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新区土改研究述评

2016-05-14杜桂剑

红广角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

杜桂剑

【摘 要】综合新区土改研究成果,会发现这样几个问题:新区土改资料的整理汇编工作落后,且资料编纂重复;在著作方面,由于书写时段较早等缘故,土改通史性著作基本上是对政策的描述较多,政策执行、执行效果方面并没有过多涉及,对新区土改更是没有深入展开。区域性党史著作,由于着眼于宏观描述和整体考察,对新区土改情况的梳理着墨较少,叙论不多,有的书写比较凌乱,有档案堆砌之感;在论文方面,对新区土改中央或中央局层面的政策考察较多,很少涉及到政策的效果,更是没有做微观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新区土改研究虽然使用了政治学、经济学的一些理论,但新方法的运用有削足适履的情况;另外,1948年5月新区停止了土改,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学界对此的研究欠缺。

【关键词】新区土改研究 ;新区土改;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D231;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6)08-0051-05

一、引言

根据毛泽东的看法:在解放战争时期,把各个解放区分为三类:一类是老区,即在日本投降以前的根据地;二类是半老区,即在日本投降到战略进攻前取得的地区;三类是新区,即在1947年6月末战略进攻后取得的地区。①

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区土改,在时间段上是从1947年战略进攻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止;在区域上来说是战略进攻后所取得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广义上的土改实践历经急性土改、纠正急性土改、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反霸减租,这样几个阶段。

不同于老区和半老区。新区的土改具有很大的特殊性。第一、新区的环境比较而言更加恶劣。军事斗争上常常形成拉锯战,中共的军事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政权较老区和半老区更加不稳定;人民群众对中共的认同没有老区和半老区深厚。第二、从土改的实践来看,新区土改大致经历了急性土改、纠正急性土改、减租减息、反霸减租,变更地权土改这样几个阶段,这是老区、半老区的土改没有经历过的。

二、新区土改主要研究成果概述

解放战争时期新区土改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涉及到新区土改的文献资料汇编、涉及到新区土改的著作类和论文类。

(一)公开出版了与新区土改相关的文献资料集。这些文献资料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文献主题是土改,但不完全是新区土改,有老区、半老区土改。代表性的文献汇编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资料选辑》,②《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③《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④《中共河南党史资料丛书——河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①等 。

第二类,区域基本是新区,但区域性文献中土改主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代表性的文献资料有:《中共河南党史资料丛书——中原解放区》②,《豫皖苏边区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商丘党史资料选》第一卷,文献(下)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商丘党史资料选》第二卷,(专题)⑤《中共周口历史资料选》(第一卷)⑥,《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编》(第四卷)⑦等。

另外还有中央、中央局、各区领导人的选集、文集、年谱中散见新区土改的文献资料。

(二)涉及到新区土改的著作,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中共土改宏观考察的通史性著作。目前还没有看到一部完全以新区土改为主题的著作,通史性的土改著中对新区土改有所涉及。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土地改革史》⑧,《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⑨,《土地改革运动史》⑩,《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等。这类土改通史性著作,基本是宏观上梳理中共在土改上的重大政策、其中也涉及到了新区土改,但基本是一笔带过。

第二类,区域性党史专著,这些地区当时属于新区,书中对新区土改有所涉及。代表性的如:1、《豫皖苏边区革命史》。这本专著主要述及1939年到1949年豫皖苏边区的创建发展的曲折斗争历程,其中部分节目涉及到解放战争时期新区的土地改革。在豫皖苏解放区成了后,本书以一目:继续贯彻《五四指示》,述及1947年1月豫皖苏一地委的土改政策,然后是豫皖苏党委对不同情况的分类指导。2、《中原解放区史》。对于新区土地改革,书中述及很少,只有300多字左右,极其简要地提到提到了各区的土改政策。3、《中共商丘党史》(第一卷)。现在的商丘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属于豫皖苏新区,书中有一节“开展土地改革与整党运动”,简要介绍了新区土改的政策变化,并且提到了土改的效果,也对该地区土改做了一点评估。

(三)以新区土改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虽然是新区,但由于条件具备,进行了变更地权的土改。这种情形又大致分为两种。

一是条件具备的新区和新区中的城市郊区,进行变革地权的土改。这种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解放的新区。研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有:1、张占斌:《东北新区土改初探》。文章主要探讨了东北新区土改较为成功的原因,认为主要是:中央和东北局对新区土改有具体明确的指示;其次是组织了大批有经验的干部下乡,各地并根据干部的多少开展运动;再次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分地措施。并且分析了东北在几个月中新区土改的偏差。①

二是在山西实行“兵农合一”制新区,变更地权的土改。这种新区主要在晋中和晋南。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1、田酉如:《新区土改的特例:在阎锡山“兵农合一”地区进行的土改》。文章介绍了“兵农合一”制度的形成、晋中新区土改政策和中央的互动和认识过程。主要是考察政策演变。②2、郝正春:《新区土改时期农民协会的组建及其特征——以晋中新区为中心的考察》。文章从农民协会的组织缘起谈起,总结了农民协会的组建经验、分析了农民协会的组织特征。认为:“虽然土改时期组建的农民协会最终退出了乡村政治舞台,但其组建的经验历程,其固有的组织特征乃至其存在的现实缺陷均为当前农村基层群众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和深刻的启示。”③3、郝正春、张玮:《新区土改时期的地方干部群体——以晋中新区为例》。文章认为:中共土改的实践中干部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把有限的干部配备到土改中去,另一方面却要克服这些干部信心不足、思想不纯等问题。④

