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14林凤薇李丽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合作能力音色

林凤薇 李丽

摘 要: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打击乐器的探索、乐曲节奏及结构的探索、多种打击乐器合奏的探索三个方面入手阐述怎样通过打击乐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控制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合作能力等。

关键词:音色;乐曲节奏;乐曲结构;合奏、合作能力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就是一种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种活动。如何让孩子们这种无意识的敲打行为转化为有意识、有意义的打击乐活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幼儿最容易掌握的乐器。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是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表达自己的想象与情感的活动,它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还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责任感。幼儿都非常喜欢打击乐活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幼儿在演奏时杂乱无章,有的跟不上节奏,有的随心所欲,还有的幼儿离开教师的指挥就不能演奏。通过多年的打击乐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要改变这些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打击乐器的探索

刚接触打击乐器的幼儿非常兴奋,也非常迷茫。他们用各种方法让打击乐器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幼儿的发声是杂乱的,他们发现的演奏方法不能进入长时间的记忆,很难保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探索打击乐器。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给宝贝取名”的玩乐器的活动。我首先让每个幼儿都有一个自己的宝贝(打击乐器),然后让他们自由地让宝贝发出声音。在幼儿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宝贝所发出的声音的时候,我请幼儿给自己的宝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且让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要给宝贝取这个名字。在讨论名字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向地引导幼儿总结乐器的使用方法、音色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分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例如,在介绍圆舞板的过程中,我从圆舞板的形状、材质、声音的特征引导幼儿了解:圆舞板是圆形的、像板面一样光滑、发出的声音就像舞曲里的节奏“嗒、嗒”。由此,宝贝的名字可以叫圆舞板。在介绍三角铁的过程中,我让幼儿听到了一长一短的“叮”的声音。这个悠长的“叮”和短促的“叮”都是这个三角铁发出来的,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中终于知道了敲击三角铁会有“叮——”的声音,但当用手抓住三角铁让它停止震动时,“叮”的声音就会马上停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现了虽然三角块是一种乐器,但是不同的演奏方法却会有不同的声音。幼儿在这些探索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于各种打击乐器形成了自己的经验记忆,这样,幼儿只要拿到一种打击乐器就会知道简单的使用方法,就会了解这种乐器的基本音色。

二、乐曲的探索

拿到一首乐曲,该怎样演奏呢?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了解、熟悉乐曲。对乐曲的探索过程主要包括对乐曲节奏的探索和对音乐结构的探索两大部分。

1.乐曲节奏的探索

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在打击乐中,节奏尤为重要。节奏感的稳定是幼儿运用打击乐器演奏表达自己情绪情感以及想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幼儿的节奏感是需要教师重点培养的。对于幼儿来说,四拍节奏型乐曲是在音乐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节奏类型。所以,我们一般选用四拍节奏型乐曲作为起点。

奥尔夫认为,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幼儿感到非常熟悉和亲切。从幼儿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语言的要素与音响构成的要素,甚至情境的表现特征、风格都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语言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节奏感的练习。

例如,在感受四拍节奏时,教师先让幼儿朗诵诗歌《悯农》《咏鹅》,在朗诵的过程中,让幼儿跟随朗诵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幼儿在熟悉的诗歌中感受四拍节奏型的时值长度,并且通过身体的动作进一步感受四拍节奏的韵律特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能学会自己控制节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积累空拍和延长音的感性认识。在掌握四拍节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古诗继续引导幼儿进行三拍、二拍乐曲节奏的探索。

2.乐曲结构的探索

乐曲结构是指乐曲的形式的设计和内容。

(1)乐曲的形式包括体裁、句式等,其中乐曲中的重复是幼儿感知音乐结构的起点。这方面的学习往往从认识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开始。

例如,乐曲《夏天的雷雨》中,“轰隆隆”和“一闪闪”的乐句就是幼儿的关注点,乐曲中的重复是幼儿最容易感知并掌握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发现相同的乐句到发现不同的乐句,逐步掌握整个乐曲的结构。

相对于节拍而言,乐句具有更长的时值,而且每个乐句的旋律各有异同。有的乐曲中还分为几个乐段,乐段与乐段之间也有不同,每个乐段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各不相同,这就给幼儿的学习增添了难度。

例如,在乐曲《大中国》的演奏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将乐曲分为两个乐段,前面是叙事的,后面是抒情的,叙事的轻松明快,抒情的绵延婉转。

在探索乐曲结构的过程中,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关注到乐句的重复和变化、乐段情感的变化的。幼儿乐句感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教师只有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让每个幼儿都有较大的进步。

(2)乐曲的内容是指通过塑造形象再现现实生活,以及这一现实生活所体现的情感,包括主题、人物、事件等。

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从周围的生活中提取经验,将活动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之上,帮助幼儿激活生活中的经验,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想象,提高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的创造性和表现能力。

例如,在打击乐《郊游》中,我首先引导幼儿回忆郊游以及郊游的愉快心情,让幼儿对乐曲所表现的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节奏、什么样的声音表现乐曲。这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幼儿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幼儿就能欢快地将这首乐曲演奏出来。

三、多种打击乐器合奏的探索

打击乐活动一般都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乐器演奏中的合作协调主要是指在演奏过程中注意倾听自己、同伴、集体的演奏,并努力使每一个人、每一声部的演奏都能服从于整体音乐形象塑造的效果。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合作协调能力是关系演奏的整体效果,关系幼儿在团队中能否顺利进行表演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打击乐活动中的重点。在活动中,幼儿必须学会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服从集体的需要,尊重同伴,了解自己的行动对同伴、对集体的影响,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

在每个乐曲演奏之前,我们让幼儿自由挑选乐器,并一起讨论演奏方案,什么乐器在哪个乐句、哪个节拍演奏,乐器演奏的声音是长是短、是重是轻,在幼儿都有了了解之后再开始演奏。同时,在演奏过程中,幼儿会互相监督、互相提示。往往不用教师提醒,幼儿会自己找出演奏中不协调的因素,并提醒同伴改正,将演奏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打击乐活动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才能完成,需要教师心中装有大目标,不断调整小目标,做到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打击乐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打击乐活动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力的优势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尹爱青.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合作能力音色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谈音乐中萨克斯音色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