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研究进展分析
2016-05-14王海荣李娟娟
王海荣 李娟娟
〔摘要〕以IFLA会议及相关论文,我国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资助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与网络调查方法,进行文献统计与分析以了解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合作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发现,我国与国外在3馆合作研究方面存在起步晚、实践项目少、研究成果单一的差距,据此我国应从建立3馆统一的门户网站、实现技术上的统一以及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等方面加强合作力度。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合作;国际图联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27
〔中图分类号〕G25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137-06
〔Abstract〕In order to know the progress of cooperation among library,archive and museum(LAM)at home and abroad,literatur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ward IFLA annual conferences and related papers,Chinas national,provincial and ministry subjects and funding paper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network survey method.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China started late,lacked practical projects,and research results are single in respect of LAM cooperation.Therefore China should establish common internet portal for LAM,achieve technology unification and establish special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LAM cooperation.
〔Key words〕library;archive;museum;LAM cooperation;IFLA
1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合作的背景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是历史遗产与文化的保存和保护的关键性机构,三者总称为LAM。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以及用户期望的改变,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正在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竞相将拥有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利用互联网提供服务。信息通信技术(ICT)给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持,LAM合作正是在数字化大潮中开展的。国际上,在日内瓦(2003年)和突尼斯(2005年)举办的两次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都针对信息技术(ICT)促发展的广泛议题开展了讨论。最终,各国政府就一系列促进建设包容性信息社会的承诺和行动达成一致,签署了《日内瓦行动计划》,确定了十项目标,2015年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连接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邮局和档案馆[1]。
当馆藏资源数字化成为可能和必要,需要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时,就产生了跨越本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开展广泛合作的需求。而且,用户的要求和期望也在日益提高,用户希望在线获取所需的文化资源,而不必关心资源所属的部门和位置。因此,整合各类型文化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是当前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共同关注的课题。
2IFLA会议及文献分析
国际图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缩写为IFLA)是代表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业及其用户利益的重要国际机构,它是图书馆和信息行业的全球代言人。国际图联一年一度的世界性大会“国际图联大会”(IFLA General Conference)也被称为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由大会组织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按照各专业部、专业组和圆桌会议分类安排的研讨会往往直接指向当时业界最关注的问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实,正在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难题,以及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走向。笔者通过访问IFLA官方网站,发现从2002年开始,IFLA就持续地关注LAM合作,共有11次IFLA大会就LAM合作中的一些问题及经验进行了讨论和分享,如表1所示。
21LAM统一门户网站的建立
LAM统一门户的建立可以使用户一站式访问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资源,而且旨在成为与公众进行对话的一个平台。如德国创建了LAM的统一门户网站——BAM;欧洲数字图书馆将欧洲文化和科学遗产数字化,使用户可以一站式访问欧洲各文化机构的数字资;芬兰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旨在提供一个全国统一的接入点,使公众可以访问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文化遗产资源,诸如馆藏、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并致力于文化遗产资源的长期保存[2]。
22LAM合作的益处及面临的挑战
LAM合作可以提高用户对3馆资源的可获取性,进而支持民众的终生学习;LAM合作可以保存和保护文化遗产;LAM合作还可以节约成本,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丹麦NOKS(Nordjyllands Kulturhistoriske Sgebase)库不仅是网络用户查阅文化历史的有用的搜索工具,而且也是建立文化机构注册标准的一种尝试[3]。LAM在合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诸如元数据描述的统一、合作中的管理组织问题等。如非洲的乌干达在协调3馆合作保护文献遗产方面缺乏战略统筹,而且还面临着一些专业挑战,诸如空间、资金、专业知识、政府干预、宣传、信息的可获取性等方面的问题[4]。
23LAM就某一主题而展开的合作
很多LAM合作是因某个项目或某个主题而开展的,如英国北约克郡为将一位摄影师提供的档案数字化而开展LAM合作,3馆合作将摄影师提供的鲜为人知的档案数字化,网站上提供了相应的图像,并沿着几个故事情节展现了该区域的生活[5];我国为数字化地方历史文献而开展LAM合作,并产生建立合作网络的理念[6];香港为保护教育文化遗产进行的学术图书馆和博物馆服务的融合[7];捷克为实现文化遗产之间的互操作而进行的INTERMI项目,该项目旨在创造科技基础设施,以支持文化遗产内容的处理、共享、利用或再利用[8]。
24LAM合作领域标准化研究
LAM合作的数字化项目使得用户能够直接获取数字资源,但是获取这些数字资源的前提是对在线数字资源进行描述。描述的互操作性、检索点的一致性是LAM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IFLA大会多篇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如2008年第5至第8篇文章介绍了世界范围内LAM为共享标准而进行的合作。第5篇文章讨论了面向对象定义的FRBR,FRBRoo 提供了图书馆和博物馆文献这两种来自记忆机构信息的共同见解[9];第6篇文章介绍了图书馆和档案馆为制定一系列统一的标准建立对话,并提出了互为补充的标准化实现途径[10];第7篇文章探讨了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建立了元数据编制的合作模式[11];第8篇文章介绍了拉脱维亚档案馆、图书馆与博物馆建立了合作标准[12]。
25LAM合作案例及其经验教训
IFLA大会介绍了很多LAM合作的案例,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为即将开展的LAM合作的国家提供一定的参考。挪威耶德鲁姆文化中心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功能于一身,通过对其建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提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转为由一个机构监管后,这3个文化部门如何协调、整合他们的活动[13];土耳其的资料中心在提供家谱服务方面采取档案馆及图书馆的活动为基础,为图书馆、档案馆的合作开拓了新的领域;瑞典耶夫勒MLA开展的一系列合作项目,为MLA如何最大程度的满足了用户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3我国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其资助论文统计分析
31数据来源
