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伙伴日记——将写作进行到底

2016-05-14沈悦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个性化交流

沈悦

摘 要:改变常规的作文课模式,将班级作为作文教学的起点,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伙伴日记”写作模式,孩子们在“伙伴日记”中找到属于自己写作的原创点,以个性化的日记的形式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写作氛围中实现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写作教学目的。

关键词:伙伴日记;个性化;真情表达;交流

许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皮发麻”,即便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也没有兴趣流泻于字里行间。多姿多彩的生活一旦下笔成文,都变成了模式化作文,怎样让孩子的作文多一点生活的原味,返璞归真呢?创设一种可以让组内孩子互相学习交流,一种不以为了应付写作而写日记,一种可以让全班学生共同分享的写作模式,让写作成为孩子最享受的一项生活记录方式之一,这种写作模式称为“伙伴日记”。

一、伙伴日记——孩子写作的催化剂

1.伙伴效应激发表达欲望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同伴学习效应,儿童在与成人或比他成熟的社会成员的交往活动中,更容易解决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伙伴日记的写作中,四人一组轮流写日记的模式让写作变成了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是以文交流的过程,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

2.写作内容包罗万象

视野一旦打开,孩子的思维就变得敏锐,变得独特,记录每日班级中发生的不为老师知晓的事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记录自己课余的快乐生活,可以增进伙伴间的了解;记录最近自己关心的热点话题,可以展示自身独特的想法;记录生活学习的烦恼,可以得到更多伙伴的精神帮助。

比如,某天班主任一上午都没有露面,教师将这件小事作为生发点延伸出去,根据学生最真实的体验,引出——

还记得这个星期三的上午吗?一早上都没有看到沈老师的影子,班级里是不是炸开了锅呢?老师不在家的时候,你在忙碌些什么呢?是不是特别的自由轻松呢?那天上午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的?请以“今天老师不在家”为话题,写下自己当时最真实的感受吧!

孩子们的表达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有个孩子这样写道:

“这个上午真轻松呀!”我伸了个懒腰说道:“上午,沈将军不在,我们这些小兵简直别提有多轻松了!因为我们不用担心上午有什么作业会布置,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聊聊天,一会打打闹闹,反正没有人管理,真是爽极了!天哪……沈将军什么时候回来的?……”

3.写作形式不拘一格

在这个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如果过多地受网络资源影响,过于热衷网络的复制粘贴,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会被淹没,久而久之,就变得懒得思考,懒得动笔表达个性。伙伴日记用纸质记载方式,但形式上追求网络中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

虽然是以“日记”的名义,但内容和形式都超越了“日记体”,从内容上看,童话类、想象类的可以是孩子们笔下的体裁,记叙文不再唱主角,一些孩子已经不满足于常规的记叙写作,书信体作文、诗歌、寓言、话题作文、漫画作文等形式的作文也开始在伙伴日记中占有一席之地,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如有学生创意地模仿剧本写作:

电视机争夺战

第一回合:弱小的我PK“狡猾”的爸妈

时间:傍晚大约6点30分的时候。

我:兴高采烈地去问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的妈妈:“老妈,我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吗?”

老妈(不以为然地)回答:“不行!”

我(疑惑地大声问)道:“为什么啊!”

老妈(神气地)说:“因为你的家庭作业还没有做完呢!”

我:“家庭作业?我什么时候有家庭作业了?”

这时,潜伏在一旁的老爸突然出场。

老爸:“以前是我们不好,没给你布置家庭作业,所以,我们要亡羊补牢啊……”

第二回合:“秘密武器”PK无奈爸妈

做完作业,我再次踏上了抢电视机的征途……

我:“老妈,我现在把家庭作业做完了,可以看一会儿电视了吗?”

老妈:“不行!”

正在我和老妈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的“秘密武器”出场了!

二、伙伴日记——丰富生活的启迪剂

从马斯洛的需求分层理论来看“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被别人信任,被重视,被看得起。”当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时,一种成功的评改方法就如触动他们稚嫩的一根情弦。

1.伙伴评改和教师评改并进

新课标就学生习作的评改要求这样写道:“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等”。当孩子成功地表达之后,他们更期盼得到读者的反馈,他们最期待的读者就是伙伴和老师了!在伙伴日记的交流平台里,每个孩子既是小作家,又是小评论员,每个伙伴都有义务对自己好友的作文提出个性的意见,使作文教学变得事半功倍。

2.“更贴式”评改促交流

很多老师都会头痛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每篇文章进行交流反馈。对孩子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尤其是思想上的问题,如果仅仅用寥寥几行批语难以说清楚,就要加上一段谈心式的指导性短文,而每组的伙伴日记在班中都有一席之地以供广大读者进行评改,这评改的时间持续性长,参与评改的人也较多,将流行在网络论坛的“更贴形式”搬到伙伴日记的评价中来,这种更贴式的点评,既是互动谈心,又是对写作方法提升的探讨。比如,一篇伙伴日记中,小读者和小作者进行了如下交流:

伙伴1留言:我好像知道你的凤仙花现在还是开得很茂盛吗?

作者回复:今天我回去发现凤仙花开始凋谢了,原来开花的地方出现了像果实的东西。

伙伴1留言:希望你能继续观察,赶紧把最新发现告诉我们吧!

三、伙伴日记——师生关系的调味剂

伙伴日记所发挥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写作本身,这对老师来说更是一种加强师生关系的调味剂!“下水文”潜入伙伴日记,每个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必须写“下水文”,是课标新理念的体现。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自身的下水文是孩子们写作的榜样,如果教师加入到伙伴日记的行列中,老师和学生一起习作、体验,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习作,更会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比如,某单元习作中要孩子写写《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很多孩子又落入俗套地写“生病时妈妈关心我”等情节,这时教师的“下水文”悄悄地出现在伙伴日记中,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下水文”片段,如下:

爸爸的爱也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生活在父母身边时并不觉得爸爸的爱是那么深,直到我离开爸爸后,才切身地感受到,某天上完课,正走在去食堂的路上,这时短信铃声响起,我正内心嘀咕着:肯定又是推销短信,要么就是学校的通知之类。打开一看,原来是老爸的温馨唠叨:“悦,这几天服中药期间,一定不要忘了多喝水,上火的东西尽量要少吃……”

四、伙伴日记——体会到当作家的味道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通过伙伴日记的写作形式,鼓励学生写生活杂记和生活日记,可以养成收集整理素材的能力,可以养成经常习作的好习惯,在杂记和日记中敞开心扉,把秘密和真实想法掏出来,这样就形成了个性十分鲜明的习作,久而久之,个性写作的品质就能养成。当然不能强求学生每天要写杂记和日记,应该是有就“记”,否则学生把它当成一种负担,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一学期结束时,将各小组中的优秀伙伴日记摘录成册,模仿作家杨红樱的非常系列,刊印出自己班级的《非常伙伴》,由此更加催生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让孩子们对作文教学充满了生活阳光。

参考文献:

[1]M·W·艾森克和M·T·基恩.认知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2.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2.

猜你喜欢

个性化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イベン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