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6-05-14苑会强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教学效率师生关系

苑会强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落实,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课堂变得激情四射、活力无限。但广大教师仍需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工作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学效率;师生关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10

创新教学模式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和改革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师信道的氛围

亲其师而信其道。非智力因素和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互尊互信的师生关系。一要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比较在意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多种渠道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他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二要客观对待学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着力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学生不可能不犯错,当他们发生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们,要允许他们“说话和申辩”,使他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纠偏改正。教师要承认并面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绝不能按照学生的成绩去判定他们的优劣,简单粗暴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三要坚持激励性评价机制。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激励为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教师更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发动其他学生去亲近他们、帮带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大集体的温暖。教师要努力挖掘并放大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在全班进行表扬,以增强其信心和成就感。后进生更容易犯错误,因此,教师要从心理上正确疏导他们,切忌一棒子打死,否则会使他们自暴自弃。

二、指导学生搞好预习,前移课堂教学关口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优秀的语文教师肯定会延伸课堂,讲求更多的“课外功夫”,其中,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预习提纲,这是做好预习工作的前提。当然这一步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走好预习的第一步。之后,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由教师指导到启发再到完全放手,对预习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习惯,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保障。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高效的预习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对文章进行读、思、划等,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品读片段、语句,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还可以借助辅导用书自主解决一些基础问题。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学习的重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时候教师就要把预习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通过归纳,找到文章的重难点,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认真听取教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使听课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质就是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实施开放性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可塑性较强,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是打造建设型人才的。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本着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与时俱进,尽职尽责,更新教学观念,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创设民主、互助、激励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探究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太大,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不知如何下手,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解决,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这样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探究的价值。因此,问题的选择应接近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需要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二是教师要掌握学生合作学习的发展动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有效的合作,既能让学生感觉到合作探究的成就感,又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也需要获得成就感,他们积极表现自己,就是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得到认可。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作出合理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富有创意的作品,以及学生的独特见解,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教师的肯定评价,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如“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的想法真独到”“你的见解真是别出心裁”……这一声声的赞扬能带给学生极大的鼓舞和满足,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开展学习。

总而言之,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渴望更多的自由,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去创造,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王中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20).

[2] 张大琴.中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

[3] 贺艳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3).

[4] 邱舒苗.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2).

[责任编辑 赵景霞]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教学效率师生关系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