笔者于2016年3月20~25日,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国家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及CNKI数据库为检索来源,分别检索有关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由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资助的研究论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检索以学科分类为检索项,进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选择“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共检出1 332条记录,经人工筛选找到相关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检索与之类似,但目前数据只更新到2010年,未能检出相关课题。研究论文的检索,使用CNKI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与科研项目检索,排除同类性质的机构合作,从中筛选由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资助的论文,共检出论文55篇,课题9个。另外,有1个教育部课题的研究内容与资助论文的研究内容不符,未纳入分析范围。
32课题及论文统计与分析
我国有关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3馆合作与融合的研究开始于2003年,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发表了题为“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整合初探”的研究论文,开创了我国LAM整合研究的先河,该文得到了2001年度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原则与方法研究”资助。刘家真教授有远见地指出:“我国主要的文化资源收藏馆所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三者的资源只有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为用户提供服务,才能够求得共同发展”[14],这一观点与国际社会不谋而合,提出的时间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然而LAM整合研究似乎未能引起当时学界的注意,直到2010年才陆续有该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立项。而此时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已经日趋成熟,众多的LAM整合与合作项目取得突破进展。2010年,南京大学朱学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获得立项,对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数字化协作建设与数字化服务融合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发表相关论文11篇,研究主题涉及跨机构聚合机制、数字化服务融合策略、数字化协作可信监督模型构建、数字化融合服务中的信息安全管理、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中的版权保护、以及国内外LMA数字资源保存推介等[15-20]。同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知识供应链中的数字资源共享研究”,对出版社、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进行了探讨[21]。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图书馆、档案馆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重点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相关论文4篇,提出了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保障机制及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评价模型,并对欧美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作了介绍[22-24]。
自2012年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陆续立项,我国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最为突出的是2013年武汉大学肖希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资源整合研究”获得立项,该项目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系列研究论文33篇,内容涉及理论研究、国外经验及借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及障碍调查、整合中的信息交流机制、整合中行为主体的角色及职能研究、整合中的知识产权风险、整合涉及的技术及其实现等[25-33]。这些高水平论文多发表于2014年和2015年,代表着我国LAM合作研究,尤其是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另外,2013年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深度聚合研究”共有相关论文4篇,对大型文献数字化项目的信息资源整合进行了探讨,对其元数据标准做了调查与构建[34-35]。2012年立项的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2013年立项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高校)课题“艺术院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为学校教育的对接合作研究”、2014年立项的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模式研究——以天津为例”以地方及特色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展开了LAM合作模式研究,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如“陕西省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特色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与思考”、“艺术院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为学校教育的对接合作研究”等[36-37]。
截至目前,共有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对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资源及服务整合开展研究,并从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究成果,尤其是数字资源整合取得了突破进展,这与国际上是接轨的。
4我国与国外存在的差距及发展方向
通过对IFLA会议主题及我国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于3馆合作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03年,2010年以后才有相关的研究课题。而国际上关于3馆合作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次,我国已经开展的3馆资源及服务整合实践项目并不多,其范围与影响力还不够,与国际上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图书馆越来越多与博物馆、档案馆合作、融合,共同开展数字化项目和服务项目,或者建立统一的数字化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再次,我国对于3馆合作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学术论文为主,主要探讨3馆信息资源的整合、3馆合作意义及模式,会议论文较为少见,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也不多见。
基于此,我国在3馆合作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41建立3馆统一的门户网站
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拥有大量的数字资源,但这些资源分散在互联网上,就像大海里的岛屿。为了找到所需资料,用户必须知道这些岛屿身处何处,拥有何种类型的资源,而且还需在这些岛屿之间来回转换。另外,用户还必须了解各种界面,知道正确的术语、每个数据库中每种信息资源的基本索引结构。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一个统一的门户网站,即单一访问点会更有效和方便,这样他们就可以停止搜索所有可用的在线数据库。我国可借鉴德国的BAM门户、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等门户网站,建立3馆统一的门户网站。
42实现技术上的统一
3馆合作中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实现不同元数据之间的转换。我国不同的机构、不同的馆藏甚至单一的元数据记录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标准,因此,记录不同标准如何相互映射是使3馆元数据记录具有可检索性和共享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元数据不同,保存的元数据通过标准化来促进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通过标准化元数据的使用,机构可以简化其操作,确保使用的是最佳实践,并与其他机构分享他们的内容,作为3馆合作的使命之一。
43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分别隶属不同的机构,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3馆合作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协调运作,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国的国情,可以考虑由文化部牵头,建立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局和国家文物局等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构。该组织机构负责合作技术及工作内容的规划,诸如负责政策和文献的创建,以及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等的监管。3馆合作的开展实施往往通过建设某个项目而实现,因此,该组织机构需对项目的整个运行进行监管及管理。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World Telecommunication/ICT Development Report 2010[R/OL].http:∥www.itu.int/dmspub/itu-d/opb/ind/D-IND-WTDR-2010-SUM-PDF-E.pdf,2016-03-20.
