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文本细节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16-05-14钟凤鸣
钟凤鸣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或是描绘人物外貌,或是揭示事件发展,或是刻画自然景物,或是凸显社会环境。真实而精当的细节描写对一篇作品展现环境、刻画人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准确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细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阅读文本,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住事物线索细节,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有的细节描写恰好是文章的线索,它揭示了文章的脉络。在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些细节展开阅读,就能很好地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作者紧紧抓住一个“火”字,以“七根火柴”为线索,构成文章的情节。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与“火”有关的文字,体会它们对故事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文章的开篇,作者对草地气候的一段自然环境描写,突出茫茫草地气候变化异常、暴雨时作、遍地潮湿的特点。同时,以一句“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的心理描写烘托卢进勇苦恼、着急、盼望有火的内心活动,这就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无名战士把部队最需要的火柴保存下来,并委托卢进勇带给部队。这部分就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需要用火(对火的急切需要)。
当卢进勇在草地中发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无名战士,要给他青稞面吃,要扶他走出草地时,却两次被拒绝。无名战士让卢进勇摸出自己左腋窝里的一个纸包,然后打开纸包、一根一根数火柴和把火柴交给卢进勇的细节,显示出这七根火柴的分量之重,它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表现了无名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对红军的热爱和忠诚。这部分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高潮——保存火种。
文章的结尾,作者写“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的场面和卢进勇把剩下的六根火柴递到指导员手中的细节,是故事情节的结局——星火燎原,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光和热。
作者就是这样,紧紧抓住“七根火柴”展开细节描写,环环相扣,集中笔力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我们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就应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那些细节描写,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故事情节,领悟文章的主题。像冰心的《小橘灯》、朱自清的《背影》等,我们就应抓住文中对“小橘灯”“背影”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二、抓住人物描写细节,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人物是记叙文体的六大要素之一,人物是靠其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语言表情、内心活动等细节展示其性格,揭示出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特点。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题。我们注重了作品中对人物各方面的细节刻画,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就不难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及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深刻理解人物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如,阿累的《一面》,作者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地刻画鲁迅的外貌,表现其精神品质。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作者为了怀念他,写下了《一面》这篇文章。文章是写1931年秋,在上海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鲁迅送书给作者的事情。为了刻画鲁迅的性格,表现其精神风貌,作者对鲁迅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
第一次:“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这一次,因为站在柜台外,远处,光线暗,又只是望了一下,所以只用了粗线勾勒的方法,描写了鲁迅的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抽烟的神态,但突出了鲁迅先生“瘦”的外貌特征,表现其身体不好。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让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得隶书‘一字。”这一次,因为看到鲁迅翻译的书,再加上鲁迅从里面走了出来,所以采用了近景描写。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的脸色、头发、胡须和精神,描写具体细致,再次突出了鲁迅先生“瘦”的外貌特征,表现他身体虽不好,但精神却很好。
第三次:“我惊讶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的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一次,因为素不相识的鲁迅要送书给自己,加上距离很近,几乎是面对面的观察,自然打量更为细致,因而描写更为清晰。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的面容、头发、长衫、胡须、烟嘴等特点进行外貌特写,使鲁迅的形象更加完整清晰了。
三组外貌描写,都突出了鲁迅身体的“瘦”,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思念和敬仰,语言情真意切,十分感人。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抓住中景、近景、特写的三次外貌描写,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深刻理解鲁迅先生作为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的光辉形象,从而领悟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像《孔乙己》中,在孔乙己出场时对他的细节性的肖像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短短的一句话,含意却极为深刻。“站着喝酒”,说明他生活拮据,不能享受“长衫顾客”进柜台坐着喝酒的待遇,只能和“短衣帮”一样站着。可是他又是“短衣帮”中唯一“穿长衫”的人,这说明他很特别。这种矛盾,充分说明他的特殊身份。作者描写孔乙己喝酒后付账的动作,前后分别用“排”和“摸”的动作细节描写,揭示了他前后的不同境遇。还有《范进中举》中对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语言和心理细节描写,揭示出这个人物前后的不同嘴脸。在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细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追求。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常常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的教学高耗而低效。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的血与肉,我们要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全面地解读文本内容,准确地理解主题思想,抓好文本中细节描写教学和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抓住文本线索,注重细节教学,彰显文章特色,对我们理解文本内容和文章主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高度重视细节教学的作用,构建愉快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王征.追求文本细读,构建高效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