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外作业的几点思考
2016-05-14黄东霞
黄东霞
摘 要:英语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理应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众所周知,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对学生及教师本身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一方面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一方面作业也使学生学会相应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及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交互性交流奠定了基础;而对教师本身而言,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和反馈,教师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的教学成果及其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及方法,同时有助于指导学生学习,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尽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英语教师也十分了解作业的重要性,但由于长期的习惯导致以及在考试分数的压力下,很多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过于单一化、笼统化、绝对化,存在着随意性及盲目性。
关键词:新课程;语感;单词训练
新课程已经在不断向前推进,而在以前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老师对其理念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实践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要达到真正的关注学生的目的,我们不仅要构建新的课堂模式,同时还要努力创设一个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外环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并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而课外作业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听读类作业
英语在中国是一门外语,学生除了在学校上课就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它,特别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英语中听和读是基础,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各项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英语中的听读作业,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可是大多数教师通常都是让学生在课外听录音后朗读或跟着录音朗读来培养学生语感的。听读类作业以前是依靠家长监督、检查,然而家长不一定都会英语,特别是农村的家长几乎没有会的,他们也不可能知道孩子完成作业的质量,并且教师也很难掌握实际效果。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学校通以及网络等平台来直接监督、检查学生听读类作业的完成情况,但学生在一开始还有兴趣,还能坚持听读,但时间一长,就会失去新奇感。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课外作业中教师应让学生每天坚持听十分钟的录音,但对重点的对话及重点段落,让学生先听读后再录音,然后让学生第二天上交,且通过现场朗读,评出最佳朗读奖、最佳语音奖、朗读最流利奖、朗读进步最快奖等。并可以相互交流,指出别人朗读是的优点,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一设计不仅起到了监督的作用,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通过这样的评比,学生对朗读有了兴趣,语感在相互切磋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起来。
二、抄写类作业
写在英语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布置抄写类作业时,特别对刚接受英语课程的学生来说,那是不可缺少的,而它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生词,扩大词汇量。写能增加记忆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要多动笔,但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抄写类作业不感兴趣,任凭教师语重心长,学生就是置若罔闻。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把每天所学的或在阅读过程中所碰到的生词按照不同的类别如:水果类、交通工具类、动物类等进行归类,在屏幕上能看到还可以做成生词卡片,这样会让学生在归类的同时去记住单词,就显得不那么枯燥,并在过程中通过比赛看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快。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拼读,还有助于学生利用拼读记忆生词,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单词卡片当作教具,让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有种亲切感与自豪感,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脑子记,这样单词会很容易记住,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单词训练和竞赛。
三、作业要切合实际
在每个单元教学的后面必须通过造句来巩固一些所学的重点词汇,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就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些重点的单词或词组进行造句,看哪些学生造的句子符合要求且结构完整。这个作业设计产生了积极效果,学生兴致很高,都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的句子造得最好。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的词汇得到进一步巩固。另外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以适应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并能体验完成作业后成功的喜悦,要以不同的选题来满足优生和学困生的发展要求,但必须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量要适度,不要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在作业布置时的一些思考,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按照课程目标要求,围绕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出高效、实用的课外作业,通过自主的、趣味性的、选择性的、有个性化的课外作业,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让课外作业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使之成为每个学生和教师之间心与心的对话,让英语课外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参考文献:
于金锋.浅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J].林区教学,2007.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