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常态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016-05-14朱红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新常态

朱红霞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发展变化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重新思考、定位,从而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探索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因为只有健康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才能促进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继而促进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1103

一、“新常态”重大理论的提出

“新常态”主要指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即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状态。2014年5月,习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随着对这一概念全方位、深层次的解读,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各行各业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由于我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来自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为了培养出社会所急需的满意人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探索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使其健康发展。正如习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的: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2]。

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1课程设置定位偏差

专业学位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应用和实践,注重职业导向性,以及注重适应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事实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都没有准确定位:既没有把学生当作课程设置的主体,也没有把传授更多的直接应用性知识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主要表现为:第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普遍偏多,实践教学比重较小,职业导向性差,因此学生的潜能不能被有效发掘,职业能力培养受到忽视。第二,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千篇一律,课程内容重复枯燥,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仅不能凸显研究的方向和特色,而且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总体来看,由于受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惯性的影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学术型差异不大。可以说,在很多专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只是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压缩版”“简装版”,即除了削减一些学术课程外,专业型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没有本质差别[3]。以上问题不仅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而且严重阻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职业化和个性化要求的实现。

2导师队伍专业性差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采用“双导师制”,即每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都由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分工合作,联合指导。但是总体看来,我们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部分高校的导师选聘标准过低,如有些学校的校内导师只要达到副教授以上职称即可,相对而言校外导师的要求则更低,因此导致一些教师因为经验少和能力差而无法圆满完成指导、培养研究生的重任。第二,由于我国大部分专业院校的校内导师来源过于集中,教育经历十分相似,而且知识结构几近雷同,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些导师培养的研究生不仅思维方式雷同,而且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久而久之,我国的学术界也开始出现“近亲繁殖”以及学术队伍“退化”等现象[4]。第三,由于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不深,甚至没有合作,致使这部分培养单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只有校内导师而没有校外导师。校外导师的不足、缺失,甚至名存实亡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了解、接触新理论、新技术,而且阻碍了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真正结合起来,这不仅违背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初衷,也使新常态下培养国家所急需的高层次应用人才成为空谈。

3质量评估体系失衡

质量评估是一个对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教育目标到达程度,以及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解的动态过程[5]。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指的是我国专业院校对本校学生的评估,而外部评估主要是指社会力量对某校或某专业学位进行质量检测的评估[6]。事实上,自正式建立学位制度至今,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外部质量评估体系一直处于失衡状态:首先表现为专业学位内部评估体系不完善,一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内部评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趋同,不能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的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其次,在我国的教育质量外部评估体系中,政府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而社会性评估机构数量少、独立性低、权威性差等特点决定了我国专业学位外部评估体系的空间非常狭小,甚至一直处于空白缺位的状态。总之,内外部质量评估体系严重失衡的状况不仅不利于我们及时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能及时纠正在办学、治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的错误,还极大阻碍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4学科类别单一落后

“判断一个国家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各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的契合度如何。”[7]自1991年正式建立第一个硕士专业学位以来,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学科类别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形成了39种硕士专业学位,5种博士专业学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较快的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学科类别不仅数量少,而且非常单一落后。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科类别依然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传统类应用型行业中,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延伸至国内外一些高科技领域和新兴行业,不能适应社会产业的发展。第二,学科类别多元化程度低、国际化发展趋势不明显。尤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多元化程度低、国际化发展趋势不明显的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不仅不能契合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行业的需求,而且无法反映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新常态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进措施

1课程设置突出特色

课程设置是教学的基本阶段,是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社会各个专门领域中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高层次复合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学位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反映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并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该准确定位,并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即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专业学位课程的设置应该突出特色、凸显专业差别。专业学位课程的设置不仅应该具有宽泛性、灵活性和一定的层次性,还应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知识结构灵活选择学习内容,以此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第三,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等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应增设现场实习、模拟、研讨等应用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总之,只有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职业化和个性化等特点,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才能满足新常态下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对不同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良好的导师队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保障。他们不仅能够积极引导和督促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以在学习和研究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因此,为了促使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能够在新常态下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导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坚持实行“双导师制”并制定严格的导师选聘标准。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导师,都应该具有相应的学历、职称,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指导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成为品德学业俱佳的优秀人才。其次,要丰富导师队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所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队伍应由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在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能够使导师队伍具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继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保证培养质量。最后,应大力加强对校内外指导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并通过明确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来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通过校内外导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得到提升,研究生教育才能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3健全质量评估体系

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加快健全质量评估体系,从而使内外部评估体系均衡发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首先,在内部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中,各专业院校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任务。除了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探索并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外,还应努力制定适合不同专业学位的科学的内部评估办法,以便及时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努力构建多元的外部评估体系。我们应该改变政府在外部评估体系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状,适度降低政府质量评估力度,同时大力引入包括社会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媒体等在内的社会力量,承认这些社会性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鼓励这些社会力量从生源质量、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等多方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发挥其外部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学科类别多元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于学术研究生教育,学科类别不是根据学科,而是根据职业和岗位的需求进行设计,即专业学位的学科设置反映的是专业学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直接关系。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类别的确立应该首先考虑这些学科是否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即是否满足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需要。其次,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精细、职业结构分层日趋合理、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变化,各专业院校应该及时对现有的专业学科门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如,为了使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可以适当降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比重,扩大优化公共服务研究生的培养,并积极发展与农业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等。另外,为了改变学科类别多元化程度低、国际化发展趋势不明显的状态,各专业院校应该加快学科专业类别的增设,使其涉及更多的职业领域范围。在保留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传统学科门类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领域和新兴行业的专业硕士,如自动控制、遗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以此来适应市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需求的变化。

四、结束语

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流。因此,为了使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这种教育方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质量评估和学科门类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改进完善,使其完成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提升我国整体的人力资本素质,最终以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新常态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态势[EB/OL].新浪教育,20150324.

[2]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OL].光明日报,20150302(02).

[3]郑湘晋,王莉.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15.

[4]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126—127.

[5]朱建伟,左显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估方案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89.

[6]田学真.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6):93.

[7]袁本涛,张文格.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分布特征及相关政策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6):83.

On Chines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in the “New Normal”

ZHU Hongx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163318, China)

Abstract:With China having stepped into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ramatic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led to a great demand for highlevel compound specialized talents. These changes make us rethink and reorient Chines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find out its insufficiencies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its improvement, for healthy and perfe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is one important key to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nd subsequently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new normal.

Key words:the new norm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新常态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