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研究

2016-05-14李双玥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训室建设应用型大学一体化

李双玥

摘要:实训室建设是应用型大学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一体化”实训室的概念,以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一体化”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原则、建设模式及建设策略,旨在为实训室建设及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8-0046-06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学习,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实践能力被置于突出位置,而技能的习得更是与具体情境紧密相关,所以,职业教育教学应以情境教学为主。因此,开发出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相适应的学习情境,是职业院校必须关注的问题,“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问题分析

(一)空间分离——教学空间与实训空间分离

应用型大学理论教学空间主要承担着学生理论知识教学的任务,而实训空间则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场所,且大多与教室分离,将教学、实验、实训空间分散在不同的教学楼中,是一种分散式建设格局。例如,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现代酒店管理、旅游学概论、酒店英语等,主要在主教学楼中完成,而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则安排在实训楼中,这就在空间上割裂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观,特别是割裂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整体性,最终导致知识单元化和“碎块化”。

此外,实训室开发仍然是以学科为基础,注重各单个实训室开发,这样虽有利于专业内技能训练及深度研究,但同时也在物理空间上割裂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整体性,既阻碍教师一体化教学的进行,也不利于应用型大学“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推广以及“产学研”共同发展教育宗旨的实施。

(二)功能分离——基础功能与拓展功能分离

应用型大学实训室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基础功能和拓展功能。基础功能是实训室建设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实训教学功能、技能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等;拓展功能主要包括生产服务功能、创新创业功能、科学研发功能等。

在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过程中不难发现,实训室功能较为单一,大多还是基础功能定向,以学科为基础,灵活性差,仅能满足实训教学及技能培训需要。受各专业课程教学影响,实训课程多分散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过于注重教学功能及单项技能训练,工作过程被划分为几个片段,实训层次低、综合性差,缺乏整体建设观。

此外,由于实训室开放性不够,实训室大多仅作为教师实训教学之用,属于一种封闭式管理,除教师正常教学时间外,其余时间基本不开放,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少,几乎没有灵活、机动的时间开展小组学习及团队合作,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产品研发及科学研究服务则少之又少,实训功能与生产服务功能、创新创业功能分离。加之实训项目也多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科研与创新意识,限制了实训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度。

(三)资源分离——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分离

随着应用型大学的快速发展,实训室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实训资源也日趋多样化,其中不仅包括硬件资源的建设,诸如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专业仪器等一系列基本设施建设,还包括软件资源的管理,诸如实训室管理、实训评价、实训师资等一系列教育软实力的开发。纵观各专业实训室建设过程不难发现,实训室建设大多缺乏长远规划,过于重视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开发,使得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相分离,且一味追求实训室多而全,管理分散,每个专业都针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独立实训室,缺乏着眼于整个大专业群、岗位群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目前,按专业设置,每个院系大多有3至4个实训室,这种实训室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单项技能,但由于实训室管理分散,人员、设备等分属不同院系,各院系管理相对独立和封闭,几乎没有专门人员对实训室进行统一调配,造成交叉学科之间实训室的重复建设,设备重复购置,专业群及岗位群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室共建,仪器设备及场地利用率低,降低了实训室整体效益,导致实训室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实训室多是学科体系教学的载体,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制定也多是以学科门类、专业门类及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对职业环境及职业氛围的营造重视不够,实训室环境与实际职业情境、生活情境相脱节;实训室数量过多,分类过细,实训室人员过于专业化;学校对实训室拥有绝对主导权,难以引进市场机制、企业运行模式等先进管理体制。这些问题都会给应用型大学的实训教学及实训室宏观管理带来诸多不便,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一体化”实训室的内涵及建设原则

(一)“一体化”实训室的内涵

应用型大学在实训室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很难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要想创新职业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应体现行动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建构性教学原则与指导性教学原则之间寻求平衡,使内容中心的学习环境与情境中心的学习环境一体化,使学习情境不仅仅是实际职业情境的再现,更是对其进行加工而构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

笔者所提出的“一体化”实训室,是以空间一体、功能一体、资源一体为核心的一体化实训环境,是实训室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其目的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空间与实训空间相整合、基础功能与拓展功能相融合、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相配合,使实训室成为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实习技能训练等多方面功能的综合性实训场所。实训室面积、设备数量等刚性指标将逐渐被实训室的多功能性、整体性等柔性指标所替代,实训室发展方向也将逐渐由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

(二)“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原则

1.理实一体

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旨在突破以往理论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建立职业认同感,使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贯彻理实一体原则,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过程与环境的整体化感悟、实践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在理实一体原则下,教学实施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方法,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教学做一体

即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教学做兼顾。实训室建设作为应用型大学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布局上,既要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又需兼顾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打破以往“教学做”分离的局面,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对功能分区的改造和升级,营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促进职业素质的提升。在“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教师教学各个层次的需要,满足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拓展到科研开发等不同层次对实训的要求,逐步提升教学做一体化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产学研一体

