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探究
2016-05-14刘迪
刘迪
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保证人民吃到放心的食品,关键是建全和完善目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加强对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
食品安全管理风险预警管理的意义
(1)风险预警更加体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2)风险预警也有利于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提前预防可以预见的危害。(3)以实施风险预警为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各部门监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利用能力。(4)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与投入大量资源开展常规指标检测相比,风险预警是食品安全管理中经济有效的方法。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存在的问题
责任主体不明确。在权限分配上,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预警管理也较为复杂。管理职能较为分散,并且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等现象。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涉及诸多环节和领域,其权限分属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和相互协调方面较差。对于这些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目前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工作中很难做到尽职尽责,出现问题后更是互相推诿,逃避责任。
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够完善,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强。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的食品质量造成影响,然而当前的法律法规并不能进行全面的涵盖,在执法的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制定一部完整而统一的,针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的法律势在必行。
技术装备手段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很多方面仍然与之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监测机构、设备、人员方法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发达国家拥有大型的精密仪器和检测技术,而我国在污染物的检测方面则较为欠缺。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一部分地区的检测检验机构设备和仪器较为简陋,功能单一,对于突发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应对,对于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也存在不足。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标准非常重视,在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广阔领域,发达国家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了关注的重点,并把健康保护作为发展的目标。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有交叉重叠混乱的现象,进而导致缺乏权威,让企业无所适从。
管理制度缺位或不规范。首先,我国传统的管理方式通常以事后管理为主,缺乏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机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采用产品抽查和事故调查等方式来实现,然而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现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采用旧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其次,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资源严重不足,相应的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国互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还没有建成,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不能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相关的决策部门提供食品安全的信息,现有的信息不集中,共享机制欠缺。
国家财政投入不足。财力不足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就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急需的检测项目,在能力上较为欠缺。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尚有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日益加大,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执法机构只注重罚款,监督执法工作不够认真负责,无法有效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科技实力不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管理已经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相对而言,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则起步较晚,缺乏专业性人才,基础较为薄弱,危险性评估技术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积极追踪世界先进的科技发展动态,分析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在关键的技术领域进行基础性的研究。
预警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不高。当前,我国从事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人员,其专业背景较为单一,因此知识面较为狭窄。此外,我国对于从事预警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培训要求不高,对于任职资格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
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措施
明确责任主体,构建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采用多部门管理的方式,因此应建立以政府职能部门、决策中心负责人、辅助参谋部门组成的专职性机构,对多部门的管理体系进行协调,同时使每个机构的作用和职责都得以明确,使之协调一致的工作。
完善法律、标准。在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应该运用法律进行约束,完善立法约束形式,从而能够确定预警机制的标准,能够确保预警机制与法律之间相互配合。安全标准的在制定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的同时应具有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眼光、切实以人为本、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涉及食品一些列环节的安全标准制定,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标准的系统和完善,为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切实依据。
构建合理的预警系统。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而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则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应以创新、全面、及时和高效为原则,形成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
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在危机发生前通常会有一定的预兆,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也同样如此。捕捉这些征兆的信号,并了解、评价和预测引发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因素,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和掌握事件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于环境的细微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做出合理分析。当不利因素出现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危险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止事件的扩大,减轻不利因素对于社会造成的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机构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加强职业队伍建设。专业性的人才在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推进人才的建设,应加强国家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设立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相关的专业的教学点,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应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根据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来决定培训的内容,加强不同区域经验的交流,并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较为先进的技术。
提高国家重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根据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需要,应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国家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研究、确定新标准、包括改进检测方法、研究微生物抗性、病源的控制等预防技术标准。同时要对食品安全技术和管理人员强化训练,使食品检测技术达到国际标准化。
引进先进技术,加快设备更新。改善检测设备,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监督检测硬件方面的差距。加强现有监督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将一批高水平的监督检测技术机构联合起来,发挥龙头作用。
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管作用。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分析食品质量安全形势,引导社会消费,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让消费者更多的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活动,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中国对食品安全事件高度重视,并在不断完善和修订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网络化管理。不论是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还是产品运输及市场销售等环节都做到全面管理。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到食品贮藏保鲜再到市场流通及餐桌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格局,保障了食品的质量安全,维护了国家的和谐安定。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