚片区的集体智慧;冲破校墙,打破个体代表的旧式;学科组合,跨校联合的协作展示方式;鼓励团队及个人的评价导向四个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各片区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2015年12月份在片区内组织了学校校长课改工作评比交流会,使学校间课改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借鉴,将联片教研推向更高的层次,得到了基层一致的好评,保障了学校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了区域内的均衡性。
三、落脚队伍成长,追求联片教研实效
1.片区协作,取长补短,助推教师成长
联片教研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学片为平台,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构建了研修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模式。由于每个片区都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学校,教研活动,教研大赛形成了捆绑式,所以学校沟通,学校之间的学习更加频繁。学科教师也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逐渐在各个学科产生了教研中坚力量。借此机遇我们建立了各学科的学科中心组,我们选取研究课题,团队摸索课堂教学,分析命题动向,讨论实验考察,学习经验总结。更加丰富了教师的层次,吸引了一批老师,带动了一批教师骨干的成长。
根据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独学而无友”,一个人独自学习、闭门造车,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教师的教学经验也不是只要勤奋就能够全部具有的,学习他人的长处为己所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合作与共享就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条捷径。依托联片教研为平台,开展以磨课活动为核心的校本教研。
联片大教研活动开展以来。作课的教师,既有年近老当益壮的成熟教师,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更不乏处于职业生涯黄金阶段的中年教师,这些教师同台竞技,既有压力,更是动力,解读课标、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的热情被点燃。由于是代表学校在片区内展示,无形中为校本教研提供了研究素材和研究方式,以课例为载体,按照实践——修改——再实践——反思的磨课方式,引导教师将改变观念和改变行为结合起来,改进教学,共同提高。
磨课炼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与打磨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通过联片教研活动,教师形成“好课多磨”的研究意识。唤醒了教师深藏于心的研究意识,让他们又一次体验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和技术含量,品尝到了从事教育工作基于创新而涌动的职业幸福。
2.同课异构,整合思维,促进校本教研
联片教研目前以“同题异构”的课堂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每学期片区内组织两次片区内的课堂展示评比,学期末教研室组织每个片区推选出来的教师参与区级课堂展示评比。这一活动形式,将联片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关注点聚焦于课堂,引导教师将课堂的关注点从过多关注知识的讲授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状态,学生参与面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明显提升,为实现课堂转型提供了平台。
同课异构活动,在同课中思考,在异构中成长。不同的老师用自己精彩的课堂带给大家理念冲击。以我区《质量》教学为例:樊老师通过古中国和古埃及的两个比对质量的装置的观察,对比得出共同之处,逐步引出“天平”这个测量工具的改进,让学生经历了物理器具天平的发展和改进的历史,让学生经历最接近历史的“再发现与再发明”,理性和感性并重,揭示了天平蕴藏着的物理原理和人类对其改进的过程,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自然开展,同时体会到测量工具改进的方向和意义,整个教学设计可谓水到渠成、别具一格。而其中不足的地方,又可以从其他老师的课上轻松化解。质量的概念建立被师老师的“大南瓜与小南瓜”所含物质不同幽默的破解了;影响因素中的“状态变化对质量的影响”被刘老师电子秤称冰冻矿泉水轻松破解,刘老师将课堂生活化,我们看到学生为了做蛋糕,下意识地自觉去称质量。从课堂设计的背后,我们明显看到了每位教师的优势。这样的课堂交流生动而直接,印象深刻。这种授课模式是一种实打实的功夫课,是一种现场纠错,更是一条提升教学能力的快车道。
同课异构其实形成了一个有力的教研模式。这种模式中的团队支撑像一个无形的杠杆,撬动了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撬动了团队协作的默契,触发了每位成员的思维线条。逐步凝成了小店区物理课堂教学的五要求:物理课堂要与生活紧密结合,体现社会性;物理课堂要情境整合,大容量,高效率;物理课堂要语言严密,体现准确性;物理课堂要打造个人风格,体现艺术性;物理课堂要体现思想和方法,体现思想性。这不正是联片教研同课异构的成果所在吗?
3.名师引领,智慧碰撞,提升教研质量
以往的教研活动,往往是教研员的一言堂,或是少数教师的表演舞台,教师发言的机会被压制,渐渐失去发言热情。联片教研活动以来,各片区都有了学科引领者,分布于各片区的兼职教研员、全区中学选拔出的56名名师培养对象及各级教学能手极大地发挥了引领功能,他们分别走进上海华东师大等高等学府理论学习,走进北京师大附中等名校实践反思,回本区开展联片大教研活动,把出去的所学所思所见所感,辐射到其他学校,教学和教研思想得到了大幅度的交融,激活了教研交流,带动了片区内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4.课题研究,理论引领,保障科学教研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育人的模式意见》提出遵循教育规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校本教研品质,以课题研究助推课堂教学改革。在这种教育趋势下,我们的教学已经不能只停留在理念的思考和教学的反思上,更应该体现在对教育教学规律的钻研上。
借助北师大的理论方面的引领和联片教研的活动,我们先后申请了省课题《以导学案为载体的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GH-12025)、《初中物理导学案的有效编写和课堂使用模式实践研究》(GH-14104)、《山西省纸笔测试基地区命题研究》的连串课题研究。课题引领各阶段的联片教研,使其更具科学性。
联片教研实际上是一个旅程,贯穿这个旅程的是一种习惯和创新。这种教研模式更好地打破了校际壁垒、打破了学科壁垒、打破了人际壁垒,开放了校园、开放了课堂、开放了探究,在相互学习交流中自加压力、自生动力,努力挖掘、发挥各自长处、辐射四周,从而达到强弱互补、资源共享、交互引领、双赢的目的。有利于推动地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1月.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4.
[3]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