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刍议
2016-05-14樊素辉
樊素辉
摘 要: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数学概念引起重视,运用多种方法优化概念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数学概念;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30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不仅数量多,内容更包罗万象。这些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既概括又抽象,不是与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就是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基础,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况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依赖教材、教参,没有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有的教师甚至还存在拿捏不准的情况。加之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就更难了。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小学生的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弱,学习起来常常力不从心。鉴于此,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引入概念,让生活成为学生思维的源泉。
比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这样引入:“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现在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呢?”待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可以选取自行车的三角架、测量用的三脚架、小别墅的屋顶等典型代表提问:“为什么它们不做成圆形或四边形却要做成三角形呢?”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终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教学“平行线”时,教师同样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千架的两根吊绳、操场跑道上的两条线、黑板的上下两条边等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分析得出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线都可以无限延长且永不相交这一特点后,揭示“平行线”的概念。这样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便于学生通过熟悉的事物获得感性认知,为抽象概念的引入做好了铺垫。
二、直观教具演示概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具,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必然兴趣高涨,效果也远比生硬讲解好得多。
比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木块,第一堆2块,第二堆4块,第三堆3块,然后让学生观察每一堆木块的个数是否相同,不同的话,哪一堆多?哪一堆少?待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再将小木块打乱重新摆放,分别分成3堆,每一堆都有3个木块,并引导学生观察木块数量是否相等,得出“3”就是这堆木块的平均数。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向学生深入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直观的演示过程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
三、复习旧知整合概念
数学知识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中延伸出来的,数学概念也不例外。对于某一个数学概念而言,其常常处于一定的概念系统中,与其他概念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旧有知识中与新概念的联系点展开讲解,让学生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
比如,在教学“质数、合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从已学过的约数概念入手,为学生展示1、5、8、13、15这一组数字,要求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约数。待学生找出各个数字的约数后,教师再指导它们进行分类,并引申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5和13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样的数就是质数;8和15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的数字,这样的数就是合数;1的约数只有1本身,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如此,学生便能轻松理解并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另外,教师还可以从求几个数各自的倍数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可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将旧知识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引子,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为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四、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数学概念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生硬的记忆,更是为了实际应用。所以,学习了数学概念后,教师还要创造各种条件增强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能力。
比如,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操作题,让学生试着画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顶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以及腰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深化了概念,拓宽了思维。
除了课堂上的应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灵活的课后作业。比如,学习了“约数”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个“约数抢答”小游戏,给学生一组数字,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同找出这组数字各自有几个约数,分别是什么。如果其中有人说错,就要接受惩罚,在脸上贴上一张小纸条,看看谁算得又快有准。结果表明,这样的小游戏十分受学生的欢迎,既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数学概念,又有效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做好引入——演示——整合——巩固等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