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6-05-14谭净
谭净
摘 要: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很多教师会利用一切有效方法让他们安静下来,端端正正地“坐如钟”。其实,这是有悖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疑问,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学拼音时,应该带领学生画一画、演一演,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拼音的乐趣,在起步阶段就爱上语文;教学生字、课文时,大胆地让学生像高年级学生那样说一说、圈一圈,教会学生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语文;对课文有疑问时,把疑问留给学生,教师只需创造解决问题的空间,并且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关键词: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真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认为这里的“实践能力”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动手、动脑能力,并最终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
一、“活”起来,让学生爱学语文
“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内容的好恶。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接触拼音学习语文,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培养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至关重要。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制性差,这会儿知道的知识,过会儿就忘记了。这些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蹦蹦跳跳,边做边玩,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
1.做一做
每教完一课汉语拼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制作拼音卡片。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材料,细心裁剪,用彩笔写上拼音字母,最后用自己制作的卡片进行拼读练习。这样的作业,学生极富兴趣,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强了对拼音的记忆。上课时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精心制作的卡片,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如:学习“z c s”一课声母后,让“z c s”与“ɑ”“u”相拼时,教师先示范左边摆出“z c s”的声母卡,右边摆上“ɑ”“u”的卡片,让声母与韵母的四声分别相拼,再让同桌之间进行练习。学生在摆玩中学习拼音,开心又有趣。
2.画一画
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学习过画画,学习拼音时也可利用他们的这项才能。在教学拼音时,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字母旁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字母的读音和形状,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这些拼音字母像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并用画笔画下来。如,教学字母“o”时,先指导学生掌握发音,接着让他们展开想象:你觉得“o”像什么,你能把你想到的事物画出来吗?学生便你一言我一句:“像泡泡”“像鸭蛋”“像足球”“像呼啦圈”……如此一来,“o”将永远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
3.演一演
学习拼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小手表演字母。如,在教 “l”这个字母时,让学生思考:怎么用自己的身体表演出“l”?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学生有的站得直直的勾出一只小脚;有的把食指和拇指张开成直角;有的将手臂一横一竖放着;有的干脆将身体下弯靠近两腿 …… 各种各样的“l”出现在眼前。如此一来,捉不到、摸不着的拼音字母变得可以触摸,直观有趣,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了拼音字母。这种动手动脑的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强了对拼音的记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活”起来,让学生会学语文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教师的职责。一位好语文的老师,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是不够的,更应该让学生会学语文。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1.说说写写学生字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明确了1~2年级写字的具体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应该做给学生看,写给学生看,学生则应观察老师的写字姿势,留心老师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过程,直观地感受生字的结构、写字的方法。“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因此,在接触了一段时间生字教学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比如说说字的偏旁部首,怎样记住这个字,怎样写好这个字,哪些重要笔画要提醒大家。在说一说的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增加写字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当然,教师写字时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规范书写,学生也能养成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习惯。这样,教师自身可以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是看到了写字榜样,使他们无形之中受到了教育。
2.圈圈画画学课文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画画就是动笔墨。在低年级,教师就要开始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标好自然段,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做法虽然简单,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莫大帮助。要求学生做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用实物投影一起做,并附上简单的解说:你们瞧,老师圈出的是课文的生字,这些字读的时候要更仔细了;老师在这句话下面画波浪线,因为老师觉得这句话特别美,你们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
因为是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觉得很新奇,特别是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几次指导,大多数学生能基本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三、“活”起来,让学生学真语文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这样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时不能简单地灌输和记忆,而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疑问,这才是真学。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切忌果断地评判对与错,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行动,去探索,最终解开他们心中的疑问。
例如,《乡下孩子》是一篇描写乡下孩子幸福童年的课文,文中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景。在教课文第三小节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乡下孩子挖野菜、逮小鱼有趣吗?
生:有趣!
(孩子们响亮地回答着,这时我看到小翔慢慢举起了他的手。)
师:小翔,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翔:老师,我觉得乡下孩子挖野菜一点也没有趣。
师:为什么呢?
小翔:我觉得挖野菜很辛苦,在老家的时候我就经常和奶奶挖野菜,一挖就要挖一整天,很累。第二天一大早还要把野菜拿到集市上去卖钱。
(说完小翔就坐下了,教室里的学生顿时没有了刚刚的兴奋,眼睛里充满了疑问。课文中的美好生活在小翔的眼里却是如此不愉快,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答案呢?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做一做,通过自己的行动寻找答案。)
师:小朋友们,现在不是挖野菜的季节,但是我们的校园里有些杂草,我们就把这些杂草当成野菜,一起去寻找它们,采挖它们,看看挖野菜是什么感觉,好吗?
生:好!(学生显得十分兴奋。)
第二节课,学生带上自己的小剪刀,拿上环保袋,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去挖“野菜”了。刚开始学生还兴奋地到处找“野菜”,半节课后便渐渐失去了兴趣,只是东找找西找找,到后来有的学生竟然直接瘫坐在草地上,只有几个学生在继续劳动,等到下课时,学生已经是汗流浃背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挖“野菜”有趣吗?
生1:刚开始很有趣,一直挖就很累。
生2:一直蹲着,脚都酸了。
生3:没有课文里那样有趣。
……
师:是呀,有些生活在乡下的小朋友吃不饱,穿不暖,连书也没有读,非常可怜,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是多么幸福呀!你们要不要更加努力学习?
生:要!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自己动手发现了和课文中不一样的知识,还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真棒!
在语文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奇特的想法和不同的理解,对课文内容产生质疑。如果教师能鼓励学生质疑课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使他们学到真知识、真语文。
参考文献:
[1]周谦.学习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袁振国.反思科学教育[J].中小学管理,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