项目教学的实施,可内在地激发主体对活动的参与,使教学变成能产生显性工作成果的活动。学生通过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完成学习,以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个过程中,要兼顾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产品的价值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必须体现教育性,以教学为目的。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还要能够承担科研任务,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和课题,承担真实的学习任务,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独立完成任务,并能够在分析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制作出具有原创性的产品,这也是“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原则之一。

三、“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模式

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及不同专业实训室所承担工作任务的不同,“一体化”实训室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生产技能型一体化实训室

这种类型的实训室主要是为应用型大学中诸如数控、汽车维修等专业开设的实训室,这类实训室主要是为训练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根据专业群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模块,强调一种“生产性实训”,实训结果要以产品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布局上,要考虑到各专业的特殊性进行总体安排,如安排在不同的实训楼,还是安排在同一实训楼的不同楼层。不仅面向在校生,也可以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作为地方职业技术培养基地、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所和考核点,为企业职工及需要某方面职业培训的社会人士提供培训、考核等服务,一方面使校内实训室利用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以机械制图一体化实训室为例。机械制图是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数控技术等多个专业都需开设的基础课,因此,可以单独开设机械制图一体化实训室,供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或开展相关职业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二)服务管理型一体化实训室

这类实训室主要是为应用型大学中诸如酒店管理、物流等专业开设的实训室,应以就业为导向,与区域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达到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有机统一,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一致,教学组织与工作组织一致。要深化校企合作,采用校企共建的方式,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具有跨专业、跨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此契机下,引入政府和企业投资,提升师资水平,加大职业培训的投入,逐渐扩大规模。

以旅游电子综合实训室为例。该实训室分为展示和体验两部分,可满足酒店管理、餐饮经营、导游业务、3D仿真模拟旅游等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同时满足酒店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康乐服务、导游服务、旅行社管理等相关任务要求,同时还可为其他学科提供平台,并可承接导游资格证培训等。

(三)科研创新型一体化实训室

这类实训室主要承担着科技创新任务,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学习任务,相比前两种实训室,一体化程度更高,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更高,场地规划和设备安排也有一定难度,要将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实训、团队协作等融为一体。这类实训室可以是学校单独建设,也可以是校企共建,不仅可生产产品,可承担学校或企业的研究课题、创新项目,还可为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

利用这类实训室,可以与一些地方技术研发机构合作,致力于解决各领域的技术难题,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活动,面向科研单位和相关的教育机构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应用型大学对外服务功能,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利用科技创新一体化实训室,也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关科研服务,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承接的项目提供研究平台。

四、“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策略

(一)空间整合

“一体化”实训室构建的是职业与学习集成的情境,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在空间安排上,采用空间减法、五区一体的方式,对空间进行整合。

1.教师教学区

沿用传统教室的功能,供教师正常教学,如操作演示、案例分析、布置教学任务、学生成果分享等等,因此,在这个区域,可布置多功能讲台、黑板、可移动桌椅、展示白板等,满足教师案例教学、示范指导、互动教学的需要。同时,多媒体显示屏、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多媒体设备也必不可少。通过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教具演示、成果演示等,满足教师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教学的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可以很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桌子的摆放要体现不同组合形式,便于教师与学生交流,可以打破传统教室格局,采取模块式、U形或半圆形等布置方式,淡化黑板和讲台的空间中心感。这种方式可使学生与教师有更多视觉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向对话走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材料、学生个体与教师的多维度对话。同时,有些专业存在一些特殊性,还需要摆放演示需要的工作台和相关设备。以园林专业为例。在教师教学区,教师可以利用黑板及多媒体设备,展示园林苗圃和温室大棚的环境,讲解园林苗木、花卉生产、植物造景、园林规划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苗木、花卉等的经营管理过程。教师不再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与学生平等交流,一起讨论。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园林苗木和花卉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和相关的操作技能,掌握园林造景的基本原则与造型设计等等。

2.实训操作区

实训操作区是“一体化”实训室的主体之一,用于学生开展实训性训练,学生可以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要配备若干个工作台以及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工具和仪器设备,如计算机、制图工具、建模工具等。在实训过程中,园林专业需要用到一些材料,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园林规划设计、造景技艺、园林建筑模型制作等各项实训项目,材料清单及材料使用情况等可由专门的值班学生或教师进行登记并定期查验。通过实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解工作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3.交流展示区

交流展示区是供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区域,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布置,学生可以根据任务或项目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就一个方案或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项目分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榜样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因此,可在实训室两边放置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台,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观摩、交流和借鉴。以园林专业为例。学生可以在交流展示区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交流,圆形布置的座位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讨论交流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结组进行项目设计。讨论区的外围可设置优秀作品展示区,展示一些园林设计、艺术插花、模型制作等方面的优秀作品,还可以展示一些现代园林的优秀科技成果,便于学生交流与借鉴。