第二种,先是经过急性土改,但由于条件不具备,又采取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基本是在战略决战后才开始逐渐进行变更地权的土改。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中原解放区。代表性的研究有:1、冷溶:《邓小平与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的转变—读<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文章以“六六指示”为时间点,把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在“六六指示”前新区农村政策的转变,著者认为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二部分:介绍“六六指示”的内容并作了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点体会:其一、党中央的一些大政方针政策是集体智慧的产物。其二、主观要和客观的实际相适应。⑤2、罗平汉:《邓小平与新解放区急性土改的停止》。文章主要考察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原局对土改政策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央和中原局之间互动,最后中央认可了新区停止土改,实行减租减息的土改政策。论文基本厘清了中原局新区土改政策变动的宏观线索,突出了邓小平的作用。⑥3、刘学礼:《大别山解放区土改政策演变探析》。文章较为详细地考察了大别山解放区土改政策的演变过程,认为:“土改政策演变过程是一个政策日趋符合实际的过程,体现着土改与军事、干部、群众等工作的互动,充满着中央和地方的思考交流,展示着毛泽东的从谏如流、邓小平的求实思考。”⑦4、程凤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新区政策初探——兼述豫皖苏区党委土地政策的转变》。论文主要着眼于中央在新区的一系列政策的形成,其中土地政策是其考察的一个方面。文章认为在新区土地改革问题上,中央政策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反攻到同年12月,这个时期新区土地改革政策是实行平分土地。第二阶段是从十二月会议到1948年4月份,实行分地区、分阶段地土改。第三阶段是从1948年5月到1950年6月,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在每一个阶段的写法基本是中央决策,中原局应对,豫皖苏政策。①

涉及到新区土改的论文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研究。不是直接研究土改,而是研究土改中具体问题,比如政权、整党、诉苦等。代表性的有:1、李德满:《文化权力、乡村政权与资源动员——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再认识》。文章认为: 土改运动通过思想的改造与基层组织的重构,在同一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乡村政权,这个政权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为中共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2、李里峰:《阶级划分的政治功能——一项关于“土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作者认为:土改中阶级划分的政治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用。一是将社会关系纳入国家权力的意识形态框架;二是确立了乡村的新的政治等级秩序;三是促使农民自觉融入到党和国家的治理轨道上。③3、吴毅、陈项:《“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认识》。文章认为:乡村整体性的贫困以及阶级化的认知模式是广大农民诉苦的基础,但诉苦本身突破了阶级化的认知模式,并且诉苦也呈现出和预期相反的效用递减趋势。④4、黄道炫:《洗脸——1946年至1948年农村土改中的干部整改》。文章认为:土改极大地改变着中国乡村中的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对基层干部的整改是民主建政理想、群众要求、反腐以及阶级站队的要求。⑤

三、解放战争时期新区土改研究评估

对于中共土地改革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解放战争时期新区土改的研究,学界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上面所举只是新区土改研究成果一部分,难免有挂一漏万的地方。从已有的研究而言,无论是从资料汇集还是著作、论文来看,解放战争时期新区土改研究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新区土改资料的整理汇编工作落后,资料编纂重复。土改资料的汇编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整理的,其后的土改资料的整理和汇编工作严重不足。中央层面的资料整理,或基于种种考虑,有不便之处,但是地方性的土改资料汇编整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另外一点是资料汇编有大量重复现象,尤其是地市、县级的土改史料对中央层级资料的重复较多,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地方特色。

第二、涉及到土改的专著,其研究的时间起点虽有所不同,但基本厘清了中共土改政策的嬗变,尤其是上层的土改政策变迁,理清了土改的基本线索,勾勒出土改的大致轮廓,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看到了新区土改和老区土改的不同,看到了土改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并对新区土改的不同情况作了区分。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思考。但由于书写时段较早等缘故,这些著作基本上是对政策的描述较多,政策执行,执行效果方面并没有过多涉及。或多限于政策考察或突出领导人的作用,少有微观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上层的政策描述和解释较多,对新区土改更是没有深入展开。

区域性党史著作,为新区土改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由于着眼于宏观描述和整体考察,对新区土改情况的梳理往往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由于土地问题不是其主要研究对象,着墨较少,叙论不多。第二、基本以时间为线,有的著作书写比较凌乱,有档案堆砌之感。第三、新区1948年5月停止土改,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大多没有述及。

第三、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新区土改的论文,有研究新区土改“左”倾问题、有研究新区土改政策转变问题,这些研究大致厘清了新区土改政策的大线条。但这类研究基本是对新区土改中央或中央局层面的政策考察,很少涉及到政策的效果,更是没有做微观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突破革命述事范畴,出现了借助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的现象。这种多元的研究,拓展了研究方法,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突破传统研究方法上,新方法的运用有削足适履的情况。社会科学的研究或主要不是为了印证一个已经研究出之理论的正确性,因为既然已经研究出来了,其正确性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更多地是根据已经掌握的详实的材料,发现已有研究出的理论的不足,其理论的条件是什么,其理论的范围和解释的边界是什么,从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来修正已有的理论以及看到这个理论之外的特殊性,而不是简单地用例子来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性。

第四、1948年5月,中央正式通知在新区停止土改,实行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新区变更地权的土改在政策上正式停止。但是,各新区情况并不一样,有的执行了减租减息,有的还在进行变更地权的土改,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作者系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我国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研究述评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转让定价研究述评
房产税对房价影响理论研究述评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研究述评
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