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意义接受与自主探究整合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2016-05-14沈颖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意义探究教师

沈颖

有意义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恰当地将两种学习方式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概念解读

1.有意义接受学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这种接受方式要求学生以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对原有知识进行迁移重组,最终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这个理论的倡导者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贝尔。

2.自主探究学习

任长松先生在《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一书中将学校课程中的探究学习理论界定为“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

美国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是探究教学的首倡者,他极力主张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探究世界那样去进行探究性学习,强调“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各有优缺

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优缺点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优点是短时、高校、系统、简便易行,同时也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他并不适合所有年龄的人,受学生年龄和知识基础的限制,也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和探究、创造精神的培养。

2.自主探究学习的优缺点

自主探究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培养探究精神,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的保持和发现方法、探究方式的掌握,并且能为今后所用。但是探究学习耗时低效,适用范围窄,一般多用于理科教学;探究学习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如果学生不具备探究的能力,探究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探究学习对设备的要求以及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

三、整合意义

所谓整合就是把零散要素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整合可以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让这些单一、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整合不是简单的概念叠加,它是一种观念,是追求更高层次的融合。

本文中的整合是指:在正常的教学中,把有意义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以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有意义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各有优缺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缺点正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长处,自主探究学习的弊端却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优势,这两种学习方式构成了优势互补的关系。整合的实质就是利用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回避其不足,互相取长补短,协调一致,最终使教学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整合可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四、整合策略

1.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所谓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教学科目,二是教学的具体内容。

不同的教学科目以不同的学习方式为主,一般而言,理科学习往往较多地采用探究式学习,文科则较多地使用接受式学习,语文学习当然主要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但是教学的具体内容也影响着学习方式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对于一些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发现难度较大的,一般采用接受式学习,但是实践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究领会的知识,一般采用探究式学习,比如,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

此外,不同文体的课文,学习的主导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诗歌、小说、戏剧、议论文等就应该以探究式学习为主。

2.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篇课文的具体教学目标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辅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在教学中的使用应该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知识与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侧重于掌握系统的知识,学习方式就应该以接受学习为主。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是什么”的维度,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归纳结论,侧重于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精神的培养,学习方式就以探究学习为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中或之后将所得内化为自己相对稳定的东西,这是典型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3.依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整合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整合

不同学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教学不应该一视同仁。

奥苏贝尔认为,12岁以下的孩子直接通过听讲学习概念会遇到一些特别的困难。他指出:“如果没有先前非语言的直接经验或探究经历作支撑,12岁以下的儿童会觉得直接听来的概念与自己的认知结构没有任何联系。”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进行探究学习,尤其是低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因此,缺乏知识积累的低年级学生应该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心理学认为,任何学习都存在着最佳期限,学习的最佳期限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二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高中学生的大脑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具备了有意义学习的生理基础,同时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具备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知识基础。此外,目前的高考要求也决定了他们在高中的学习,特别是高三的学习应该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从这个角度考虑,高中学生应该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

(2)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整合

最近(即下一个)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这说明儿童发展至少有两种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通过教学所得到的潜能开发,即最近发展的可能性,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在这两种水平之间,即“最近发展区”中进行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设置各种教学活动,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或有意义接受学习。

(3)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整合

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创造性等都不是培养出来的,是人的自然属性,但是它们需要家长和老师唤醒和保护。对于课堂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一篇文章的解读,如果老师直接讲解,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倘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由探索,在学生探索之后,对学生回答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包括答题的方法与技巧、答题的思路和重点、问题的答案等,这样不仅解决了目前阅读中的困难,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反复利用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与思路,实现真正的“授人以渔”。

4.依据教学进程进行有效整合

教学的不同时间段要求不一样的学习方法,要使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效结合,必须把握教学机会,因势利导,因时制宜。

教学,既是教师教的过程,更是学生学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他们因为知识累积不够丰厚,学习能力不够强大,在对一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双“慧眼”,及时关注课堂变化,适时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点迷津,实现探究与接受的完美结合。

无论选择有意义接受学习还是自主探究学习,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力争将两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李鑫.“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整合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意义探究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