4.资料查询区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需要实时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在资料查询区可设置专门的资料柜,用于存储教学资料和管理资料,管理资料主要包括教室使用记录、具体负责人登记簿、器材设备使用记录、设备保养维修登记簿等;教学资料主要包括学生作业、获奖作品及参考资料等;同时,还要放置若干台联网的电脑,在电脑中安装相关专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库,方便教师和学生实时查阅相关资料,一方面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园林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工程设计、城市园林、都市园艺、林业管理、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前沿动态,了解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及插画艺术等方面国内及国外的优秀作品,提升综合职业技能。

5.文化展示区

“一体化”实训室在综合考虑各区域安排的基础上,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个实训室在墙面上都应张贴实训室规章管理制度,机械、化工、生物类专业应在墙上张贴操作流程和安全事项等,美术、音乐等艺术类专业可以在墙上贴一些名家简介及优秀作品、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等。这些看似局部的细节,都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与感受。以上这些区域的设置,只是一个整体设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增设办公区、客户接待区、休闲区等等。

(二)功能整合

应用型大学在保证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逐步扩大实训室开放度,根据实训室功能的不同,将实训室部分或全部向学生开放,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通过申请、预约等方式,自由安排实训时间,利用自由实训的时间,巩固专业技能,独立完成实训任务。要鼓励学生组成创新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优秀的作品可以参加相关领域的创新竞赛,使作品转化成产品,促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接受者向主动的学习参与者转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应扩大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协会的合作规模,改善实训室硬件、软件条件,发挥实训室社会服务功能,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将生产、教学与科研功能结合起来,承接企业生产任务或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真正实现实训室从单纯的实践教学场所转变为集实习、实训、教学、科研、创新、创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场所,充分体现“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使学生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掌握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渐由新手向专家过渡,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资源整合

应用型大学实训室的建设要打破课程、专业之间的壁垒,把若干个相同专业或相关专业集合成专业群,这样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的集群优势,将分散的实训室资源整合起来,系内系外共建,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实训室建设成本,交叉学科实现资源共享。或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与地方产业岗位群相接轨,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将专业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及拓展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及岗位适应能力。

要改革以往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实行一种更为集中、更为开放的管理模式。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重点建设和急需建设的实训室上,设备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实训室现有资源,提高实训室资源利用率。例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广告策划等专业工作环境相同,可以实现实训室合并;环境艺术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对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设备的使用具有相同性,可共建实训室;模拟导游、新闻采访与播报、模拟面试等实训室都可以整合为一个微格教学多功能实训室。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可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在整合硬件资源的同时,软件资源也要进行相应的升级,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有些专业由于专业特殊性及学校条件的限制,无法大规模地实施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其成为可能。

虚拟仿真技术主要包括模拟演示和仿真训练。模拟演示主要是将工作现场的视频引入实训课程,在电脑上将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模拟演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演示,对操作流程有直观的感受;仿真训练就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将图片、文字、虚拟现实场景等教学素材进行组合,营造一种近似真实操作环境的虚拟操作环境,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操作项目,并且获得经验和反馈。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使原先枯燥乏味的黑板教学逐渐走向多样化交互性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真实再现工作环境或模拟真实的操作流程,可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一些在真实环境下不可重复的或具有危险性的操作过程,很难实施真实实训,而虚拟环境恰恰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了解操作流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购进真实设备成本过高,虚拟设备能通过系统升级,使其功能不断扩展并及时更新。

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为例。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教师很难把学生带到每一个景区进行真实实训,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旅游景点的建筑、景观进行数字化3D仿真模拟,投放在电脑屏幕或实训设备上,产生一定的交互功能,学生在实训室中就可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视觉上获得真实体验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具有高效性。

虽然虚拟仿真设备具有很多优点,但虚拟仿真设备的使用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对于真实设备的认知程度,过分依赖虚拟仿真设备,也会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将虚拟仿真训练与真实实训有机结合起来,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模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

“一体化”实训室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形成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平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集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于一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可以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徐卫东,吴彩军,沈阳.行动导向视野下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9):55-56.

[4]曾向阳,吴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2):217-221.

[5]脱中菲,周晶.开放式学校空间环境设计与利用[J].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2011(8):21-23.

[6]李胜明.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科学化管理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12-13.

[7]朱运利,虞未章.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创新与实训基地的“概念重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29-31.

(责任编辑:王恒)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s is to mee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need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ccording with requirements of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training room.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raining rooms as an entry point, the system illustrates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modes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integrated" training rooms, striving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s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eaching reforms.

Key words: integr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s

猜你喜欢

实训室建设应用型大学一体化
关于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的探讨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浅析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训室建设
物联网系统集成实训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