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提升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2016-05-14陈敬妹
陈敬妹
摘 要:思想品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渠道。思想品德课程不仅仅是一项理论课程,同时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情感意识发展意义重大。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对于学生的科目知识学习以及综合技能提升的重要作用。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之余,也要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引导,以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便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学习生活。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学科基本素养是学生或学者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促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从而达到某门具体学科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学科素养不仅关系着学生本科目的学习,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果。思想品德作为一项综合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教学科目,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较大,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教育引导,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素养(自信、自学)
新课改以来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教育,以便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中学时期,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学习任务量大,加上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对有限,科目的理论性、抽象性相对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效率较低、兴趣不高。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念。比如,在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尊、自信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尊、自信的良好习惯,在遇到阻碍的时候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唱响自信之歌,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良好品质。
此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技能,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的学习理念,认识自主学习对自身学习发展的重要意义。毕竟学习知识是为了自己日后的发展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应付教师的检查或考试。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复习,做好“学”,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与自我运用,联系自身的生活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积极开展“习”,将学与习相结合,加深学习认知。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学生的课堂学习感知,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航者、鼓励者、启发者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学科素养(交流、合作)
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是一个学生基础知识不断积累、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学习体验不断拓展的过程。由于每个人思维的局限性、认知能力的差异,对于知识的理解感悟各有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会出现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差的现象。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分层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赢的良好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特别是在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的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相对较强,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困惑,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会由于学习效率不高而产生厌学、倦学等现象。教学中,我们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让学生认识到“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之后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相互交换之后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想法”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相互分享、相互交流,让学生感受新型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交往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技巧,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交流合作、竞争学习对于各自学习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平等尊重你我他、诚信做人到永远的良好品质。
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科素养(学习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培养。毕竟创新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学习方法、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主动而愉快地投入学习中,这也是创新学习的前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造。另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科目知识的综合联系,比如,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这节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联系了大诗人杜甫不同时期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与“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诗人在不同的情绪下的不同心态,让学生认识情绪对于人的重要影响,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另外也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生物知识,向大家介绍了“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的古训,这些内容很好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情绪的认识。让他们树立做情绪主人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良好品质。
另外,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方法、新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创新,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善于记笔记,将课本内容用列提纲的形式进行总结,之后再根据提纲内容进行填充,实现了“将书读厚再读薄”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很好地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认知技能,加深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班上成立“心理互动”平台,让大家结合所学知识,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困惑进行表述,通过课本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能很好地解决大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心中的烦闷、疑惑烟消云散,让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生活。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为知识内化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
四、培养学生实践运用的学科素养(生活运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运用技能培养。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口号喊得亮,但是在学习生活中依然一切照旧。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思想品德知识对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指导价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运用习惯,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拓展学习范围,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科学、艺术小组或者社会调查等,都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鼓励学生在课下抽时间开展相关的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运用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思想品德知识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与我们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工具书”“引导者”,鼓励学生遵循课本的教学内容,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让学科知识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通过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让思想品德课程成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公民的重要载体,成为学生养成健康品质、高尚道德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蔡冬冬.提升政治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能力素质[J].文理导航,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