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大班教学过程化考核模式研究
2016-05-14冯蒙丽宋春荣蔡玉平张灵振
冯蒙丽 宋春荣 蔡玉平 张灵振
摘要 分析大学物理大班教学过程化考核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套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人员多元化、考核制度科学化的素质型过程化考核模式,着重突出卷面成绩分级考核、平时表现科学考察的特点。
关键词 大学物理;过程化考核;大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8-0101-02
1 前言
我国自1999年起,高等院校实施扩招,在其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的同时,也使得高校出现各类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虽然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各高校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人才引进,但大班教学仍旧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尤其是思想政治、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课程。大学物理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各高校班容量普遍在60~120人之间。大班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对于课堂纪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对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提出重大挑战。
作为军事院校,2012年伴随军械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以及大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完成,“贯彻落实创新教育思想”这一理念更加凸显,如何利用已有资源,最大程度达标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改的目的,进而形成一套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人员多元化、考核制度科学化的素质型考核模式,是当前课程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现状,通过军械工程学院课程组教学实践,构建了一套素质型过程化考核模式,并对其考核效果做了一定分析。
2 过程化考核中的问题
过程化考核模式除了笔试之外,还注重学生日常学习状态中的表现。当前,在教学改革全方位开展的前提下,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是所有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全面参与到教学中来,实践创新等素质培养才有讨论的前提。然而在大班教学情境下,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及时全面地关注到每个人的情况不太现实,让每个人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及时展现自己也是困难重重。那么如何考查除笔试之外学生的状况呢?对于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的同时,从考核角度出发,还要客观公正地记录评价学生的课上表现。另外,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区别之一,在于学生在课下和教师的接触相对中学而言变少,那么如何评价学生课下的表现,而最终做到公平公正,就是过程化考核面临的难题了。主要体现在教学互动受到限制、学生个体情况很难详尽掌握、课下表现记录难三方面。
3 考核模式设计
军械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由课程组共同承担,一般为每位教师1~2个班级。为了突破传统课程考核中笔试一刀切的模式,采取模块化考核。考核分为卷面成绩、作业成绩、平时表现、奖励加分四部分。其中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20%,平时表现占10%,奖励加分不超过5分。
卷面成绩
1)采用教考分离制度。由课程组按照课程标准,制定试卷考核大纲,包括各部分内容比例。所有成员按照大纲各出试题一套,随机抽取两套作为备考试卷,剩余试卷纳入试卷库,逐渐形成较有规模的试卷累积,可在平时测验以及今后考试中仍旧作为备选试题。这种考试模式有效地规避了考前透题、划重点等问题,使得考试更加公正。阅卷采取课程组流水作业的阅卷模式,标准统一。
2)采用分级考核模式。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三种。其中选择题30分,填空题30分,计算题采用A、B级选择形式,分值在28~40分之间。分级考核主要体现在计算题A、B题目的选择上。以四道计算题为例,四道计算题分别针对教学内容不同知识点进行考查。计算题1分为A题和B题,其中A题难度较大,为理论、公式的综合运用,分值为10分;B题难度降低,为定理和公式的基础运用考查,分值为7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回答A题还是B题,如果两个都作答,以A题为准,两个题目不累积加分。其他三道采用相同处理方式。这样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自由搭配出28~40分多种分值。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多选择A类题目,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作答。
3)采用电脑阅卷。参照高考阅卷模式,电脑阅卷可以避免将教师个人情绪带入阅卷中,保证了评判成绩的公平公正,同时对于考后试卷分析非常便利。尤其是对于分级考核学生选择情况更是一目了然。
作业成绩 作业成绩依据作业质量,各任课教员分别进行评判记录。同一门课程各任课教师布置作业,评判标准存在一定差别。为了保证公正,全年级学生平均分由课程组根据整个学期学生表现制定年级平均分。如年级平均分为15分,然后各任课教员根据平时记录进行加权折合运算。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克服了由于教师本身评判标准不同而造成的不公正性。具体到各位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对每次作业进行打分。
平时表现 平时表现涉及课上表现和课下表现。课上表现分为个人表现和小组综合表现,课上个人表现针对课上回答问题及其他情况下的个人表现,由教师评分;课上小组表现为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讲解分析问题时的整体表现,由教师评分,满分6分。课下表现由各组班级负责人综合评定,包括课下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各项成绩累加为本评价月综合成绩。一个学期各月成绩平均为平时表现成绩,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设定加权分数,总分为10分,具体见表1。
奖励加分 奖励加分为学生在本学期参加大学物理相关教学竞赛,或者为班级做出较为突出的贡献,酌情加分。
4 考核效果
以上考核模式充分体现了考核内容全面化、方式过程化、评价科学化的特点。
1)卷面成绩教考分离,分级考核,电脑阅卷,在保证考查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了一定选择的空间,在不影响基本内容掌握情况考查下,兼顾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细化了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心态的全面把握,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
2)平时表现考核方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平时成绩的考评考核空间从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考核时间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考核人员包括了学生平时生活的管理者,进而弥补了大班教学情况下教师对每个学生个体掌握情况不足造成的不公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