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规划人工湖泊景观设计 助推向水旅游行业发展

2016-05-14张务昌

吉林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自然生态景观

摘要:20世纪末期,向水旅游成为旅游的最大热点之一,一批以水体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胜地迅速成为人们度假、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人工湖泊及周围环境的瑰奇美景;另一方面,人工湖泊各功能区风格各异的宏伟建筑形成了令人向往的独特景观。此外,人工湖泊内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奇特的物候季相和古老的神话传说等,赋予了极高的旅游价值。作为莱芜市第一大人工湖泊——雪野湖,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优势决定了雪野湖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雪野湖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雪野湖环湖风景公园的性质、规划原则及景观规划等。

关键词:雪野湖;景观;自然生态;人文生态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5.062

1概况

雪野湖位于莱芜市区北部20公里处,原名雪野水库,是山东省大型水库之一,始建于1958年,建成于1985年。湖东面是远近闻名的马鞍山,湖北面是具有神奇传说的吕祖洞,以及距湖不足10公里处是绵延起伏的齐长城,湖东10余公里是莱芜著名的革命纪念地“汪洋台”,湖以西2.5公里处是山顶较平、松柏簇拥的大山,在湖西南3公里处是悬羊吊鼓山风景名胜区,只有一条山道可通顶,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此山还有一东西走向的山涧,是一处群山环抱、常年流水不断的天然景观。

雪野湖水面宽阔,碧波荡漾,水质清纯,周围山峦起伏。湖内鱼类丰富,是理想的垂钓乐园。在干旱缺雨的鲁中山区地带,雪野湖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烟波浩淼的湖泊风光,无疑对生态旅游爱好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理想的消夏避暑、旅游休闲之地。

2公园性质

根据公园的规模、地理位置以及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性质定位为植物景观为特色,集旅游休闲、娱乐、健身、儿童游戏,兼顾城市景观、科普教育、绿化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3规划原则

3.1整体协调,特色突出

充分挖掘资源与环境特色,彰显雪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大个性主题,同时丰富和加深公园文化内涵,突出山、水、森林特色。

3.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

新建景点应注重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与现有自然及人文旅游景点相协调,同时发挥沿线各单位的资源优势,增强游览活动的可参与性,丰富游览内容,延长游客观赏时间,增加旅游收入的目的。

3.3尊重自然,透水透绿

环湖景观建设以自然风光为主线,以开敞式的草坪、灌木绿化以及开放式的游览方式为主,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保证通畅的湖泊风光观赏视线。

3.4重点突出,分步实施

兼顾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协调湿地保护、社区发展和生态旅游开发关系的对策和措施,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及协调性。

4景观规划

4.1景观结构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强化和完善“面—带”交织的生态空间格局,局部营造和谐的休闲景观空间,形成 “一环、两带、三区、八景”的生态景观构架。

4.1.1一环 以雪野湖水域为核心,环绕湖区周边建设以水源涵养林带、山地林带、路堤防护林带以及与引水渠网相结合的生态绿地,强化雪野湖生态安全格局,与西部济青高速两侧设置的宽200米的绿化隔离带,共同构筑雪野湖生态保护的外缘防线。

4.1.2两带 结合游览活动内容、项目布局和交通联系,形成以“生态和文化”为主题的两大核心景观轴带。

五峰山—文昌岛—马鞍山山体生态景观轴带,以湖心文昌岛为轴,贯穿雪野环湖风景公园中心区东西,联系五峰山、马鞍山两个景区,集中了主要的山体生态旅游项目和休闲游憩设施。

通天河—雪野湖—嬴汶河水体生态景观轴带,以湖心文昌岛为轴,北至通天河沿线,南至嬴汶河沿线,展现了与水体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地域乡村文化和现代生态休闲文化景观。

4.1.3三区

湿地生态景观区域。包括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两类,是雪野湖自然景观的核心和主体。

湖泊湿地:以雪野湖广袤水面为代表,是雪野湖环湖风景公园最典型的湿地景观。为创造特色的湿地生境条件,为游客展示有魅力的湿地景观,规划将文昌岛建造成生境岛,并在湖边选择合适地点建造与之相辅相成同等功能的生境岛。在湖泊别有洞天的浅水区域(嬴汶河湿地河口),重点营造浅水水生植物湿地系统,包括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

河流(塘坝)湿地:以通天河、嬴汶河“两河湿地”为代表。河流湿地规划将重点对其自然堤岸、河床等景观进行模拟恢复,以展示河流湿地系统的生态结构。

位于湿地系统节点的塘坝、溪流、引水沟渠和鱼塘等进行生态保护并进行景观节点设计,融入湿地景观系统。

乡村田园景观区域。村庄、农田、林带、塘坝、水渠等组成,是雪野湖生态保护的天然屏障。

城镇风貌景观区域。包括北岸新镇旅游接待区、雪野湖旅游服务基地、邢家峪滨湖新村等社区,属于要重点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和控制发展的区域。

4.1.4八景 规划从整个雪野湖生态旅游景观塑造的角度,提出雪野湖新八景的景观设想:

陶渊明像——一方面雪野湖较大的水面是雪野湖旅游中心区的最佳环境地,通过生态岛的建设与生态净化,形成雪野湖水长流的景观形象,寓意“雪野湖水资源永不枯竭”。另一方面,将陶渊明精神留驻雪野湖。

