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策略指导 让学习真正发生

2016-05-14朱俊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以写促读脚手架读写结合

【摘 要】本文以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朱婧老师的My Father, My Hero读写结合课型为例,评析了朱老师在以写促读的逆向路径策略指导、基于话题的读写结合策略指导以及搭建合理脚手架开展技能训练策略指导等三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同时指出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应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策略指导;脚手架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36-03

【作者简介】朱俊,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5)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长三角基础教育学科专家,江苏省督导组专家组成员。

目前由于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即理解和表达能力比较薄弱,提升不快。在阅读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具有“量大、文难、思维要求高”等特征的阅读语篇难以应对,在归纳理解语篇主旨,提炼重要信息数据,分析文章结构逻辑,评价作者观点等深层次的阅读任务上失分较多;在写作方面,学生的词汇、语法运用仍然比较单一,篇章结构布局比较凌乱,无法形成有效的交际篇章。

通过分析,我们觉得其原因和以下三点有关:一是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和指导形式单一。许多学校仍采用孤立的阅读技能教学模式,课外阅读难以深入有序推进。二是写作教学一直存在重自然习得、轻显性指导的问题。教学中写作常常只作为输入后的附带或点缀,教师对写作所需的语言知识、语篇知识、文体知识以及写作提高的过程策略、对作文的批改和反馈不太重视,消极等待学生写作能力的自然提高。三是思维训练的缺失。目前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过于注重以语言为中心,忽视读写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认知结构及思维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促进作用,日复一日机械重复程序化的教学流程严重制约着学生英语读写水平、综合语言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2016年第11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朱婧老师题为My Father, My Hero的课,很好地解决了上文提到的三个问题。文章虽选自高三内容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第十一模块第三单元的Project板块,但是从词汇量、句式和内容上都属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到八级的要求,符合课程标准对高二学生的要求。朱老师把这篇Project的课文当作课外阅读材料给徐州三中的高二学生上了一堂读写结合课。这篇演讲稿,语言地道、自然,语境真实,语言输入量适当,难度适中,文字通俗易懂,结构清晰明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常见语篇形式的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写出语义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和表达观点及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且能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示范作用。朱婧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学情做了仔细的分析,精心设计了每个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把握了整节课的进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上好基于演讲的读写结合的示范课,具有较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以下三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一、探索以写促读的逆向路径策略指导

朱婧老师这节课与众不同,明显不同于目前常见的“读前读中读后”活动的阅读课,也不同于普通的填几张表格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更不同于目前读写相结合课型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阅读、忽视写作,这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在以写促读的逆向路径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读写结合就是一种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以语言输入,即阅读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语言输出,即写作为最终目的,使教学从输入(读)转向输出(写),以输出驱动输入。(蔡一凡、王文琴,2014)本节课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双重阅读和进阶写作的框架,即通过重复阅读,发掘传统解读不能发掘的意义;通过分层写作,引导学生既关注语言形式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关注思想内容的形成过程,最终达到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共同发展的目的。本节课在导入后的各个环节中,有两次读到写、写到读的循环。尤其是第二次循环,是第一个循环的提升,通过布置写作任务,强化学生内部阅读需求,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吸收,注重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逆向阅读,让学生尽量多地运用文中出现的形容词、短语和句型,在经过师生多轮次的练习、讨论后,再让学生用英语把自己解读的部分翻译或写出来。最后能将学生的写作成果与文本相呼应,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并通过和原文呼应,反思自己写作的合理性。

设计二次写作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因为写作时,学生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提炼主要信息、进行推理、并做出判断,筛选主要信息并进行有序组织的过程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自由写作部分虽可长可短,但学生要写出经过自己思考的独特见解,要尽可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形,这需要学生在思维的表达方式上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写作深度和难度的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高质量的理解和输出,促进学生养成深度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品位和思辨能力。

二、探索基于话题的英语读写结合的策略指导

基于话题的英语读写结合就是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强化学生语言信息储存、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积累,训练学生读写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课围绕话题“Hero”,根据本篇文章的特征和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把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打造有效的、基于话题的、读写结合的课堂上。一般情况下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从文章的词句入手,或从文章的体裁、结构入手,或从文章的信息、内涵入手,但是本节课基于Krashen 的输入理论和Swain的输出理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策略指导,课外注重充分输入(要求预习,查单词),以读促写;课内注重输出有据,以写促读。让学习过程有痕,所有环节都是围绕话题“Hero”。另外在仿写本话题过程中,朱老师一步一步地对如何写作做了策略上的正确指导,既尊重文本,又突破了文本框架,所练句型都是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且容易模仿学习,巩固和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如:I consider ...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my life. /What I value about ... is .... / Whenever I fall down and get hurt, he __________. / Whenever someone is in need of help, he ________. / Whenever he meets with something tough, he ____. / I have learnt from ... the need to be ... and ..., and .... From ..., I have learnt that one person can really make a difference.

