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016-05-14李欣孙翠香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骨干对口职业技能

李欣 孙翠香

摘要:开展社会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对口支援西部学校、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还存在诸如社会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封闭、缺乏灵活性,对口支援西部呈现表面化、不对等、不均衡状态,职业技能鉴定“证”出多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基于此,应探索灵活开放的社会培训方式,进一步开拓对口支援西部高等院校的新路径,建立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8-0041-05

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判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作用的经典表述。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职业性和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根本性质和使命。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社会服务功能的直接性,因此社会服务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物质资源优势、智力资源支撑等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职院校为实现其内在价值和职能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健康成长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2010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十分明确的政策倾向性。并在2013年7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评议指标中将“社会贡献”作为单独考核的一项指标,因此,骨干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验收效果。广义上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合作与交流等,然而由于区域人才培养涉及的指标、因素太过繁多,无法衡量本地区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尚不能给予清楚的说明,所以本文中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主要是指拓展服务功能,人才培养暂不涉及。笔者拟以首批三十多所骨干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骨干高职院校的《项目建设方案》《项目总结报告》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2012年9月1日—2013年6月30日)》中的数据指标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力图从整体上呈现我国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一、现状:四种形式主导下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高职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要通过全面开展各类社会培训、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等方式,服务区域经济的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次,要通过联合培养学生、提供师资培训、对口帮扶等途径帮助中西部高职院校,从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开展社会培训

在区域经济范围内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培训可激活学校与区域经济的接触和联系。高职院校无论隶属关系如何,均存在于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区域,并在这个区域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联。笔者所说的社会培训主要指同类职校的师资培训、行业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社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等等。

通过对首批骨干高职院校验收材料的分析和整理,各个院校在社会培训方面都能超额完成任务,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凸显。师资培训主要通过竞赛培训、来校进修、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例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借助本校优势资源和设施,充分发挥本市信息技术类教师培训基地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情境开发”培训,组织北京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说课比赛活动,每年完成电子信息师资培训2 000余人次。此外,在骨干校建设期间,这些学校还面向行业企业开展了多批次的社会培训服务,促进了企业在职员工职业素质的提升。例如,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送教下矿开展中职学历教育,为65座煤矿培养培训4 800人,占全省总量的25%;为123家煤矿、748名煤矿干部进行了学历提升教育,占全国总量的20%;为120家煤矿的6 415名特种岗位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占全省总量的35%,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和技术服务成果显著。

(二)提供技术服务

为地方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加强产学研结合,组织开展应用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开展技术传播、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在服务与贡献中获得自身更大的发展。高职院校所承担的科研工作应以应用研究为主,强调产学研一体化,满足中小企业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市场调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需要。

高职院校提供的技术服务主要是为企业或社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等,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行业提供智力支撑,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行业的科研能力。例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搭建了面向区域经济的技术咨询平台,为媒体提供专业相关的咨询,为企业提供方案设计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相关政策分析等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新产品市场营销策划书,为行业制定建设方案,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升级改造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利用功能齐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与河北省多家企业开展了应用技术研究,团队科研课题14项,为企业技术服务17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2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升级改造,推动了企业产品提升和技术进步。

(三)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不仅肩负着为本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而且应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当前,在已知的33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共有18所院校建立了专门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大部分是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例如,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项目“畜牧兽医师培训”、“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师资培训”等。这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具体化、有序化进行提供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主要通过联合培养学生、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共建实训基地、知识讲座、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合作与交流目的。

从下页表1中可以看到,对口支援的地区主要包括广西、内蒙、新疆、西藏等地区,滨州职业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援的西部高等院校多达6所,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本身地处国家西部地区,其对口支援的院校多为本区域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如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广西桂东机电工程学校等。

(四)提供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互动与契合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站不仅承担着在校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而且也为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其鉴定质量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被鉴定人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

通过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2012年9月1日—2013年6月1日)的整理统计,在已收集数据的33所骨干高职院校中,每所院校至少有一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其中一些院校有多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例如,江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共有高达34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仅在2012—2013学年就为社会人员提供了4 912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并提供了高于两万人次的在校生职业技能鉴定。这些分别由中央部委、省市部门、行业、企业等在各个院校建立起的相应的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或校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为在校生、社会人员得到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条件。

在这33所骨干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对象不仅包括在校生,而且包括社会人员。然而,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则仅对在校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不向社会人员开放。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两所院校提供的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性较强。例如,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鉴定站对采煤工、瓦斯检查工、煤质化验工、矿井通风工等职业资格的鉴定,就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技能鉴定。而面向社会开放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为社会人员提供的职业技能鉴定则主要集中于国家级资格认证中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等资格认证。例如,在最近一个学年中,江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为社会人员提供了1 534人次的会计从业资格认证,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为社会人员提供了1 313人次的计算机等级认证。此外,一些校级的资格认证因为对社会人员而言缺乏一定的通用性、普适性,所以只对在校生提供技能认定,对他们的学业能力进行一定的考核认证。

二、反思: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各高职院校的《项目总结报告》中可以看出,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同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一)社会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和封闭、缺乏灵活性