残垣古韵——在齐长城千年古城墙遗存的基础上,通过古城老街风貌的保护与恢复,延续千年古长城风韵,尽显古城古韵景观。该处景点为雪野旅游区内最重要的人文景观。

湖岛晓萃——湖岛即文昌岛所在地,处于雪野湖的核心位置,此处为观湖、观鸟、观苇、观日的最佳场所,可谓尽晓雪野湖的精华景观,故名湖岛晓萃。

柳桥渔唱——柳树摇曳中的湖中干道桥头,簇拥在成片的芦苇、蒲草丛中。桥头信步,尽享云淡水清的惬意,体验渔人出湖打鱼的乐趣,满载而归的喜悦。

长堤夕照——夕阳西下,水面波光粼粼,站在长堤上放眼望去,近处的湖水、远处的青山在日暮黄昏中披上了一层金色。

鸟趣采撷——在南部果园社区,是观鸟、逗鸟的理想场所,可以兼顾岛上与湖中的各种优美风光,人与鸟共存共乐。

清水夏芳——溪谷生态涵养区水域辽阔,芦苇丛生,湖水清澈可人,夏季在其中荡舟飘游,芦苇、野花竞相争芳。

常乐颐年——在蓝湾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中游憩娱乐、休闲垂钓,可放松身心,颐养天年,尽享湿地生态的各种乐趣。

4.2道路规划

结合地形及现状设施,调整原有的道路系统,使道路成环、分级。步行路以滨湖绿带内的园路为主,宽2~3米。车行路位于滨湖绿带外侧,为宽7~18米的滨湖路,可用于防洪及游览。

由变化的湖岸和两岸绿化形成的带形空间自然流畅,时宽时窄,有敞有闭,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变空间。整个道路系统无论是形态还是布局,处理尽可能简洁明确,识别性强。

4.3植物景观规划

雪野湖周边现有主要植物有油松、侧柏、臭椿、旱柳、槐、荆条、酸枣等,缺乏观赏性高的大乔木及花卉植物,造成景区植物景观较为单调缺乏吸引力。由于雪野湖是人工水库,水位季节涨落大,因此湖滨缺少天然水生植物。通过规划,分为以下几个景观区:

4.3.1湿地植物景观区 雪野湖环湖风景公园的湿地植物景观规划一是要结合本土湿地植物的多样性,突出鲁中地区重要湿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与展示;二是要考虑观光需求,凸显湿地植物的可观赏性和局部地区的景观效果。按照生态健康湿地标准,水生植物覆盖率不低于40%。

湿地植物群落景观区: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组成复合湿地植物景观,芦苇和香蒲是蓝湾湿地旅游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植物群落,但多位于非重点游览区域。在提高水位增加库容后,将南岸现鱼塘一带改为水位较稳定的“田园水乡”后,规划在蓝湾南北两岸种植几片集中的芦苇、香蒲,进一步强化滨水与农村风光主题的结合,形成蓝湾湿地旅游区植物的基调特征。可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进一步强化滨水与农村风光主题的结合,营造“田园水乡”意境。

4.3.2陆地植物景观区 北岸大部分地区、东岸公路之上,地表乱石嶙峋,土层瘠薄,近期先种植松柏树等适应性、耐瘠薄性较强的植物品种,远期再种植更多的乔木。西岸土层较厚,目前植被较好,但植物种类较少。可在水滨种植树冠大且树荫浓的孤植观赏树(如悬铃木、银杏、钻天杨等),在山坡上大面积种植观花植物(山桃、梨等)、秋色植物(银杏、黄栌等)。

4.3.3四季季节植物景观区 在雪野湖沿岸规划春季、冬季的植物观赏区域,增加季节性游览兴趣点。春季赏花区,主要集中在雪野湖东岸,有花溪叠瀑、杏荫鹤舞、曲港汇芳、梅香樱艳等;夏季观景区,主要集中在雪野湖南岸,有竹深荷静、芦花飞雪、茶饮清风、碧潭映绿等;秋季观景区,主要集中在西岸,有岗山枫径、风林晚渡、凝霞秋色、 菊姿生韵等;冬季观景区,主要集中在北岸,有踏雪寻梅,松涛阵阵、云影清松、傲雪园等景点。

4.4植物物种选择

4.4.1水生植物

基调植物——芦苇、香蒲、荷花。

挺水型植物——莎草、藨草、水葱、茭白、灯心草、水芹等。

浮叶型植物——睡莲、萍蓬草、芡实、眼子菜等。

漂浮型植物——浮萍、紫萍、菱等。

4.4.2陆地植物

基调树种——刺槐、银杏、旱柳、杨树、山桃、梨。

骨干树种——落叶乔木:柽柳、黄栌、栾树、榆树。

常绿乔木——油松、侧柏、白皮松。

落叶灌木——黄刺玫、珍珠梅、榆叶梅、连翘、迎春、丁香、木槿。

一般树种——桑树、皂荚、楸树、泡桐。

地被植物——白三叶、二月兰、胡枝子。

4.5环境设施

环境设施是强调雪野湖环湖风景公园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环境设施小品在统一的格调下,突出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主要包括休息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通信设施、贩卖设施、娱乐设施、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配景设施(雕塑)等。

5结语

莱芜市历史悠久,山川灵秀,雪野湖环湖风景公园的开发建设通过高起点、高档次的规划设计和高水平建设,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态水平,将雪野地区建设成为一座公园化城区,成为莱芜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作者简介:张务昌,硕士,莱芜市园林管理局,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自然生态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安·贝蒂的《一辆老式雷鸟》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再看三峡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