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

2016-05-14卢昌贵

甘肃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解决策略学困生

卢昌贵

【关键词】 学困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036—01

在小学阶段,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剖析学生“学困”的心理状态,是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和依据。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感情。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方法又不对头,尽管曾做了努力,但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或由于自身表现不佳,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取笑而自暴自弃,因此产生自卑心理。有了自卑心理,会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与评价,表现为过分夸大比别人差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终日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这是导致学困生进步的最大障碍。

2. 逆反心理。在学困生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和学习的心理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逆反心理。学困生往往处于冷漠、歧视、嫌弃的环境中,长期得不到周围人们的信任与尊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破罐子破摔”的思想状态,整天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用怀疑和敌视的心态对待周围事物,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表现为把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当作“耳旁风”,对老师的表扬不作反应,对家长的劝导感到厌烦,他们不顾场合地点顶撞老师、家长甚至还有大动干戈的。

3. 自我表现心理。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学困生也不例外。由于学困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长期得不到外界的肯定,常常自己找机会“逞强”以满足自我表现心理。他们把违纪行为视为“才能”而时时“自我表现”一下。在课堂上纪律涣散,有时故意把课文读错,出怪声等,搅得老师无法正常上课。课下以强凌弱,找茬打架,不讲公德,损坏公物,对老师的批评情绪激动,头脑发胀,极其反感。

4. 矛盾心理。学困生的心理常常是矛盾的。他们有时想接近老师,但又怕讨个没趣;想接近同学,又怕被人歧视;想做点好事,又怕遭人讥讽。持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徘徊。

二、矫正策略

1. 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学困生身上也会有“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优点,哪怕这些优点还不稳定、不突出,仅仅是一点“苗头”,也要倍加爱护和扶持,利用“闪光点”,因势利导在表扬中指出不足之处,发挥其特长,努力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创造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上进”的自信心,从而使学困生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2. 爱心倾注,消除逆反心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做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爱能给人以温暖、信心和力量,每位学生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使学生自尊的情感得到满足,由此激发出学习热情。正因为灵魂只有用爱的真情来塑造,所以对学困生,教师更要倾注全部的爱心,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他们,以民主、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满腔热情地为其服务,融洽师生关系。这样,即使是批评的语言,也会令学生感到温暖,乐于接受。

3. 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好胜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表现自己和渴望成功的欲望,具有希望被人尊重和认可的心理需求。喜欢“自我表现”的学生,一般都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往往不惜力气,愿意为他人服务。为此,教师应抓住这类学生的特点,正确引导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我班有一名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常常管不住自己,但他特别爱劳动,我就让他担任“卫生委员”兼小队长,并告诉他:“你现在是小队长了,凡事要为同学做个榜样,首先必须管住自己。”为此,他每天很早到校,扫地、拖地,认真检查班级卫生,慢慢地,学习、纪律也进步了。随后,我在班会上充分肯定他的工作,提高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变消极的“逞强”为积极的行为展示。

4. 观察、矫正、消除矛盾心理。对矛盾心理较严重的学生,教师应多观察、多调查、多引导、多矫正。同时,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风、良好的人际关系去影响和教育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矛盾心理,获得信任、尊敬、喜悦等心理满足,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解决策略学困生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