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合作学习

2016-05-14张艳艳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课堂教师

张艳艳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如何正确把握航线,走捷径驶进素质教育的港湾是一线教师最迫切关注的问题。经过培训学习和摸索创新,我从中尝到了甜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例子,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在这个热点之下,我们应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国内大致把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而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点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

美国教育家嘎斯基说:“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我国著名的研究合作学习的学者王坦曾说:“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综上所言,我觉得合作学习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活动:

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力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合作学习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要求所学的教学动态因素(教师和学生)都应当保持互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

4.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直接决定着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益。有人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原因在于对合作学习缺乏真正的理解,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缺乏必要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游戏竞赛法)、交错学习法(切块拼接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思考—配对—分享法等。

教因学而生,我们为学生而教。组员在性别、学业能力、步调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异质的。这样才能共同发展。要让他们乐于接受对方,倾吐自我,分享经验,使合作走向深入。我们在课前一定要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强调个人责任感,对其他成员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新课程理念中师生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教师从“我教你”到“跟我学”;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由原来的“客人”变为“主人”,教师由原来的“主人公”变为“服务生”。在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互动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摘果子吃,使他们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最高明的老师是自己不动或少动,让学生自己去忙活,去发现,使课堂‘活而不乱。”

在传统的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不要叫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不再害怕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这种环境是帮助式的,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记得开学初,有一次我告诉学生“讲过的问题如果还不懂我可以再讲”,不料一位学生说:“让我们自己解决吧”。我很诧异,课后我问原因,他说:“老师讲我们太紧张,所以会出错。同学之间讲解就不同了,我们心情放松,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述,既通俗易懂又能让讲解者加深理解。”我恍然大悟,我们要的不就是这样的效果吗?

三、对合作学习的反思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优等生侃侃而谈;中等生初见端倪;学困生踌躇彷徨,“夹生饭”也经常上桌,为此我头疼不已。班级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课后要耗时辅导。有时小组反而成了某些学困生的“避风港”,“搭车”现象随之而来。小组内同学间的交流相对小组间的交流要多,有时会造成各小组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面对这些现状,我们更应倍加关注,因地制宜,实践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面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重考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把合作学习高效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我们任重道远。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他面对旧教育所倡导的手脑并用的方法与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正是我们新课改新理念的灵魂。先生的五路探讨法:活动、观察、看书、谈论、思考,不正是我们在新课堂中所探讨的新理念吗?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观察、思考、改进,不停地研究、实践,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使我们的学生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蒋波,谭顶良.论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课堂教师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