[2]Minna Karvonen.National Digital Library-Ensuring of availabil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libraries,archives and museum now and in the future[EB/OL].http:∥www.ifla.org/past-wlic/2009/190-karvonen-en.pdf,2016-03-20.
[3]Ruth Hedegaard.Benefits of archives,libraries and museums working together[EB/OL].http:∥archive.ifla.org/IV/ifla69/papers/051e-Hedegaard.pdf,2016-03-20.
[4]Elisam Magara.The Place of“Library,Archives and Museum”in the Preservation of Documentary Heritage:A Professional Challenge for Uganda[EB/OL].http:∥archive.ifla.org/IV/ifla72/papers/096-Magara-en.pdf,2016-03-20.
[5]Elizabeth Anne Melrose.If we can do it,so can you[EB/OL].http:∥archive.ifla.org/IV/ifla69/papers/067e-Melrose.pdf,2016-03-20.
[6]Wu Shushi.Cooperation on local history and the concept of network building between libraries museums and archives in China[EB/OL].http:∥archive.ifla.org/IV/ifla72/papers/153-Wu-en.pdf,2016-03-20.
[7]Michael Robinson.Preserving the educational heritage of Hong Kong-the blending of library and museum services[EB/OL].http:∥www.ifla.org/past-wlic/2009/192-robinson-en.pdf,2016-03-20.
[8]Marie Balíková.Facilitating Access to Cultural Heritage Content in Czechia:National Authority Files and INTERMI Project[EB/OL].http:∥library.ifla.org/1135/1/148-balikova-en.pdf,2016-03-20.
[9]Pat Riva,Martin Doerr,Maja umer.FRBRoo:enabling a common view of information from memory institutions[EB/OL].http:∥archive.ifla.org/IV/ifla74/papers/156-RivaDoerrZumer-en.pdf,2016-03-25.
[10]Franoise Leresche.Libraries and archives:sharing standards to facilitate access to cultural heritage[EB/OL].http:∥archive.ifla.org/IV/ifla74/papers/156-Leresche-trans-en.pdf,2016-03-25.
[11]Murtha Baca,Elizabeth OKeefe.Sharing standards and expertise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moving toward a collaborative,“cross-community”model for metadata creation[EB/OL].http:∥archive.ifla.org/IV/ifla74/papers/156-BacaOKeefe-en.pdf,2016-03-25.
[12]Anita Goldberga.Synergy towards shared standards for ALM:Latvian scenario[EB/OL].http:∥archive.ifla.org/IV/ifla74/papers/156-Goldberga-en.pdf,2016-03-25.
[13]Bozena Rasmussen,Tord Hivik.Library innovation is hard work.Lessons from a Norwegian case study[EB/OL].http:∥archive.ifla.org/IV/ifla69/papers/096e-Rasmussen.pdf,2016-03-25.
[14]刘家真.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整合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3):36-38.
[15]赵生辉,朱学芳.数字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机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2):34-38.
[16]赵生辉,朱学芳.图书、档案、博物数字化服务融合策略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4):68-74.
[17]郝世博,朱学芳.基于信任管理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化协作可信监督模型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4,(3):43-48.
[18]董凌轩,刘友华,朱庆华,等.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中的信息安全管理[J].图书馆论坛,2014,(3):107-112.
[19]常艳丽,张俊丽.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中的版权保护——澳大利亚基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实践及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4):34-38.
[20]李伟超.国内外LMA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7):1-5.
[21]刘灿姣,叶翠.试论出版社、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J].中国出版,2013,(9):46-49.
[22]邓君,贾晓青,马晓君,等.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保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