通过对首批骨干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方式的统计分析发现,几乎所有院校的社会培训都基于学校的工作站、培训基地、实训基地等有形空间,培训时间也都是各个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具体安排,其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化的,这导致了社会培训在空间上的封闭性和时间上的限制性。而社会培训对象的主体是社会人员,具有人员来源广、时间不灵活、需求层次不一致等特点,因此,这种基于学校良好物质资源的社会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培训的本质需求,限制了社会培训的质量、速度和规模。例如,受培训者因时间的限制而空缺其中的某节课程,后续的培训学习将因知识断层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受培训者对培训的需求层次不同,而面对面的培训为学员所提供的培训是统一的,无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总之,现有的传统而封闭的培训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人员灵活、开放的培训诉求。

(二)对口支援西部呈现“表面化、不对等、不均衡”状态

从表1中可以看到,仅有14所学校有明确的对口支援的中西部高职院校,这14所院校中有一部分本身就是西部院校,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援院校多达6所,然而,一些处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院校却没有对口支援院校。绝大部分院校对西部高等学校的支援都是通过联合培养学生、派遣教师到校学习的方式展开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开展了共同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深层次的对口支援。

(三)职业技能鉴定尚存在“证”出多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存在“证”出多门、标准不一等现象,不仅缺乏统一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同时缺少对鉴定标准及要求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而职业技能鉴定由于属于劳动者职业能力的鉴定,则全部归口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然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划分出许多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分别隶属于相应的行业管理部门。因此,劳动、人事、教育、信息产业等部门都可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最终导致“证”出多门、标准不一的乱象。为了能对所有学生开展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一些学校不得不建立了多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如表2所示。

由于其建设单位层次不一,不仅有中央部委、国家级、省市部门建立的一些标准较高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也有一些校级成立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从而导致这些不同层级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时标准不一、“证”出多门。再加上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实施、管理和收费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高职院校开展技能鉴定工作乱象丛生、困难重重。

三、建构:完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策略

(一)探索灵活开放的社会培训方式

现有的封闭式培训局限了学员的学习时间、地点以及与培训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探索一种更为灵活开放的社会培训方式,落实“时空分离、处处可学习、时时能学习”的培训理念。可基于远程教育平台提供社会培训,打破地域和时间的界限,搭建一种更为开放的社会培训平台。爱尔兰远程教育研究和应用中心主任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Keegan)认为:“远程教育最大的价值就是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了不同地域上的人际间交流学习。”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决定了远程教育平台不仅要开发,更应具有一定的交互功能,以实时地反馈远程学习结果。例如,可通过数字化培训资源建设为培训资源共享提供新思路,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进行物理培训资源建设和虚拟培训资源建设。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在骨干校建设期间,积极开发远程教育资源,建立了一个社会培训服务网站,搭建起开放式的终身教育平台。这种灵活开放的培训方式,在时间上可以实现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在空间上可以实现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基于此,广大学员可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行选择培训方式、培训项目、培训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培训的功能。

(二)进一步开拓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新路径

一些对口支援院校因地理上的距离使对口支援西部工程受到限制,使对口支援工作呈现出表面化、不对等、不均衡的局面。因此,应开辟新路径、新模式,全面促进对口支援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对口支援的模式应该打破地域限制,可通过共享网络教学资源以及远程控制的方式,使更多的西部院校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降低对口支援的成本,从而促使对口支援不受距离限制,呈现相对均衡的局面。另一方面,对口支援与被支援院校应建立双边合作关系,合作关系不仅是一方对另一方绝对的支援,被支援院校也应将自己的特色专业与对方共享,如此才能建立紧密而长期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将合作规模扩大,促使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建立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首先,建立一套统一的、较为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体系需要一个得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因此,成立全国性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尤为必要。这不仅是改变目前社会上多部门共同管理现状,提高部门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现象的唯一方法。该机构成立之后,可以全面统筹协调我国多个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最终通过统一规划、合理设计,形成科学健全、相互衔接的职业资格制度体系。而且可以协调多个部门在职业资格认证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承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统筹组织管理工作。此外,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个人在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职能权限和义务,从而使职业技能鉴定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等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其熟悉行业特点、在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赋予其职业技能鉴定的自主权,使其承担起行业人才鉴定的责任。再次,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快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制度,严格执行人才鉴定的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形成培训、考核、监督有效分离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徐显明.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第四大功能——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的交流发言[EB/OL].(2011-08-14).http://wenku.baidu.com/view/1e4c5543be1e650e52ea9954.html.

[2]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16-21.

[3]冯志新,郭瑨,蔺月松.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工作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1):43-44.

[4]雷久相.高职院校如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4):66-69.

[5]许劭艺.高职院校科研定位问题的分析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2):82-85.

[6]谭晓辉.浅谈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的互动与契合[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110-112.

(责任编辑:王恒)

Abstract: Carrying out social training, providing technical service, supporting western region colleges and providing vocational skill identification are the main contents and forms in building the social service capacity in the national backbon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building of the social service capacity in the national backbon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needs better improvement, because the social training is relatively unilateral and lacking in flexibility, the support for the western regions appears to be superficial, imbalanced and disequilibrium; the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are unordered and there are many appraisal departments for vocational skills. Accordingly,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social training methods, to find new ways to support vocational colleges in western regions, and to establish unified vocational skill appraisal criteria.

Key words: national backbon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ocial service capacity

猜你喜欢

骨干对口职业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数学(一)
让学员骨干在管理工作中唱“主角”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对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