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图文教学方法的应用
2016-05-14赵箭峰
赵箭峰
摘 要:初中科学教育在学科内容上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在进行学科的教育时能够实现对学生课程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通过对浙教版初中科学教育课程进行研究,对于图文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初中课堂的科学教育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初中课堂;科学教育;图文教学
新课改重在改变当今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淘汰传统教育中落后单调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更加看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图文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由于国家对于科学探究的高度重视,使得科学教育也列入了当前中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以及具体内容之中,并且成为必须要开展的教育教学内容。现今的初中科学教育,依托于图文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虽然在课堂内部,但是对于科学实验乃至当今前沿的科学研究都可以展开讨论和想象,借助科学本身的魅力,使学生对于科学学习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当前国内初中科学教育现状
1.初中学校与教师在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现状
在传统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校与教师对于科学教育并未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的科学教育更多的是课本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更习惯于听从教师直接给出的现成结论以及答案,而对于结论的依据以及答案的来源缺乏应有的思考,一方面不利于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课程的枯燥无味,学生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科学教育的课堂学习中。在习题上,教师通过对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堂以及课后习题的方式,过度强化学生的练习与测试,而这些练习和测试通常是围绕一个方面进行的,并且其答案只用一个确定标准,其思维模式也只有一种类型,因而这种思维上的封闭教学方式,其结果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教师所给出的一切结论和说法从不质疑,丧失了对于学生怀疑精神的培养,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2.初中生关于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现状
在学生方面,由于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并且科学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当中,然而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专注于对课本内容的传授,对于身边的科学现象并未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因此,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并未有切实的体会。同时,由于每个人的天性不同,难免会有部分学生由于其自卑心理,加之对于教师和同学的紧张心理,生怕自己无法提出正确的问题或者是对于问题的回答同教师给出的所谓的“正确答案”不一致,而引起教师对自己的轻视,害怕同学取笑自己,因而对于一些科学疑问不敢提出,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也不敢尽心回答。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本身的学科基础较差,思维能力相较其他学生而言较弱,因此无法提出有新意和深度的问题。多数初中学生对于书面的知识很难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对于科学现象也缺乏较为直观的感受,因而缺乏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对于问题只是抱着一种老师会给出正确答案的态度,失去了对科学的质疑与思考。
二、科学教育中图文教学的意义
1.图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通过图文教学的图片,可以使学生在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好奇的同时,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这项活动其本身应当是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并得出自己结论的一种实践体验,在这期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图文教育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现象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当学生在遇到科学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回想图片带来的印象,完成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以及科学问题的解答。通过将图文教育设计为能够让学生对于图片中的现象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对于这些科学问题能够借助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实现对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
2.图文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
教师和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往往会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并未起到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作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历较少,使得其本身对于新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而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则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图片,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初中生本身的想象力比较丰富,能够将图片中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因此相较于单纯的语言文字而言,图片往往更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于受课堂环境以及图片信息的影响,学生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也基本与科学教学相关,随着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逐步加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培养。
3.图文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初中的科学教育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然而受教学场地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做到有效的科学实践,而通过图片教学的互动性则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图片教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因而使得教学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环境,对于生活周边的现象做到充分利用,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对于图片中的现象以及所涉及的科学原理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由于学生本身存在个性化差异,因而导致学生在对待同一图片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而通过课堂交流则可以让学生提出对图片的不同看法并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与尊重,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想法被教师和同学认可的时候,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因而对于课堂知识也能够做出正确的提问,对于书中不懂的地方也能主动地向教师寻求帮助,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初中科学教育中图文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
图片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极具趣味性的学习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以及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图片中所提供的信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教育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将课堂中所学的科学知识原理同图片文字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初中科学教育的图文教学需要做到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图片相结合,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必须要在课本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使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得到思维上的启发。在这里以浙教版课程为例,阐述图文教学在初中科学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1.通过图片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日常的教学任务安排中,通过图文教育,教会学生将课堂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课堂教育方式的创新,提高学生对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以浙教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中的地球与宇宙这一章节为例,借助多媒体技术,搜集整理书中关于地球、太阳、月球以及太阳系等概念的图片,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些概念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一些知识却未能有一定的理解,而通过图片教学,展示太阳的图片,可以使学生对于太阳的形状、质量、体积以及温度等等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太阳是一颗恒星。而关于月食和日食等自然现象,由于其出现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学生很难有机会观察和体验,这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图片,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月食,什么是日食,并且可以通过日食月食的模拟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其发生的原理,从而使学生将之前所学的地球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以及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借助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科学教育课程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日升月落的现象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也能够用科学的眼光和角度思考和理解。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图片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2.以图文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效率
初中科学教育的课程不仅涉及宏观领域,对于微观物质的概念也有一定的涉及,而初中生对于微观事物缺乏应有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影响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和效率,通过图片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原理,提高学生在微观领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浙教版科学教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章中,关于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的教学,如果单从文字角度难以使学生对于微观粒子有全面正确的理解,而如果通过图文教学的方式,则可以将微观中的分子、原子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图片的介绍,对其有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在今后涉及相关学习或者其他元素特性时,能够做到前后知识点的串联。而且利用图文教学方式时,可以通过图片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思维引导,通过对微观物质的结构及其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思维模式上有所突破,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借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将图文教学应用于初中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君.如何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发散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62.
[2]赵忠信.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践研究[J].成功:教育,2012(18):208-211.
[3]郭俊.初中教学中学生科学课程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4):44.
编辑 杨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