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新策之浅尝试
2016-05-14陆英英
陆英英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使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文言文;创新;开放
文言文教学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在文本主题、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尝试多元化、开放性的策略,也许能够事半功倍,有助于解决目前文言教学单一枯燥乏味的问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开放主题
不拘泥于唯一的主题,全方位多层次阐释文本的意义,形象的多元,激发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夸父逐日》时,在形象多元的文言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可根据文本的叙述结合现实生活,多元且开放地解读这一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高度评价夸父的志向远大和坚韧不拔,尤其敬佩其献身精神;但也有学生批评他是一个不自量力、盲目、冲动的人。把文言教学由书本、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实现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开放,随时随地进行文言教学。同时,也可丰富初中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生活中学,在玩中学。
二、开放教法
初中文言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更是为了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及审美能力。我们老师应该改变现有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应该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1.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外查阅参考资料,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堂一起解答疑问。
2.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王菲的《水调歌头》,在聆听中感受古代经典著作的优美;了解苏轼创作的背景,慨叹作者的人生起伏。
3.可以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开放式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耳目一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放阅读
文言文教学环境要充分体现开放性,教师必须立足课堂,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隆中对》时,就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诸葛亮的《鉴子书》及《诸葛亮之为相国也》,还有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杜甫的诗《蜀相》及“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经典故事。这种开放式阅读,不仅让学生对故事有了整体的阅读,对人物形象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开放提问
“读书贵有疑。”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把一个个所谓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而应多设置问题,采用开放式问题,发散性提问,鼓励学生敢问、多问、会问,提倡怀疑精神,不求答案的唯一性。
例如,在教学《陋室铭》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发散性的提问,“陋室不陋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整体把握课文每一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及全文内涵的解读,以此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五、开放仿写
选入教材的文言诗文都是一些流传下来的经典篇目,其艺术成就本身就是一种示范的作用。教师可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采取开放仿写的方法,适当鼓励学生模仿文言诗文写作。
学生根据诗文模仿了作品《夏季之月》:
“夏季之月,世人共赏。月光皎洁,月色圆润。两旁黑云,映衬相伴。阴晴圆缺,各有其美。晚霞将散,月光出鞘;夕阳泛黄,相映相辉。实是外层之仙界。自李杜以来,未复有能叹其丽者。”学生经过这样的仿写,慢慢学会了“平平仄仄”“之乎者也”,写起了一些像模像样的文言诗文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
六、开放学习
新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品味文言文的内蕴与艺术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总之,创设开放式的文言文教学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这不仅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亟须培养出大量开放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种较好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14.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