文本提供了基于话题的标准语言句式和框架结构,基于话题的读写结合有利于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完成从输出到输入的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和地道,有效地避免了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常犯的错误,即从中文思维出发,生搬硬套,所写句式有浓重的中文思维痕迹。基于话题的读写结合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三、探索搭建合理支架开展技能训练的策略指导

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活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迫开展的,教师对新授课输入不到位,也没有循序渐进设计活动内容,使得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焦虑甚至抵触,为了使本节课的写作输出活动高效,并能降低学生对写作的担心和焦虑情绪,朱老师注重支架式教学。通过搭建合理的教学支架,开展写作技能训练,尤其是从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帮助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写作水平,逐步实现知识的内化。

朱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四大步骤:导入、阅读理解、写作指导和写作。前三个步骤是为最后的落脚点——写作部分做支架或脚手架的。“脚手架”(scaffolding)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由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冯妮,2014)“脚手架”的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为学生搭建合理的使之可以攀沿向上的支架。(杨成婷,2011)

1.在导入部分,搭建了心理支架。

朱老师基于学生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借助图片,创设情境:If you were given a chance to choose a father, who would be your choice? Why? 一开始就把本课主题father 和 hero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心理支架,为后面的读写做好准备。

2.在阅读部分,搭建内容支架。

朱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为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特点、理解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搭好支架,为写作做好准备。朱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Why does the speaker consider his father a hero?”进行小组活动、阅读课文、找出适合描述英雄父亲的形容词、回答问题等一系列活动,突出task-based reading活动:figure 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归纳文章结构(见表1)。这一系列阅读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引出本节课聚焦的写作目标——Write a characteristic narrative article.

3.在写作指导部分,搭建结构支架。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即“汉堡包式”结构(introduction→main body→conclusion),提醒学生把握全局。其次给出具体写作要求,通过三个问题,明确指导学生每一段写什么、怎么写(见表2)。通过呈现清晰的结构和具体的写作要求,为学生搭建了直观、易于模仿的写作支架,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较好的参照标准。

在第四部分朱老师要求学生按照写作要求将所学词汇、句型、结构运用到写作练习中。因为前面三个部分构建了有效的脚手架,这一部分学生就可以顺利地攀沿而上,逐步地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

本节课以Hero为主题,以语篇为载体,在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重视语言和阅读、写作技能发展。针对英语学科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的走势(王蔷,2015),以及高考测试更加注意语境和语用特征,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教学范式,全力打造促进“让学习真正发生”的高效英语课堂新常态,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进行有效合作学习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

第一, 实施基于思辨的课堂学习活动。

本节课重视基于话题的读写结合,但如能对语篇文本作进一步深入分析,针对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提升高中生思维品质培养作进一步研究,教学会更加完美。

南京师范大学张伊娜教授(2013)指出,外语阅读远非简单的识文断字或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获取,而是一个复杂的理解过程,需要推理能力等复杂思维的介入。事实上,思维能力,尤其是复杂思维能力的发展既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又是阅读的必然成果。因而,关注学生的理解过程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复杂思维能力应该成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所有的活动都是努力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来训练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进步。

纵观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考题注重在语境中考查考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理解、建构新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对学生的整体领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识记、理解的层面,要重视训练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特别要自始至终地突出概括能力的训练。如有意识地分析所学语篇的基本结构、语言方式和写作特点等,尝试通过多读多分析多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从低层到高层的稳步发展,提高在新语境中理解语言和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第二,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本次比赛的教室座位是六人一组,非常适合教师进行合作学习。本节课在学生写作作品展示环节,朱老师挑选学生进行Presentation,关注了学生的写作过程,这时可以增加同伴互评这个环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理念。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外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语言和学习语言的机会,(Ur,2001)而且“教学重点不应该只放在写作成品上,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与学生交流,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认知体系,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无法帮助学生充实文章内容和改进文章结构,达不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预期效果。”(曾海萍,2012)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在评判他人写作的优点与缺点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判断自己写作的优缺点,从而培养和提高客观审视、评估自我写作的能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Ur, 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蔡一凡,王文琴.对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12).

[3]冯妮.脚手架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4(10).

[4]杨诚婷.基于脚手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1.

[5]王蔷.从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6]曾海萍.浅谈高中英语的过程性写作教学[J].学周刊:B版,2012(02).

[7]张伊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和思考[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05).

猜你喜欢

以写促读脚手架读写结合
建筑工
攀爬脚手架
五叔
脚手架楼(大家拍世界)
品读经典名篇,书写生活点滴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读写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